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寒门宰相大结局 > 四百一十四章 政事堂论政

四百一十四章 政事堂论政


  却见蔡襄看了帐本半响,突而盖住道:“此更不可为之!”

  范师道本欲言语,但听了蔡襄的话,似想到了什么,也没有说话。

  蔡襄言道:“此钱敛财于民!我辈于心何忍?章判官我知你要说什么,此钱朝廷不取,势家亦要取之。但吾不敢开此先河,为国家一罪人!”

  章越心道,我不为之,后世亦有人为之。

  范师道看章越的神情言道:“度之回去吧!此事不可更改……不过这帐本还是不要让中书晓得为好,分红之议倒是可行。今年三司各衙门里的公使钱短缺巨甚……正好(把他分了)……”

  章越看了范师道一眼心道,你真是范仲淹范文正相公的侄儿么?这就是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么?你这货不会是冒牌的吧!

  蔡襄重重地看了范师道一眼,最后范师道还是叹了一口气,将帐本还给了章越。

  “省主!”

  章越脱去官帽道:“此事下官辞官事小,交引所存之事大,省主,交引所存之,便是盐钞存之!”

  “为何交引所存之,便是盐钞存之,此中是何道理,你与说来?”蔡襄大声问道。

  章越知胜败在此一搏,于是向蔡襄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

  半个时辰,章越看着蔡襄,范师道仍露出半解半不解的神色,心知对于自己的理论,他们明白起来还是有点难度。

  或许他的侄儿蔡京能够一听就懂。

  蔡襄向范师道问道:“度之之言,你看如何?”

  范师道沉思片刻道:“听得章学士这番长篇大论,似有些道理,下官亦觉得可行。”

  章越听了心底吐糟,范师道这话与‘您写的字多,我信你’有啥区别。

  怀疑×2!

  蔡襄道:“你说三者不可兼顾,但如今我看来你,交引所,盐钞三者方不可兼顾,你如何选?”

  章越胸口一热,正欲言语,最后还是道:“下官……下官……不知道!”

  蔡襄闻言笑了笑道:“若此番话你还是拿去说服中书!”

  章越闻言又惊又喜。

  蔡襄对章越,范师道道:“你们随我去政事堂!”

  六月汴京的西郊。

  一行队伍缓缓行驶进汴京。

  期间队伍至一旁路亭停下,但见亭内立着一人正是冯三元冯京。

  冯京见了马车上走下一位老者迅速拜下。

  “恭迎老泰山回京莅事!”

  这老者自是富弼,他如今除服回京。

  路亭里自有茶汤点心奉上,富弼在亭里坐下道:“罢了,罢了,这些虚礼都免了。官家的病好一些了么?”

  冯京听富弼入京第一件事即关切官家病情,不由佩服地这就是大臣之体,老臣之忧。

  冯京道:“官家前些日子本是好些,能在柔仪殿与太后一并听政,但之后又是犯疾不可服药。韩相公亲自奉药服侍官家,药碗却为官家打翻,污了韩相公一身衣,此事小婿在一旁亲眼见得。韩相公退出后,太后与他道了一句,相公殊不易。”

  听得冯京说韩琦的狼狈之事,富弼没有半句奚落政敌,而是续问了句:“那官家服药了么?”

  冯京道:“之后皇子仲针在旁,亲劝官家服药,官家方才服之。”

  富弼便放下心来道:“这便好了。”

  “那张枢相如何?”

  富弼问得是枢密使张升。

  那天官家有一日发病了,当着太后与韩琦,张升等二府官员面前说,张升此人要害朕!

  此事令一旁的二府官员无不惊愕莫名。

  张升退下后立即称疾辞官,张升毕竟是先帝留下的文官二号人物,马上就撤他的官不好,于是官家假惺惺地挽留道:“太尉不忙的话,五天来一次枢密府视事就好了。”

  这时候司马光出面仗义执言,他说张升引退之事,是因为一些好事之人说老臣把着权力不放手,令他们不安其位。其实不思进取的年轻人就算上位也是白搭,而想干事能干事的老臣就算在任也无妨。似张升这样的清白之臣,绝不会误事。

  司马光这话等于指着官家鼻子骂,谁是想干事能干事的大臣?谁又是不思进取的年轻人?

  不过司马光有劝进之功,骂了皇帝也不怕。

  富弼听冯京这么说,不由呵呵地笑起言道:“君实还是这般耿直敢言!有这般朝士,何愁风气不正呢。”

  顿了顿富弼道:“官家实不太像话了。”

  冯京一愣还道自己岳父会一如既往地保持君子之风,就算对官家有什么不满,也不过薄薄的责几句就是了。

  没料到富弼居然说出这么重的话,不似他以往的作风。

  “不过官家这边挽留张枢相,不许他辞官,枢相如今枢密府也不去了,只是称疾在家。那边太后却岳父为枢密使,如今官家不满枢相可谓天下皆知。”

  没错,富弼进京后,朝廷就有两个枢密使。

  不过换了旁人要尴尬,富弼与张升却是不必,张升是范仲淹一手提拔起来的,他与富弼可是多年好朋友,不过还是要一番流程。

  富弼问了官家与张升后,又对冯京道:“我听闻京师都盐院下有个交引所是否?”

  冯京道:“是,此所前崇政殿说书,今判盐铁司章度之为之!”

  富弼道:“我在西京都听说了,后生可畏!”

  冯京微微一惊道:“我倒是看这交引所近些日子,逼得不少人破了家,听闻因此投河的便有京中几位有名富商!”

  富弼道:“此中内情非外人看来这般。你以为章度之如何?”

  冯京想起当初在官家驾崩时,他与章越的临场反应言语道:“我本以为他不过是百里之才,后以为”

谷</span>  富弼笑道:“庞士元非百里之才,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我晓得了!”

  说完富弼站起身来,都管给富弼递上了一根竹杖。富弼伸手推去挽起冯京的手道:“走,进京!”

  冯京精神一震,当即随着随着富弼的车马一并进入了汴京城。

  就在富弼回京之事,章越已是与蔡襄,范师道一并来至政事堂。

  此刻正值宰相们用公膳的时候,午前是政事堂集议。

  宰相们因政事吵得是面红耳赤,到了午饭时,众人坐下来聊聊天,增进一番感情,几杯酒下肚,大家又可和好如初了。

  当然丁谓给寇准‘溜须’的千古佳话,也是在这个场合发生的。

  蔡襄等抵达时,韩琦,曾公亮,欧阳修三位宰相在食公膳,章越一看果真宰相的伙食不一样啊!

  挨着大殿的廊下,三个人坐在一张团桌上,团桌里摆着十几道佳肴。

  韩琦与欧阳修面前都有酒盏,韩琦的酒盏大一些,欧阳修小一些,至于曾公亮则是滴酒不沾,端着一碗米饭如今已是吃了半碗。

  韩琦见了蔡襄当即招呼道:“君谟到了,一并食些。”

  随吏立即端上碗筷,搬来椅登,蔡襄则毫不客气地坐下,至于范师道与章越则立在一旁,看宰相与自家上官吃饭。

  蔡襄端起碗夹了筷子菜,然后边吃边与韩琦说话。

  章越,范师道站得远,听不见说什么。

  但见韩琦一面听着蔡襄说话,一面拿巾帕抹了抹嘴,对随吏吩咐了几句。

  于是随吏给章越,范师道摆了食案席子,从桌上拿了两盘几乎没动什么筷子的菜端至食案前。

  但见一盘是炙羊肉,另一盘则是清煮莼菜笋,上面浇着一勺肉酱。

  章越也是饿了,就着米饭一阵狂扒,然后夹了几筷子炙羊肉,莼菜笋放入碗中,继续扒饭。最后举起一粒米不剩的空碗对一旁侍者霸气地道了句:“劳驾,再添一碗!”

  一旁范师道见此嘴角都翘了起来。

  欧阳修听着韩琦与蔡襄交谈,转头看向章越不由笑了笑,又让人从桌上端了两碗菜给章越,范师道。

  章越这才吃了半饱,这边蔡襄与韩琦等几位宰相也初步交换了一番意见,那边侍者毫不客气地撤下桌案。

  六人便在公廊之下纳着凉风。

  章越,范师道依命上前,韩琦对章越言道:“当初说好了交引所不过是权宜之策,怎么交引所废除,盐钞便不存之?你说出个道理来!”

  章越知道交引所存亡事关于此,自己若不能说服在座几位宰相,一切心血都是白费了。

  章越咀嚼了下口中剩饭,当即道:“下官纵观古今……”

  范师道轻咳了一声,觉得章越如此举动有些不太合礼仪。

  韩琦笑了笑,示意无妨继续说。

  章越囫囵吞咽后言道,“……但凡朝廷之钱财,有三者不可兼顾,分为是轻重,流转,兑价!”

  众人:“???”

  轻重他们尚可知也,轻重出于管子,管子中有‘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之说。

  至于流转,兑价说得又是什么?

  其实章越所言,就是后世经济学的不可能之三角的理论,就是独立货币政策,流通性,汇率三者不可能并存。

  韩琦他们自是一脸茫然,看着满嘴油星的章越侃侃而谈道:“昔盐钞之设,为了商人入中陕西之用,买卖之人为粮商与盐商这等商贾之间。朝廷定解盐以一百一十六斤一席为六贯,三司与陕西约定每年兑盐钞以定额,一直相安无事,但后来盐政为何又变呢?”

  “其后贩边的商人察觉,从陕西贩边回京,携铜铁之钱跋涉着实不便,故而他们问入中商人购之盐钞再回京卖给盐商,再后来朝廷钱法败坏,于是盐钞渐渐以楮币通行。”

  韩琦道:“度之,从头到尾慢慢说来……”

  章越道:“其实本朝钱法一直弊处甚多,铜钱铁钱在老百姓日常是足够了,但对于贩贸之事,大宗钱财出入则是不足。商人去陕西贸易扛着上千斤重的钱币极是不便,不仅费运力,还易遭贼人窥探。”

  “后商人们看盐钞,觉得方便携带,兑换方便,于是购买量就增加了。还有的富商看储存盐钞比存储金银方便,也拿金银兑了盐钞,并且用在大宗交易贩贸之上。”

  “由此盐钞自原先的交引,而变作了钱币!”

  “交引与钱币有何不同呢?”曾公亮问道。

  这个理论确实古人理解起来有难度。这时章越一等教学生的优越感油然而生,看着韩琦,曾公亮等大佬犹如学生一般坐着。

  他言道:“当然不同,交引不可流转,但钱币可以流转。原本盐钞只是盐商贩商之间流转,一年也就是几万十几万席。”

  “因盐钞流转之稀少(牺牲流通性),故而朝廷每年可定额发行盐钞(独立货币政策),再以六贯一席兑付(固定汇率),形成一个如同三角般平衡。”

  “但盐钞成为钱币之后,从盐商贩商购买变为普通百姓都可以购之,故而具备了流动性!”

  “换句话说盐钞具备了流通性后,为了形成新的三角平衡,那么朝廷每年定额发行盐钞(独立的货币政策)或六贯一席兑付(固定汇率),必须去其一。”

  “说白了就是一个供,一个需,但买的人多了,平衡被打破,盐钞在民间被大量购买,最后三司衙门没办法,只能不断下放印钞权给陕西转运司。”

  “如此朝廷失了轻重之权。”

  韩琦等人对视一番,确实事情发展正如章越所言的这般。

  朝廷以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的方式,来达到六贯一席的固定汇率和盐钞具备有货币的流动性,形成新的三角平衡。

  需求端放大,为了维持价格平衡,只有在供应端上想办法。

  章越道:“可是手握轻重之权的陕西转运司,哪曾替朝廷考虑,不断印钞,以至于虚钞盛行。等朝廷知悉时,要将轻重之权收回来时,已是来不及了。民间充斥着大量的虚钞!”

  “故而嘉祐五年,制置解盐使范祥革其盐法,设立了都盐院放弃了六贯一席的兑付,改以五贯五百文对盐钞进行刚性兑付,盐钞涨上去时以最高价减去五百文抛售盐钞。”

  “此为管子中所言的平准之法,堪称良法。”

  不过范祥改革却引起了三司与陕西转运司的冲突……

  章越道:“轻重之权(独立货币政策)在于朝廷,切不可失之,盐钞之流转利国利民(流通性)亦不可失之,故而要便唯有在六贯一席上下变之……”


  (https://www.bsl88.cc/xs/3441107/69203567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