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文明破晓全文免费阅读小说 > 第859章 援助苏联(十六)

第859章 援助苏联(十六)


      朱可夫并没有提出当下苏联红军训练不足的问题,这个问题他早就提过,却没有进行强调。不是朱可夫不在意人命,而是因为朱可夫也变不出时间来。如果莫斯科战役失败,苏联的局面将更加艰难。这一仗必须打!

      “战争第一阶段,我军靠着气候以及德军缺乏稳定战线的局面,对德军渗透部队进行全力打击。等战线稳定后,我军将进行重点突破反击。”

      讲述完战役基本设想,朱可夫起身走到地图前,在地图上面标出了重点反击的方向。苏联从建国起就缺乏卡车,始终没办法组织大规模越野作战。苏德战争前期,苏联红军的卡车损失极大,当下的莫斯科战役中的反击只能依托铁路线的运输。

      斯大林等苏共核心层听着朱可夫的讲述,也完全接受了苏联红军总参谋部的计划。直到朱可夫的一句话,才让苏共核心层们神色发生了变化。

      “请求中央在战争期间撤离莫斯科,并且不举办建国20周年的十月革命纪念活动。”朱可夫提出了很合理的请求。此次战役中,德军的战斗机很可能会对莫斯科进行狂轰乱炸,苏共中央留在莫斯科会很危险。

      当苏共核心层成员看向斯大林的时候,就见斯大林的神色十分坚毅。这位铁腕领袖到没有生气,只是语气坚定的命道:“苏共中央绝不撤出莫斯科。而且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照样进行。”

      说完,斯大林又点了烟斗,抽了两口后继续说道:“各个部队都要派遣人员参加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纪念活动结束后,部队直接前往战场!”

      斯大林的铁腕在推动工作进度的同时也会造成不少负面影响,但是斯大林下令在战争中继续完成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的决心的确让一众苏共中央核心人员大为振奋。在反击战役即将开始的时候,最高领导人尚且不怕死,大家都对赢得莫斯科战役有了更多的意愿。

      朱可夫的提议完全是从军事安全角度出发,既然斯大林决定继续进行十月革命的红场阅兵,朱可夫当即表示如从。从士气角度看,苏共中央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不仅没有离开作为战争前线的莫斯科,以斯大林为首的苏共领导人还在十月革命纪念日按照惯例继续进行红场阅兵,的确可以让苏联红军的士气得到鼓舞。

      1942年11月7日上午,十月革命25周年纪念日正好是苏联建国20周年,红场上进行了规模庞大的阅兵仪式。已经抵达莫斯科附近的98个步兵师,10个空军师,以及其他各种辅助部队都派遣了人员参加红场阅兵。

      这次大阅兵并没有花哨的花车队,只有前来莫斯科战役的各部队派遣来的受阅部队排着整齐的方阵从红场上通过。观礼台上,斯大林,基洛夫,米高扬,布哈里,莫洛托夫等苏共领导人稳坐其上。向一个个手持作战武器的受阅部队挥手致意。

      斯大林原本要求基洛夫留守在安全的所在,遭到了基洛夫的强烈反对。基洛夫只说了一句话,“更需要留守在安全所在的是总书记,我即便出了什么事,只要总书记还在,苏联就一定能击败纳粹敌人。”

      这番话让斯大林内心深受感动,不过斯大林却没有露出什么赞许的神色,他只是平静的说道:“基洛夫同志,检阅部队的时候,你就站在我身边。”

      上百个受阅部队组成的方阵宛若长龙,根本看不到尽头。而且每10个受阅的步兵方阵经过,就会有装甲部队经过。那些崭新的坦克隆隆开过,让苏共领导人神色都爽朗不少。虽然在开展初期损失了上万辆坦克,但是苏联工业依旧在坚持运行,为苏联红军打造新的钢铁洪流。

      坦克经过后,天空飞过一批战斗机。苏联与德国一样,战斗机是以100架战斗机组成大队为核心作战单位。

      德国为了协调战斗机大队,在战斗机大队上编制了联队。以当下在苏联空军中凶名赫赫的德国第52战斗机联队为例,现阶段52战斗机联队下设3个大队,而三个大队并不一定在同一条战线上作战。还是以大队为单位,在各个战线与苏军作战。

      苏联因为空军实力不足,为了在大量损失的情况下持续作战,只能增加战斗机数量。所以在大队上组建了空军师这个作战单位。此次莫斯科战役,苏联空军调集了10个空军师,下辖40个大队,共4000架各式战斗机。

      每10个方阵经过,就有一个空军师的战斗机飞过红场。让苏共领导者们抬头仰望,甚至是指指点点。受阅部队一轮轮的经过,让苏共上层的信心也在不断增加。即便遭到了巨大损失,现在的苏联红军依旧能够再次组建如此庞大的军队,而德军此时远离后勤补给基地,苏联红军完全有能力打赢。

      参与阅兵的苏联红军官兵因为亲眼见苏共高层依旧镇定自若的在红场阅兵,也都大为安心。官兵们并不指望苏共高层亲冒矢石冲锋战斗在第一线,大家只是不希望自己还在守卫莫斯科的时候,克里姆林宫里面的领导人先跑了。

      既然斯大林总书记与他的亲密战友们依旧在莫斯科,苏联红军官兵们都觉得即将爆发的大战有了意义。

      参阅阅兵的部队都携带了战时武器。所谓战时武器,指的是现役官兵们当下正在使用的武器,而不是为了阅兵专门准备的武器。这些武器里面并没有安装子弹,如此处置并不是因为苏共高层专门防备作战部队,而是作战部队是在进入战场的准备时期才会分发子弹。

      这些苏联红军官兵们离开红场,那些已经接到作战命令的部队等受阅官兵归队,立刻领了物资开始向规定的战场移动。从归队受阅部队得知斯大林总书记依旧坐镇在莫斯科,苏联前线红军的战斗热情都高涨起来。

      很快,何锐政府也接到了消息。正在东北沈阳视察的何锐内心波澜不惊,斯大林虽然面对真正战争的时候总是有种萌萌哒的感觉,那是相当的一厢情愿。但是斯大林本人从不缺乏勇气,只要不让斯大林亲自指挥大战役,他就是一位有担当有实力的领导人。

      东北曾经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工业区,现在依旧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战争经济使得东北几大核心城市充满了动能。无数的订单雪片般飞来,为了完成工作,东北几大工业城市的工厂日夜不停。

      原本沈阳就是一个极为现代化的城市,现在更是进行了一次市政的全面升级。城市照明体系得到了全面加强,此时的天已经黑了,街道上灯火通明。便是在夜里,运输车辆依旧在道路上往来穿梭,将大量物资运到工厂。

      在东北第一重型机械厂的办公室内看完报告,何锐问了身边的随行人员,“我们在边境的部队撤下来了么?”

      随行人员赶紧答道:“我们接到了电报,已经撤下来了。而且苏联方面的共同视察组专门进行了检查。”

      中苏的边境不驻军协议规定,双方各自在对方驻军地派遣监察人员,共同组成视察组。这种事情不好向国民宣布,因为很可能会引发民族主义情绪的反弹。毕竟,在本国境内由外国人监察驻军以及在边境部署军队的事情,很容易会被本国民族主义者们认为是卖国。

      不过这种事情还是得做。因为单靠嘴,是没办法建设互信的。就如美苏在核武器达成协议后,协议中就有双方互相派遣人员在对方国家核武器生产,存储等地设置人员,并且设置监控。

      正因为当年美苏两国都做了用核武器摧毁对方的军队以及大城市的计划,所以双方都不希望擦枪走火,搞出意外来。

      现在苏联基本上将远东的军队抽调一空,新征集的军队也都向苏联西部运送,以确保苏德前线的兵力。所以苏联方面对于中国方面的警惕提高了不少。由于苏联相信自己能够独立击败德国,之前有可能谈成的世界人民解放军的援助谈判也停顿下来。中国方面只能将原本有可能调去苏联作战的部队从边境撤回来。

      随行人员明显对苏联的要求很不满。所以讲述了中国军队调动后,又看着何锐,想听听何锐的看法。何锐能理解的大家的情绪,更加清楚,便是以自己的声望也不可能与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硬性对抗。最好的办法不是说什么,而是什么都不说。让这种情绪自然而然的回复平静。毕竟,民族主义情绪的正面意义是希望对抗国家承受的压力,让本国人民过上好日子。这种情绪经不得撩拨,反倒要非常冷静的处置。

      说完了军事安排,何锐就开始进行预定的视察。东北第一重型机械厂现在的拳头产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千吨以上的油压机,第二类是加工设备。

      工程师与技师们此时三班倒的工作,工厂负责人向何锐介绍着现在的工作安排,“主席,我们正在主要精力放在生产3000吨的车用油压机,以及5000吨的军用零件的油压机上……”

      军事工业之所以是最先进的工业,因为作战环境十分复杂,强度又很高。就以各种轴承与齿轮为例,其强度比起重型拖拉机要高至少20%以上。而体积反倒要小一些。

      为了达成这样的需求,单纯靠材料已经不够,必须上大型液压机。5000吨的液压机轧制出来的零件内部密度均匀,强度高。但是生产大型液压机是个技术活,还是一个投资巨大的工作。

      中国的战斗机所使用的高强度铝合金,以及其他合金部件,就得用上万吨的水压机生产。4发动机的大型轰炸机更是如此。而且造船工业中,同样有大量高强度部件需求。虽然看似应用十分广泛,但是这些投资也非得强大工业国才能投的起,并且有足够的需求。

      何锐参观完了重型机械厂,与夜班工人们会面交谈后,又去了坦克生产线。接待的工厂人员介绍起现在的生产时候相当自豪,“主席,现阶段苏联方面已经将他们的T34坦克的那些零件交给我们厂生产。而且苏联还请求我们援助生产线。”

      何锐听出了工厂人员对这么彻底援助苏联的方式有很大保留。也只能点点头,不吭声。在何锐看来,苏联根本不可怕,俄罗斯就更不可怕了。所以现阶段援助苏联,只是增加了欧洲在战后的不安全感。

      从现实主义政治的角度来看,苏联现在击败纳粹德国,其实是摧毁了出现强大西欧集团的可能性。虽然德国遭到巨大削弱后,会出现法德核心的梦想。不过历史证明了,失去了世界霸权的欧洲只会持续衰落。

      而且当下的世界,中国可不是让欧洲殖民地到70年代才基本独立,而是要在40年代就彻底粉碎世界殖民地制度。欧洲将少了30年的直接盘剥,以及之后持续半个世纪的隐形经济殖民。这对于欧洲来说更是致命的打击。

      如果苏联不够强,只会让欧洲有勇气对抗中国主导的世界解放行动。只有苏联够强大,才能让欧洲各国团结起来,面对近在咫尺的苏联威胁。

      这种思考就是现实主义政治的冷酷之处。就如历史上日本战败投降前的一个讨论,有日本军人认为要抵抗到底。而反对者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日本投降,美苏就会在朝鲜进行争霸战。而日本不投降,那就会轮到日本成为这个争霸战的战场了!请问诸君,你们准备怎么选择?是日本当战场,还是朝鲜当战场?”

      参观的安排相当密集。何锐在沈阳参观了各个工业区的行业龙头企业,得知了对苏联援助在过去几个月内的订单占比,从原来的23%,一跃成为了65%。还有继续增加的迹象。

      也就是说,以当下的政策倾斜方向,中国东北将成为苏德战争的大后方,为苏联提供源源不断的产品。

      视察结果让何锐非常满意,走出肉制品加工厂,何锐还被一头头电击昏迷后倒掉在流水线上送进加工车间的猪感到有些震撼。倒不是说何锐每见识,而是这么多生命就这么赴死,何锐心理上受到了些冲击。

      还没进汽车,何锐感觉到空气中有些微微的点。伸出手,只感觉到点点冰凉。何锐搓了搓手,确定这是细密的雨水,而不是雪。不过在东北待了这么久,何锐很清楚,要不了多久,这些细雨就会变成雪花。大雪封门的日子就要来了。

      进了汽车,何锐前往火车站,准备乘车哈尔滨这个汽车城,准备好好看看重型卡车的生产情况。当下苏联没办法立刻击败德国,最大原因之一就是缺乏重型卡车这种提供持续作战能力的装备。

      虽然精神原子弹的确可以将战斗里提升到令人感叹的水平,不得不称赞“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但是有了强大的装备,才能让这种勇气完全化作相应的战果。

      而莫斯科方面此时也已经得到了边境驻军检查小组的报告,确定中国真的将部队都撤到距离边境500公里的位置。苏共中央得到这个确定的消息后,大部分人都喜忧参半。少数人,如斯大林则长舒口气。

      斯大林决不能允许自己的战略判断出问题,如果中国突然翻脸,派兵杀进苏联,那可就是斯大林最大的耻辱了!

      确定了后方是真的安全了,斯大林这才下令,莫斯科战役全面进行。

      11月中旬,莫斯科开始下起了大雪。几天不停歇的大雪过后,地面的积雪近1米厚,为了不被德国空军发现,部队沿最短的路径开路,而开路工具也是最简单的,是马拉压路机,并设置了分流点,道路两旁竖起了2-3米高的雪堆,还将汽车漆成白色,这样便很难让高空侦察机发现。

      11月13日,德陆军总参谋长哈德尔在中央集团军群总部召开了各军团参谋长会议,下达了“1942年秋季攻势命令”。中央集团军群为此共集中了51个师。担任正面攻击任务的是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其左面是霍特的第3装甲集团军和霍普纳的第4装甲集团军,其任务是分别从北方和西方包围莫斯科;于是德军第三,第四装甲集群重新部署在靠近加里宁和沃洛科拉姆斯克的北线;他们的部队绕开伊斯特拉水库,占领了克林和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右面的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军团则从南方向莫斯科包围,他们突破了图拉防线,但被一支苏联红军中队拖了几个小时。

      苏联红军经过11月底-12月初的顽强防御和多次反突击,德军突向莫斯科的最后企图破产了。苏联红军虽然经常处在危急状态,但终于坚持下来并消耗了德军。


  (https://www.bsl88.cc/xs/3469186/10930769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