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大明:捡到太孙,我教出千古一帝最新更新 > 第176章 玻璃制成了,灯泡还远吗?

第176章 玻璃制成了,灯泡还远吗?


第176章  玻璃制成了,灯泡还远吗?

        “很好,能得到陛下夸奖,说明你们做的不错,看来以后制造局都不需要我这个甩手掌了,”曹玮笑着说道。

        “大人日理万机,我二人只是为大人鞍前马后罢了,断离不得大人的。”宋平说道。

        赵恒点了点头,“没有大人,就没有今日的制造局,就没有今日的我俩,我二人又岂敢居功自傲?”

        看得出来,即便是现在宋平和赵恒在朝中任职,也依旧对曹玮死心塌地,恭敬的很。

        曹玮无奈的笑笑,“这些话不必多说,我都看在眼里,你们能为朝廷尽力,为大明做事就够了。”

        宋平又一拱手,

        “我俩一直将大人视作榜样,然,自知穷尽毕生之力也不及大人十之一二,只愿多闻大人教诲。”

        自从火炮制造厂建成开工以后,制造局运行恢复稳定,宋平和赵恒也像效仿曹玮,改进军中器械。

        他们拿来连发火枪,想要将其改进成可以射击次数更多的火器,但冥思苦想了数个月,却一点头绪也没有。

        将连发火枪的弹巢容弹量增加?

        那枪体就会臃肿不堪,设计也要繁琐上许多。

        将弹巢内子弹改小……威力又会大打折扣……

        至此他们才明白,曹玮能将大明原本的火铳改成如今的连发火枪需要怎样的智慧。

        于是两人对曹玮的钦佩与折服也更上一层楼,近乎到了痴迷崇拜的地步。

        曹玮也发现了他二人的态度变化,只不过他没多想。

        将制造局的近况大致了解之后,曹玮便准备着手制造灯泡。

        现在钨矿石有了,那制造灯泡的主要原料就剩玻璃了。

        而此时的大明是不能自主生产玻璃的,大明国内一应琉璃器具,主要都是靠和西域流通往来。

        直到朱棣做了皇帝,马和成了郑和奉命下西洋,“三保太监郑和曾携西洋烧玻璃人来”大明才开始大规模自主烧制玻璃。

        可惜的是曹玮之前让马和出海,只让他寻找各类作物,却没注意这一点。

        不过对于曹玮这个穿越者来说,研制制造玻璃的方法也不是太难,无非是将沙子细筛过后,加热再冷却就得成了玻璃。

        自然界也有天然的玻璃,熔岩骤然冷却之后的黑曜石和玻璃其实就是一种东西,只是透明度天差地别。

        脑中回想了一番制造玻璃的流程,曹玮让宋平去找来些沙子。

        对曹玮的要求,宋平自然是无条件服从,离开之后不一会儿,就带人推来了一小车的沙子。

        “大人,这些沙子可够?”宋平问道。

        曹玮点点头,“应当够了。”

        随即曹玮让人找来筛网,将这些沙子细筛出来。

        然而要制作玻璃,还需要纯碱、碳酸钙、硝等物质混合其中。

        对此,曹玮记得一种生长在沼泽地或者石块岩石旁边的盐麦芽可以提炼出纯碱。

        大明作为农业社会,种地面积广,这种盐麦芽是极其多的,至于矿物可以用石灰石代替……

        朝宋平和赵恒吩咐一声,后者二人便又带人去找寻盐麦芽和石灰石。

        当曹玮看着匠人一批一批将所有沙子都细筛出来之时,宋平和赵恒正好带着盐麦芽和石灰石回来。

        然后又按照曹玮的吩咐,将盐麦芽烧成灰,筛去杂质之后加热煮沸,最后锅底就成了一层白色的碱。

        之后又将石灰石也去除其中杂质,和碱一起混入筛分出来的细沙之中。

        曹玮不知道确切的比例,只能凭感觉来,就算不成也还有下次。

        将一切都准备好之后,曹玮几人带着所有东西,来到隔壁炼钢厂,分出一个熔炉,将细沙和碱、石灰石盛于器皿放入其中,开始烧制。

        对于炼钢所用的熔炉来说,烧制细沙制造玻璃完全是小菜一碟。

        没有烧制太久,不到一刻钟,曹玮便让人停下,取出了放在里面的器皿。

        只见器皿里面是一摊透亮的清澈液体。

        “大人,这就是你说的玻璃吗?”

        赵恒看着这神奇的一幕不禁出声问道。

        沙子混合石灰石与碱烧制之后,竟然成了液体!

        一旁的宋平看着这一幕也是脑子转不过弯来。

        “现在还不是,等它冷却定型了之后才是真正的玻璃。”曹玮说道。

        于是一群人就围着那器皿,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等待其冷却,曹玮则是在观察器皿中玻璃液的特性。

        大概过了有半个多时辰,器皿中的玻璃液终于凝固住了。

        曹玮感受了下温度,随即将器皿中定型的玻璃板取了出来,仔细观察,最终确定这块玻璃附和要求。

        没想到一次就成了,曹玮心中欣喜。

        “成了,玻璃成了!”

        随即转头问身旁的宋平和赵恒,

        “刚才细沙、碱、石灰石的比例伱们可有做记录?”

        宋平和赵恒二人连连点头,“记住了,大人。”都拿出了随身的一个小册子。

        跟在曹玮身边这么久时间,这几乎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

        曹玮看后微微颔首,“既然你们已经知道了制作玻璃的流程,那后续制作还是你们来负责。”

        “大人放心,”二人齐齐拱手。

        “对了,这几天你们再尝试一下,能不能将玻璃液在没有彻底凝固定型之前,改变其形状。”

        宋平和赵恒又是一愣。

        “改变形状?这要如何改变?”

        随后曹玮便把吹玻璃的大致方法说了一遍。

        “便是用较长的管道连通半干的玻璃液,吹出不一样的感觉形状,但是在吹玻璃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讲管道中的热气吸入身体内……”

        宋平和赵恒听后连连点头,一边将曹玮所说的话记录下来。

        第二天,

        宋平和赵恒便带了些人手开始试着制作不一样形状的玻璃。

        他们先是按照昨天曹玮的制作流程,将细沙筛出,用盐麦芽析出碱,又将石灰石去除杂质,放入熔炉中烧制。

        曹玮看着宋平和赵恒指挥着匠人们有条不紊的进行流程,心中很是满意。

        昨天宋平和赵恒确实用心了,只看了一遍就将所有步骤都记得清清楚楚。

        很快众人便将玻璃液烧制成功,从熔炉内取出来。

        <div  class="contentadv">        待到稍微凝固一些,便有工匠拿来了一截长长的特质钢管,插入玻璃液内,鼓起腮帮子用力吹了起来。

        那工匠牢记着宋平对他的叮嘱,时刻注意着不让自己吸入钢管内的气体。

        只用三两下,玻璃液便被那名工匠吹出了泡泡形状。

        接下来便是冷却,如今二月份的天气凉意十足,没用多久玻璃泡就彻底定型。

        宋平将玻璃泡接过,转身交给了曹玮。

        “大人要的,可是这种玻璃?”

        曹玮点点头,

        “正是。”

        他拿着手中的玻璃泡,恍惚间感觉它就是一盏白炽灯一般。

        在大明见到这种形状的玻璃泡,着实不容易。

        现在确定了吹玻璃制作灯泡可行,下一步就得开始研造大规模生产灯泡的路子了。

        像这样做完全靠人力吹出来灯泡固然可行,但一个人吹两次将会是完全不一样的形状。

        所以,还得借助机械装置辅助定型。

        通常来讲,就是开一个大小合适的铁铸的模具,将玻璃液吹出泡状之后放入模具中压制成统一形状。

        曹玮将这个想法说给宋平和赵恒,两人当即就带着人手开始制作模具。

        如今制造局的多数工匠都有了充足的制造经验,开一个模具对他们来说轻而易举。

        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工匠们就制作好了模具,请曹玮亲自去查验。

        工匠们当着曹玮的面,再次烧制了玻璃液,等其半干状态,吹成泡状,然后放入模具位置固定,两侧模具往中间一压,玻璃泡的形状就大概固定了,只用放到一旁冷却就行。

        连续几套流程下来,制出的玻璃泡形状都大差不差,几乎看不出来差别。

        只要将步骤细分一下,玻璃厂的流水线就会应运而生!

        曹玮将研造玻璃制法成功的消息上报于朱元璋,朱元璋大喜。

        一直以来大明的琉璃器具都只能依靠西域流传,现在曹玮研制出了自主制造玻璃的方法,玻璃的价格就会大大降低,可以应用的地方就多了。

        随后便是建造玻璃制造厂,曹玮和宋平赵恒带着工匠们组建出了完整的流水线,又开了许多模具。

        大明开始自主大规模的生产玻璃。

        此时用来举行登基典礼的广场就快要建成,曹玮才将玻璃制造厂的事情忙完,转头便开始研究钨矿石。

        虽然知道可能性不大,但曹玮还是想在登基典礼之前把灯泡生产出来。

        那可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力设备!

        处理钨矿石要比制造玻璃复杂的多。

        作为白炽灯的核心部件,钨丝的制作方法是以仲钨酸铵为原料,将其在500℃左右的空气中焙烧生成三氧化钨。

        然后在三氧化钨中掺杂少量的一定含量的氧化钾、氧化硅等物质,其中三种掺杂氧化物的总量还不能超过百分之一。

        然后将粉末混合均匀,再将掺杂钨粉进行两步还原处理。

        步骤是先在六百度左右下将氧化钨还原成二氧化钨,然后在八百度条件下进行第二次还原,将其还原成金属钨粉。

        之后将还原过的掺杂钨粉放置与特制的模子中压制成细长的方条。

        然后将方条通电,用加热的方法进行烧结。

        将烧结过后的钨条进行旋锻加工处理,将其加工成为直径3mm左右的钨杆,然后用拉丝模具拉拔使其直径变得更加纤细,最终加工成粗细不同的钨丝。

        这些流程比起制造玻璃,复杂了不知多少倍。

        而且生产钨丝的原料仲钨酸铵的制作流程同样复杂无比。

        要想制作仲钨酸铵,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是离子交换法,通过黑白钨矿的碱分解生成钨酸钠溶液,再经过钨酸钠加水稀释到一定程度后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对钨进行吸附。

        之后再用铵盐解析得到钨酸铵溶液,钨酸铵溶液用蒸汽加热的方法蒸发掉部分水及氨成分,最终得到的就是仲钨酸铵。

        另一种方法是萃取法。

        先是将钨矿石、钨杂矿及钨废料焙烧后再碱分解生成钨酸钠溶液,之后经过除杂过滤,除杂好的钨酸钠溶液经过萃取及反萃取后得到钨酸铵溶液,钨酸铵溶液再经过蒸发结晶,就是仲钨酸铵。

        从制作仲钨酸铵,到制造钨丝,不仅流程复杂,且需要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很难找来,曹玮就得用其他东西代替。

        其困难复杂的程度可想而知,这一套流程梳理下来,曹玮头都大了。

        难!

        制作钨丝这个项目,是曹玮到大明至今,最为复杂严苛困难的。

        这也让曹玮不禁感叹,前世那些随处可见的科技产物的研发历程,和先行者色不容易。

        而现在曹玮成了先行者,这条路就算再难也要试着去走。

        一步一步来吧……

        第一步,提取黑钨矿石。

        黑钨矿石的提取方法一般是重选法,还先要制作出破碎机和分离机等机械,将黑钨矿石研磨成毫米级细小的钨粉。

        日子一天天的过。

        在四月份末尾,广场终于竣工。

        此时曹玮成功制出了破碎机和分离筛选机,将钨矿石制成了细小的钨粉。

        从五月份开始,便陆续有海外的各国使者来到大明应天府。

        当初朱元璋对各国发出邀请,信使走的是海路,相比较于陆路要快上不少。

        距离较近的,类似高丽、爪哇、波斯以及欧洲的一些临近国家使者,都已经到了大明。

        按照这个节奏,再有最多两月时间,海外各国使者便能全部到达。

        曹玮感到了时间的紧迫,研造灯泡的进度又提速不少。

        终于在六月初,集曹玮和宋平赵恒,连带着整个制造局所有工匠之力,终于成功制出了仲钨酸铵。

        时间还在不停流逝,来到应天府的大明使者越来越多,距离大明储君朱雄英的登基典礼也越来越近……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异国使者被派来大明参加典礼,在见到应天府的繁华景象之后,无不震惊!

        作为此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都城。

        应天府街道上人头攒动的繁华热闹之景象,率先让这些异国使者感受到了大明的强大!


  (https://www.bsl88.cc/xs/3417257/11553290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