百书楼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免费阅读 > 第169章 洪武五年 夏

第169章 洪武五年 夏


第169章  洪武五年  夏

        北平,也就是元大都。

        身为曾经元朝的都城,其城墙防御原本就已经很强了。而杨宪的改进方案,则更是直接让北平城拥有世界上最为坚固高耸的城墙!

        一经建成,说是固若金汤,丝毫不为过。

        王保保只能祈求自己早些发动攻击吧,要是迟了,怕是真就没有哪怕任何一点希望了。

        到时候,看着那高耸如云的城墙,怕是直接会绝望吧。

        修建城墙可是大工程,杨宪这边派出了刘坤,让他带着一支骨干队伍赶赴北平,主持修建工作。

        军工厂,列车局。

        所有的人和事,就像是被安上了发条,就这样按部就班地开始运作。

        洪武五年的夏天,除了上面这些大事外。

        杨宪还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扬州搞了一个制冰工厂。

        至于为什么会突然想到搞这个制冰厂的起因,则是一件很搞笑的事情。

        扬州府如皋县,有人贩卖假冒的白糖和冰糖,被人举报,最后被如皋县衙役抓捕,一番追查下来后,结果发现,好家伙,这人竟然用芒硝充当白糖售卖。

        这件事自然也被上报到了杨宪这。

        杨宪将人带到扬州一番审理后,得知他们是团伙作案,竟然是在凤阳府发现了一个天然的芒硝矿。

        杨宪大喜,要知道高纯度的芒硝,可是能够大大提高火药的威力。

        然后杨宪便直接打着军器局制造火器为由,直接让人去凤阳府把这座芒硝矿山给直接占了。

        凤阳府那边一开始自然是不愿意的,可太子朱标一出面,直接解决。

        开玩笑,这可是事关火器发展,关乎着大明国运的事情。

        拿下这座芒硝矿山,造火药的同时,杨宪忽然想起了制冰,于是也顺道搞了个制冰工厂。

        要知道在古人的生活里,看似不起眼的冰块,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生活消费品。

        放在古代史上,“吃冰”更是古人的一大享受,特别是宋朝年间起,大量的冷饮从宫廷走向民间。明清年间的大城市里,夏季走街串巷的“卖冰人”也是一景,碰上酷热时节,冰块价格也常走高,乾隆年间的某年盛夏,一斤冰块甚至卖到500文钱。

        除了食用,以及夏天降暑,等日常用途外。

        在古代医药、冷藏等各个领域,冰块也有着广泛的用途。

        比如在明朝万历年间,冰块还助推了一场“价格奇迹”。

        《五杂俎》里记载说,明朝万历初期的北京,鱼蟹等水产都是珍品,价格远高于猪牛羊肉。但不到二十年时间,鱼、蟹等水产“累满于市”,价格也是一路走低,比猪牛羊肉便宜得多。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沿海大量“冰鲜船”采购冰块后出海,把捕捞到的水产用冰块保鲜后贩入内地,市场上的水产因此剧增,价格也因此变得“亲民”。

        因此,实际上古人对于冰块是有巨量的“刚需”。

        各行各业都用得到,区别在于用不用得起而已。

        <div  class="contentadv">        古代可没有冰箱。

        因此他们绝大多数使用的都是天然冰,来源也只有一个,采冰。

        中国古代的采冰业,可以说历史悠久,周朝时就有了专门掌管“采冰”的官员“凌人”,《诗经》里也有“二之日凿冰冲冲”的咏叹,即每年农历十二月的酷寒时节,就是“采冰”的时候,考古人员还在西安汉代长安城5号遗址里,发现了专门用来藏冰的“凌室”,其内部构造设计已经十分科学。

        随着采冰藏冰的进步,中国历代王朝的冰块产量日益增大,消费群体日益扩大,到了如今明朝的采冰藏冰技术,已是空前成熟。

        整个京城,就有二十三座官方冰窖,每年储藏二十万吨左右的冰块。

        因此在听到杨宪要建造制冰工厂时,鲁明义还以为杨宪是要建冰窖。

        “可惜南方冬季毕竟温度较高,河流结冰期也短,所以冰块数量也有限。”鲁明义开口道。

        杨宪看了鲁明义一眼,笑道:“鲁兄,你误会了,我不是要建冰窖。而是要建一个制造冰块的工厂。”

        “凭空制造的那种。”杨宪说着朝鲁明义比了一个手势。

        “难道大人是想用《淮南万毕书》中记载的沸水制冰法吗?”鲁明义开口问道。

        自从跟了杨宪之后,这两年来,他也开始喜欢找这种以前认为的闲书来看,增长见识。

        杨宪摇了摇头。

        鲁明义方才所提的《淮南万毕书》记载的“夏造冰”技术,早年常常会被写入各类历史架空小说、穿越小说里主角制冰的手段。

        书中记载“取沸汤置瓮中,密以新缣,沈中三日成冰。”

        也就是把烧开了的水倒进大瓮里密封好,再沉入井水里三天三夜,就可以在炎炎夏日得到冰块。虽然从物理科学角度说,这个技术是可行的,但实际操作中,却对空气湿度、容器容积、水温等要求极高,就算能造冰,产量也不高。

        后世有人想要在实验室复刻出这个实验。

        最后得出的结果是,想通过“夏造冰”来制冰,空气温度要在20℃左右,湿度需要低于26%,瓮瓶容积起码100升左右,当每个步骤都控制的很完美,才能得到几丝冰渣。要知道这是在后世现代科学实验室,反复实验后才得到的最优解。

        想想也是,要是这种方法真的可行,那么汉朝之后这么多朝代,也用不着仍旧采用最为原始的采冰之法了。

        “我要用的是这个。”杨宪说着从身后拿出一个透明的玻璃瓶,瓶子里面装着白色的晶体,乍一看和白糖一样。

        “这是?”鲁明义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

        “还记得,前些日子如皋县上报上来的那件案子吗?”杨宪笑道。

        听杨宪这么一说,鲁明义立马就想起来,他开口道;“是芒硝,大人,你是说芒硝可以制冰?”

        “对咯。”杨宪点了点头,开口笑道。

        在杨宪看来,原始采冰法不仅耗费大量人力,而且效率也不高,还要受天气影响。

        远没有直接制造来的香。


  (https://www.bsl88.cc/xs/3505373/11571259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