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改革
第708章 改革
兴奋过后,雷二和邹大河两人很快冷静下来。
两人相视一眼,欲言又止。
“殿下,这些日子帝国连年征战,伤退老兵数量可不少……”
如果这项法令得以执行,对帝国的财政恐怕是个不小的负担。
“这个本王清楚。”任宁点头,“战争素来劳民伤财百姓流离失所,因此能不打就不能,能少打就少打。”
“但是……”
说到这,他抬起头杀气腾腾地往西北方向望去,语气更是陡然变得冷凛无比。
“如果真有必要或者敌人已经杀到了眼前,那不管他们是谁,对方有多么强大,都给本王通通往死里打,不死不休。”
“让那些蛮夷知道谁才是这天下的主人。”
雷二两人一听,浑身热血沸腾。
当然,制订好法令不代表立即能执行,还要通过五大军团长、十大郡尉以及任宁的认可。
然而后宫不得干政,盈盼张了张嘴,便没有说出话来。
任宁瞄了眼沙漏,让盈盼离开才点头道:“让他们进来。”
“一会儿我会去和霍庆商量,制定一个规程,以后让包括守塞守关大将在内,所有镇守边疆的将士兄弟都有机会回来探亲。”
前提是他们得先努力把那片草原彻底打服,收归旗下。
任宁点头,语气重新缓和下来。
说完,她忍不住抬头朝西边望去。
“当然需要。”任宁嘿嘿地香了怀中人一口。
然而现在的夷光公主明明刚刚还和他们开心地聊着天,转眼都可能睡着。
盈盼松了口气,笑道:“王爷是一家之主,以后还是一国之君。万事自己拿主意就行,干嘛要告诉我。”
“那敢情好。”盈盼开心地点了点头,“我就等着那一天了。只要一想到以后咱们能带着儿子在大草原上赛马射箭,那光景该多美好。”
“只不过现在国事繁重、西凉那边连绵内战,还不是抽身回去的时候。等以后各项事务安置妥当,我陪你和孩子一起去趟开伦部族吧,让战儿见见那片生他母妃养他母妃的大草原。”
他伸手揽住妻子的细腰,“我明白你的意思。”
“是啊。”任宁笑。
不过任宁了解她。
夷光公主是长兴帝的姑母,年纪也比老皇帝都大了十几岁,如今长兴帝已经进了皇陵高枕,夷光公主估计也撑不了多久。
任宁又朝西边望了一眼,“虽然你不说,但我也知道你想娘家和铁勒了。”
回来后夫妇俩都有些沉默。
“时间不会太长,应该也就这一两年内吧。”
“至于银子,那是本王和钱尚书担忧的事。你们只需和兵部仔细研讨伤退老兵补助的各项条款就行,其他不用理。”
说到这,他在心底算了算。
“明白!”雷二两人满口应下。
“好。”盈盼开心地点头。
让夷光公主和晴贵妃母女俩好好相处这最后的一段时光。
“嗯。”盈盼轻轻点了点头。
“都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既然老天让我们结发,那无论在外是什么身份,家里事事都该有商有量才是。”
“殿下,辰时已到,太师还有六部尚书求见。”
“镇国公府世代镇守岩陲要塞,以往国有难家不回。现在西边相对安宁,要塞周边不大可能有战事,也该让他们回家探探亲。”
因为登基吉时未到,任宁这会还没坐上龙椅,暂时只能以摄政王的身份对外处理国是。
“殿下英明!”
“国家国家,都说国在前家在后,必要时舍小家为大国,但还有句话叫子欲养亲不待。“
————
那是岩陲要塞和西凉大草原的方向。
但对整个朝廷来说,已算是正式开朝。
“王爷,外祖母年事已高,身子……”盈盼轻叹了口气,“大不如前了。”
“你一会儿进宫,去把母妃接出来吧。”任宁说。
“是啊。”任宁微微叹了口气。
两年多前,他们一家人住永安胡同时,盈盼还常常到隔壁的镇国公府与夷光公主一起骑马射箭淡笑风生来着。
第二天一大早,任宁带着妻子去了趟镇公国府。
没多久,正厅大门响起。
往年西疆战事紧急,无论是守塞大将霍凌还是其他霍氏一族的子孙都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家了。
而按照以往的规矩,上朝时间应该在五更,也就是卯时。
至于大臣们更是寅时就得早早在午门外等候。
然而任宁一听,直接挥手。
“这时间也太早了,大家还没睡醒呢。”
“这样吧,以后延后一个时辰上朝,至于众卿家只需卯时赶到就行。”
<div class="contentadv"> 礼部尚书范文一听,就习惯性站出来大摇其头。
“殿下万万不可,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咳。
任宁毫不客气打断了他的话,“范尚书言之有理。”
他抬眼看了看窗外。
“现在已是秋天,晚上气温开始有点凉,不过想必各位还可以接受。但如果是寒冬腊月呢,各位真的喜欢四更天就从被窝里爬起来,半夜三更冒着大风大雪就在午门外等候?”
钱良几人脸皮都情不自禁抖了抖,然而个个鞠躬朗声。
“殿下,为国为民,臣等本份。吾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何况天寒乎?”
任宁哈哈一笑。
“你们愿意,本王还不愿意呢。”
“就这么吧,”他也不说再说什么理由,直接一锤定音,“以后如果不是战事或万分急事,一律辰时上朝。各位晚上好好休息,早上及时赶到打卡就成……”
————
钱良一行人进了正厅,神情都有些异样。
外面早已阳光明媚,他们这会才开始见君,一个个都有些不习惯。
很快他们放下心思,回归正常操作。
其实也没有什么要事需要任宁一直盯着。
他不像长兴帝,并不准备把所有权力都紧紧抓在自己手里。
内政上,任宁只管盯着六部和太师以及各郡郡守。
军事上,就只管五大军团长及十个郡尉。
其他都尽可能放权给六部去处理。
而钱良这些长官能留下来也绝不是什么酒囊饭袋,除了些需要经皇帝亲自过目的,绝大多事务他们都可以自己内部处置。
因此真正需要任宁处理的事情不多。
他咣咣咣一顿盖印。
正厅里很快安静下来。
“还有什么事吗?”任宁问。
没事就赶紧散人。
“殿下……”
这时,钱良这帝国的钱袋子站了出来。
他手里捧着厚厚的折子。
“这是您之前写的关于地方粮税改革的试点工作。老臣有些疑虑,不知该不该说。”
“钱尚书直说无妨。”任宁微微一笑。
他记得钱良手上的东西。
经过这次华阳郡之乱,包括任宁在内的整个朝廷才知道民间大户存了巨量的粮食。
然而在此之前,无论是上等郡还是下等郡,朝廷收上来的粮税始终寥寥。
并不是郡里无粮可收,而是地方大户用正当的手段规避了田税。
比如龙子龙孙无需纳税,文武官眷无需纳税,举子亲眷无需纳税等等……
特别是举人……
云垂会试三年一次,因此每隔三年,帝国就会多一批举子。
虽然每次中举的人数有限,但累积下来数量绝对可观。
而有些地方豪绅十分乐意捐助地方寒门学子。
他们并不是出于善意,而是等捐助的学子中举,就把家族的土地挂靠到举子名下,从而规避田税。
自古以来哪个地方举子最多?
正是东部富庶的沿海各郡。
那可都是上等郡,然而每年收上来的田税往往还比不上一个中等郡,甚至还不时会闹出现大量的流民。
其中的意味不免让人深思。
而任宁的意思大抵是在帝国境内先找几个郡,拿这些人开刀,试点改革粮税。
如果效果还好,可以有效增加国库收入,再在整个帝国大力推行。
咳。
钱良清了清嗓子。
“从折子里,老臣看得出和以往所有议案一样,殿下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说到这,他感概而欣慰地看了前边年轻得过份的主子一眼。
云垂有此主,帝国未来有望啊。
“在议案里,殿下提出了稳定、改革和发展三步走。其中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则是前提,三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不可分割。”
“老臣对此深为然。”
“只是这粮税改革,恐怕殿下想得过于简单了。”
(https://www.bsl88.cc/xs/3430935/11444099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