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适用的界限
是的,李启比其他用这招的人,多养了五成的兵。
大家做的都是一样的操作,凭什么他能多出五成的粮食!
这哪儿来的?凭空变出来的吗?
这次测试不是禁止使用自己的神通?只能全靠智慧。
全靠智慧,能无中生有?
可能吗?
明明看破了他拿高分的根本,在众人却难以找到其中的秘密。
同样的操作,他就是比别人多。
为什么?
不知道,哪怕是老生也找不到根源。
不过,总是有眼光厉害的人的。
过了大概几分钟之后,突然有一个老生抬起头:“等等,我懂了!”
“你们看他的粮食在路上的损耗!”
损耗,很常见的一个词。
铸货币有火耗,锻造物品要有冗余量,哪怕是走路都要磨损骨头,只要物品存在交换这一措施,那么就一定会产生损耗。
哪怕只是呼吸,都会辐射出热量,逐渐损耗体内的能量,所以人才要不断的进食,来补充这些损耗。
粮食自然也是如此。
人运粮食,就要有损耗。
路上撒了点,人吃了点,发霉的,被雨打湿的,生虫的,出意外丢了的,就算在这个洞天之中,基本上杜绝了贪污这个最大的损耗,但总会有点情况造成额外的粮食损耗。
这属于正常消耗,一般都会很普通的计算进去,不可能杜绝。
但这个叫李启的人,极大程度上减轻了这种损耗,别人一百斤粮,路上损耗十斤,他就只损耗三斤!
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在发现了这个情况之后,所有人都开始钻研李启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那么,李启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很简单。
本质上,其实就是最优解。
最优解,说这三个字很简单,但实际上,采取通常统筹方式的人,都不知道什么叫最优解,或者说,他们难以做到最优解。
宽阔的大路,人和运粮车走在上面舒坦,不会把粮食抖落在地,但是要走三天,民夫自然也要吃三天的粮。
小路走的快,只要半天就到了,但是道路陡峭,还容易在路上翻车,损失一些。
怎么选?什么是最优解?
很多时候,你根本无从计算什么是最优解,你只能尽可能的去靠近最优解。
但李启不一样。
他就是可以做到最优解。
巫道构筑人身小天地的方法,他的多目标函数间题图,以及他最新拿到的,祭酒传授给他的卜筮之法。
这三者合一的结果。
巫道的‘圆融’之法,这是弥信大巫传授给他的方法。(见第二百九十九章)
一切的磨损和消耗都是因为不够圆融,所以巫道追求的是‘圆融’,让人身小天地的内循环达到没有内耗和磨损的程度。
这种思路……不只是思路,巫道对减少损耗有一整套可以实用的方法!
将这些方法,挑选出一些可以使用的,然后当做变量加入多目标函数间题图,得到一个理想环境下的最低损耗模板,拿到这一重推论。
最后参考现实环境,用这个推论和现实里的损耗作为变量,代入祭酒传授的卜筮之法进行推演。
那么,这一切就还缺最后一个东西。
那就是现实里,切实可信的数据。
李启要怎么在一个时辰内确认现实里的数据呢?
毕竟,公式再好用,也要代入正确的数据才能算出正确的结果。
比如正方形面积公式,长乘以宽等于面积。
这简直是毫无破绽的公式,把这个公式套进去,就可以算出整个宇宙一切正方形的面积,这就是道的一种体现,这个公式是绝对无错的,水平不到一定的高度,根本没有资格去质疑这个公式的真伪。
但真正要运用这个公式,你想要用这个公式算出一个正方形的面积,首先要知道的就是测量长和宽两个数据。
因此,实际运用中,计算失误导致无法接近最优解,很多时候不是公式的原因,而是从一开始就把数据测量错了。
但是,现实可不管那些,你算错了就是算错了,就是得不到最优解。
可李启有真知道韵。
真知道韵,甚至可以穿透世界的影响,直接测量到本质。
如今不需要本质,他只要用真知道韵这个这个精度极高的测量工具,然后去测量这些变量!
如此一来,数据有了,公式有了,方法也有了,胜利的方程式已经写完!
正确的理论,正确的测量数据,正确的计算公式,得到的结果就是,正确的最优解!
其他人算的脑袋爆炸也算不出来的最优解,就这样在李启手中得到了复现。
带来的结果就是,他明明什么多余的事情都没有做,只是和其他人一样,普普通通的安排路线,规划人员,分解任务,但是,就是能比别人多养五成的士兵!
这就是统筹的力量。
降低内耗,提升效率!
计算?这种事情,李启擅长的很呐。
因此,种种原因和他掌握的能力之下,让他完成了其他人眼中不可能的完成的统筹任务。
李启完成这一切的统筹之后,他坐在原地,头脑出神。
他隐隐约约感悟到了什么。
就在刚刚,他完成了许许多多的工作,进而继续完成了整个统筹工作。
老实说,他自己都没想到这一切是如此的复杂,而他解决起来又是如此的顺畅。
十万人级别的辎重运输……
怎么说呢。
想要管住一个人,很简单,安排一个人没有疏漏的行程,也很简单。
但是,十万人的数量级累积起来,这个简单的事情,就变成了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所有的不可能,背后都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可能’组成的。
正如同每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宏大目标都是由一个个细小的事件组成。
这中间的差异……到底是什么?
李启解决了‘统筹军需辎重’这种问题,但他却得到了一个新的问题。
他没有沉浸在自己轻松解决了问题拿到高分的喜悦里,而是陷入了苦闷的思考。
他被巨大的困惑笼罩了,甚至都有些不那么在乎真知道韵感受到的古怪了。
在解决这次的辎重问题的时候,他按照大巫弥信的方法,把辎重问题拆解成了每一个运粮者的问题,然后通过庞大的计算,用卜筮之法,算出了每个人的最优解,以此得出了群体的最优解。
这代表了大巫弥信那句话的正确性。
一个巨大的问题,是由无数的小问题组成的。
大巫弥信告诉了他,想要解决一个巨大的问题,就要一点点的解决小的问题。
摧毁一个世界群,需要一个世界一个世界的摧毁。
摧毁一个世界,则要一点一点的粉碎他的土地,海洋,和天空。
宏伟的事物向来是由微小的事物组成的。
那么问题来了。
举个例子,一滴水,是由无数的水分子组成的。
那么换而言之,想要彻底摧毁并湮灭一滴水,就应该去摧毁所有的水分子,把水拆成水分子。
换做是这个世界,也就是变成这个世界物质组成的基础,把水这种物质,拆成不能称之为水的水气。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水就不再是水了呢?
单个的水分子或者水气,肯定不是水。
两个水分子,或者两小缕水气,肯定也不是水。
那么慢慢增加,十个水分子,一百个,一千个,一百万个……
到底要到什么数量,才会变成水?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无数的小问题,是从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大问题的?
李启陷入了迷惑。
他分不清楚宏观与微观的界限了,也搞不清楚‘可能的小问题’和‘不可能的大问题’的之间界限了。
要多少个小问题才能变成一个大问题?
要解决多少个小问题,才能让大问题消失?
李启陷入了沉思。
这个问题看似不重要,但李启却发现,这点实际上却非常重要。
用人们耳熟能详的理论来举例,那就是微观物体遵循量子力学,普通物体一定程度上遵循经典力学,宏观物体则遵循相对论。
那么,这几个事物的界限在哪里?
如果给你一个粒子,那么应该如何判断它会遵守量子力学的规律还是经典的物理法则?一堆粒子呢?
为什么一堆粒子堆起来,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遵循的道也不一样了。
明明是相同的东西,都是水分子组成的,但他们在不同的大小,所遵循的道是不一样的。
是水分子的时候,遵循微观的道。
聚集多了,就遵循宏观的道。
那,什么时候产生的这样的变化?
大问题和小问题的本质就是如此,这背后绝对隐藏着什么深刻的含义!
解决一个宏伟的大问题,需要用到一种道。
解决宏伟大问题下面的小问题,又需要用到另一种。
那么,怎么判断用那种?这种转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李启似乎感觉到了,自己摸到了什么东西。
在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之间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界限——量子世界的离奇现象并不会影响到宏观世界,这个界限保护着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物理之道。
我们从来不用担心微观中的那些波动会让自身坍缩,量子世界也不用担心宏观事物影响到自身的波动性。
这一层界限,李启第一次感受的那么清楚!
他要思考,他触碰到了这层界限,只要能够理解这个,他就更深层次的明白这个世界的本质,同时还能彻底领悟‘大和小’的区别。
如此一来,便更加圆融如意。
只是,怎么都想不明白。
一堆水分子,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变成了‘一滴水’的?
这不仅需要想,思考是得不出结论的,他要去实验,去亲自试试,去探求这一真相,去亲眼见证并且复现这一条规则的出现!
或许,这就是他化虚为实的关键。
之前举例都是用的粒子,可这个世界是没有粒子的,万物皆由虚无缥缈的气组成的。
虚无缥缈的气,聚集起来,就成为了物质。
中间自然也有一条界限。
气的数量只有跨过了这条界限,才可以成为物质,化作不同的事物,根据比例和结构的不同,生成万事万物。
李启猛的站起身,这课堂他是一秒都待不下去了,哪怕这里有什么东西在吸引真知道韵,他也准备之后再说。
现在的他,要去抓住这一层界限,免得刚刚冒出来的灵光消失!
李启起身,直接穿破了这个洞天!
这课,不上也罢!
李启强行从洞天之中脱身而出。
然后,却见那个游骑将军正好站在他旁边。
李启马上躬身:“老师,我忽有触动,想要暂离。”
那游骑将军点了点头:“你考了甲中,不错,对兵家之法有兴趣吗?”
“有。”李启马上表示了肯定:“我对兵家之法很有兴趣,之后或许会再来学习。”
他是真的很有兴趣。
他也很好奇一点。
一个人,只是一个人。
那么,一群人,从什么时候变成一支军队的?
是跨过了什么界限,导致了个体变成了群体?
李启隐隐觉得,兵气和军魂的存在,就和这个界限息息相关,兵家一定对这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这让他愈发心痒难耐。
“好,那你先去吧。”老师颌首示意。
李启闻言,先行晚辈礼,然后拔腿就跑!
只是,李启刚刚出来,就看见有些旁听者追了出来:“等等!同学!可否与我们讲讲——”
“同学,我想问问……!”
只是,他们还没追到,李启已经快步加速,顾不得身后还有人叫自己,麻溜的冲回家。
帮同学做课后辅导这种事,还是以后有空了再来吧。
只留下那些旁听者面面相觑,互相传阅着笔记。
同时传阅的,还有李启的名字。
和上层没关系的旁听生们听见了李启的才名。
老学生们流传着李启和南山书院的恩怨。
老师们则知道这是巫神山的公子。
不知不觉间,李启的名字,已经因为各种原因,在太学的各个群体之中流传开来了。
但他可不在乎这些,他快步奔跑回家,然后锁门,写上“紧急时期,闲人勿进”八个字。
他要闭关!
(https://www.bsl88.cc/xs/3470031/73191447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