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小说阅读 > 第329章 石油

第329章 石油


  “元首,我们为什么要往土耳其和伊朗进行渗透?”

  海德里希对于斯特拉瑟的要求有些不解,在他的印象中,这两个小国可没有什么存在感,如果没有必要的理由,他可不想浪费人力去这两个国家。

  “为了石油,想要打一场战争,石油是必不可少的资源,我们的坦克、飞机、航母都需要石油才能开动。

  一旦没有了石油,那么这些家伙都是一些铁疙瘩罢了。”

  在主持完奥运会的开幕式之后,斯特拉瑟便急匆匆的离开了现场。

  德国表面上维持一股爱好和平的形象,但是背地里的备战工作可一点没有放缓。

  “石油不是有苏联可以提供吗?”

  海德里希知道,苏联的巴库油田产油量维持苏德两国的消耗完全没有问题。

  “莱茵哈特,你要知道苏联的石油再好也没有德国的石油好。

  况且,苏联的石油也不是免费的,需要我们拿技术去换。

  所以说如果能够拿下中东地区,那么我们就再也不用为石油发愁了。”

  没有人会嫌自己的石油多,斯特拉瑟也是一样。

  纳粹德国要说二战时期最头疼的事,那肯定是资源和钱,其中资源中最缺乏的很明显是石油。

  德国在1940年的石油总产量是480万吨,合成燃料总量是320万吨。

  其国内的石油储量仅仅就够和平时期消耗的三个月多一点,战争消耗更是一个月都不够。

  所以德国必须得获得源源不断的石油供应才能维持它的战争机器。

  我们都知道,全世界石油最多的地方,自然要数那些中东国家了,正所谓:

  地上插管子就出石油,中东很多国家都是“富得流油”,石油多的用不完。

  德国本来计划储备150万吨石油,但是实际上连这个数字的三分之一都没够。

  这样巨大的缺口之下,为何德国不进攻中东夺取石油,反而要在作战计划里面再三强调对苏联的高加索油田发动进攻呢?

  这个决定的背后,究竟都有哪些因素在其中影响着德国呢?

  对于德国来说,从中东获得石油从来就不是没有考虑过的问题,德国对中东的石油从来都是觊觎已久。

  但是之所以德国没有直接进攻中东,其原因大致有两个:

  第一,大门打不开。

  第二,背后有门神。

  我们先来说说这个大门打不开的问题,中东的大门是什么?

  我们其实很容易想到答案——土耳其。

  作为中东的大门,土耳其某种意义上是德国必须通过的第一道屏障,不过面对土耳其德国可就犯了难。

  首先,德国不能打土耳其,为啥呢?

  因为土耳其在二战前期不仅对德国十分友好,而且还保持中立,德国没有进攻土耳其的任何借口。

  相反,德国要是打了土耳其,反而可能让土耳其直接倒向苏联,那么苏联可就能通过黑海到地中海获得补给,这对德国进攻苏联是大大的不利。

  当时土耳其的态度就是,你盟军逼我打德国我就投降德国,你德国逼我打盟军我就投降盟军,反正我是谁也打不过。

  那么德国能不能借道土耳其进攻中东呢?

  其实这也不行,当时土耳其的中立政策让各国都无法从其领土上通过,强行通过只能引发战争,所以实际上德国当时走土耳其这条路是完全走不通的。

  好在土耳其也宣布不会参与二战帮助盟国,所以双方也都乐于见到土耳其中立的局面,至少不倒向对方就算自己的胜利了。

  但是斯特拉瑟就不会有这个顾忌了,他本来就是要发动战争的,也不在乎多打一个土耳其。

  反正德国现在跟苏联交好,土耳其也不可能向苏联投降,大不了跟苏联达成协议,共同“解放”土耳其。

  不过更大的可能还是苏联现在忙着镇压国内的黑军,没有心思管土耳其的事情。

  况且,德国绝对不是只有一扇门可以选择。

  当德国在苏联推进如飞的时候,伊朗也成了德国的选项之一。

  伊朗的北部地区与苏联接壤,同时也与德国占领区相连,而且当时的中东如沙特等国家都在英国的控制之下,英国援助苏联的唯一通道就是伊朗,这样一来伊朗就成了三方的必争之地。

  在这一点上,英苏的动作可比德国快多了。

  1941年8月25日,英、苏军队分别从南、北重兵占领伊朗。

  不久之后的1942年1月29日,在英国和苏联的刺刀之下,英、苏、伊朗三国签定了同盟条约。

  这条约直接把伊朗对德国的大门给关上了。

  最初的时候伊朗可不想参与这场世界大战。

  毕竟伊朗这国家虽然古代一度是波斯帝国威震欧亚,但是伴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压制和沙皇俄国的长期讨伐,伊朗的国际地位是一天不如一天。

  这场大战一旦卷入那是生灵涂炭,但是小国的中立可不是你想保持就保持的,英苏用战争手段强行把伊朗拖下水。

  占领伊朗之后,英国对苏援助通道那就直接打开。

  整个二战期间,整个二战期间,西方盟国通过伊朗运输给苏联的物资总量共达550万吨,伊朗更是被誉为二战的“胜利之桥”。

  不过这条线对于现在的德国来说意义不大,毕竟德国跟苏联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刚签了《反资本主义协定》,怎么看短期内都不可能闹掰。

  不过德国面对的问题可远不是关门这么简单,即便德国侥幸开了个门缝,其实门后还有个守门的正在微笑。

  对于德国来说,比进门更难的其实是对付门后的门神。

  虽然土耳其等小国态度强硬,但是毕竟只是小国,软柿子而已,真要是开动战车打过去分分钟就投降了。

  然而关键问题是,当时的中东地区还是英国势力说了算,要想进入中东就得打破英国的存在。

  但是英国毕竟老牌殖民帝国,家大业大,当时来看想插一只手进去那可不容易。

  要知道,中东地区在希特勒眼里那不过是棋子。

  论重要程度,还是东方对苏战场最为重要,要是因为中东而导致自己的战略计划崩盘那就是得不偿失。

  希特勒当时也无力调转枪头大规模进攻,所以撺掇那些阿拉伯人对付英国人就成了最重要的策略。

  1939年,纳粹政府上将威廉·卡纳利斯向巴勒斯坦赠送4000支来复枪,想建造一支支持德国“第五纵队。

  这也成了纳粹德国煽动阿拉伯独立的开端之一。

  很快,纳粹的间谍势力开始遍布沙特阿拉伯,埃及,约旦,也门等国家,到处煽动对英国的仇恨。

  希特勒甚至出动了他最信任的外交第一人——里宾特洛甫,专门和沙特代表交谈,表示可以提供巨额军火援助,包括8000支来复枪和800万弹药武器。

  纳粹这时候简直成了中东最大的军火贩子,只要是中东地区国家跑来要武器是来者不拒。

  德国的“乐善好施”很快就引起了中东野心家们的注意。

  1941年初,当时伊拉克的亲纳粹分子基拉尼一看德国能卖武器,就暗中对德国表示,只要德国给自己武器,自己就起义打英国。

  希特勒一听这个消息,当即决定给伊拉克输送武器。

  要知道,伊拉克不仅石油产量极为丰富,而且靠近伊朗。

  要是伊拉克真的变成了纳粹阵营的马前卒,那么自己就能切断英苏交通线,到时候对自己进攻苏联的宏图伟业可以说是帮助巨大。

  但是希特勒想不到的是,他可把英国人想的太简单了。

  要知道英国人也不是吃干饭的。

  当时他打算暗度陈仓由维希法国出面和伊拉克交涉,避免德国直接出面引起英国人警觉,而且维希政权也是小心翼翼的和伊拉克沟通。

  但是尽管如此,英国的情报部门还是掌握了情报。

  丘吉尔当机立断,赶紧下令制止基拉尼的政变,同时出兵法属黎巴嫩和叙利亚地区,德国的精心策划算是彻底泡汤,德国入主中东的大好机会也就此破灭。

  斯特拉瑟吸取了希特勒失败的教训,所以他认为自己成功的概率比希特勒高的多。

  德国的史塔西先发制人,在过去的数年中,一直源源不断的往英国输送间谍。

  虽然英国的军情六畜也往德国安插了间谍,但是比起英国这种例行公事的安插,德国派遣间谍的频率可谓是非常的不要脸。

  几乎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把能用的人都派过去了。

  有些关键的部门甚至间谍占据了大多数。

  所以如果德国跟伊拉克进行秘密谈判,诸如情报泄露之类的事情发生的概率很小。

  就算英国特工侥幸得到情报,在发往总部的途中,这份情报就会被人截住。

  而且在渗透中东国家的进度上,德国也有优势,毕竟这个时代中东的石油还没有被大规模发现,英国对这里并不重视。

  只要德国肯花出代价,那么拉拢土耳其跟伊朗入轴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你要记住,你们在这两个地方的工作就是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石油。”

  斯特拉瑟最后总结。

  “只要有石油的地方,就会出现国防军!”

  【作者题外话】:感谢书友造个大反派的3张金票支持!


  (https://www.bsl88.cc/xs/3439001/10961184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