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全文小说 > 第二十二章 愿此旗永远飘扬(终章)

第二十二章 愿此旗永远飘扬(终章)


大华二十八年,在新一次的人口普查之中,华朝总人口突破三亿,达到了三亿四千万人。当消息传来之时,首辅严师恕忍不住在内阁之中抚掌大笑,严全闻之也是满脸喜色。

  这个人口增速,已经是相当之快。而能够有这般的人口增加,也是有赖于朝廷那鼓励生育的政策、大大优化了的医疗条件,以及稳定的局势。

  不仅如此,此时的民间不说富裕吧,但是至少已经实现了温饱,能有些许的余钱。

  百姓的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孩子们的教育,还有朝廷的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自然都是有了足够的热情生娃,于是人口暴增,也就有了这般的局面。

  不过,南大陆等地,虽然也有了一定的人口增长,但是当地的人口数目依然还是相当之少,纵然是已经采取了与其他地区并不相同的土地政策,将百姓允许拥有的土地扩大,但是依然还是显得颇为空荡,很多地方依然还是被大批的野生动物占据。

  户部尚书看到之后,简直是痛心疾首啊!

  “这么大片的土地空置着,这是浪费,这是巨大的浪费啊!”

  他拿着手中的地图,重重拍在了桌子上:

  “这么多空地,要是种上棉花,或者是稻米……所收上来的税收,以及引起的商业等的发展,每年至少可以提供上千万的收入!我们空置了这么多年……亏了好几个亿啊!”

  “再不将之利用起来,我们有何面目面对陛下,面对朝廷?”

  户部官员们在他们的长官面前瑟瑟发抖,不多时,一封奏疏便由户部发出,交由内阁上奏天听。

  自然是得到了准许。

  于是朝廷,再一次开始了大迁徙。

  这一次的迁徙跨度很长,预期时长将在三十年左右,而迁徙的人口数量,也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好在朝廷给出的政策颇为优惠,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去的。

  大华三十年,严师恕退休,沐天阳接替其位,成为了内阁首辅。

  大华三十一年,大华正一品前军都督府左都督、成国公严承方薨,帝大悲,为之辍朝三日,谥其曰“武宁”,追封为王。

  大华三十五年,工部宣布基本建成各府城之间的线路,顿时举国欢腾,同时工部也公布了下一步的目标,将要将铁路延伸至各个县城。

  一旦成功,便将彻底改变帝国的交通条件。

  这工程量之浩大、对于钱财耗费之巨,丝毫不下于之前连接各府城,因此也有一些大臣反对,不过这个项目得到了当朝皇帝与首辅的支持,于是还是顺利开展。

  同时开始的,还有对于大华公路建设的拟定章程,计划在大明官道的基础上进行整修,材料自然是前段时间天工院研发出的被命名为“水泥”的物件。

  “想要富,先修路。”

  这个观念在大华朝廷的宣传之下,逐渐深入人心。

  大华三十八年,大华正一品中军都督府左都督、许国公曲元矩薨,帝为之辍朝,谥其曰“忠武”,追封为王。

  大华四十年,华朝之中的工厂数量已经达到了一百余万家,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极高的数量提升。

  最先得到好处的,是那些嗅觉敏锐的商人,随后便是主动尝试开工厂的地主们。他们在朝廷的宣传之下购买了蒸汽机,开起了工厂,赚了好大一笔。

  而在之后,随着大华新的土地政策颁布,地主们纷纷失去了自己的土地,那他们总不能坐吃山空吧?看着那些最先出手的地主们吃肉,他们也等不及,便纷纷投身其中。

  再加上华朝建立之后重视工商业,商人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朝廷又有扶持,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工厂在大华境内开了起来,每天都有海量的工业品诞生。

  对于土地的重视,也在这种情况下逐年降低。至少目前,很多人有钱之后,都选择将钱财用于投资,而不是用于购买土地,当然,在这一方面,朝廷官方的土地限制,也起了很大作用。

  商业,也是极近繁荣。在一系列的协定签订之后,华朝的商品源源不断地流出,攫取了巨大的利润,如果此时有“世界五百强公司”的话,那华朝怕不是要包揽其上大半。

  大华四十五年。

  这一天,是华朝的建国之日,四十五年前的这天,严全在南京称帝,正式宣布大华王朝的建立。

  没想到只是眨眼之间,便已经来到了大华的四十五年。

  称帝时,那二十岁风华正茂的青年,此时已经成为了六十五岁的老人。

  四十五载过去,无数开国时期的英豪,那数十名的公侯伯子男,已然老去,更有许多已经成为了史书上的名字,只余下那高高的墓冢,王侯霸业,转头而空。

  岁月流逝。

  夜幕下,百姓们正在进行着庆祝。此时的南京城亮如白昼一般,万家的灯火照亮了都城每一个角落,恍如不夜之城。无数的烟火被放飞,在空中炸开,绚丽无比的烟花如同这盛世一般璀璨。

  严全站在皇宫的楼顶,看着那繁华的盛景。

  他笑了笑,低声叹息:

  “这大好的河山啊……”

  “怎能不令人留恋……”

  紧了紧身上的龙袍,只感觉身体愈发寒冷。

  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

  大华的皇帝,此时轻轻闭上了眼睛,嘴唇翕动,喃喃念叨道:

  “祖,保佑你的子孙……”

  几乎是同时,南直隶的某村。

  此时整个村子灯火通明,虽然已经夜深,但是村子依然如同白天一般热闹,在庆贺着王朝初生的日子。

  一个青年穿着印有“长乐报业”字样的服饰,手中拿着一个小本子以及铅笔,正站在一个老人面前,满脸期待地开口:

  “大爷,据村子里的人说,您早年的经历很是丰富,可以给我讲一讲吗?”

  “我呀……”

  老人眯起眼睛,人老了,就喜欢回忆过去,他很乐意分享他的曾经。过去的记忆在眼前倒流,他仿佛又嗅到了硝烟的气味。

  “我二十三岁的时候,正碰上高迎祥进攻南直隶,被当时的明军收拢入军,这一去就是十一年……”

  老人回乡之后,由于表现良好,很快便得到了身份证明与地契。

  当年那华朝给的土地份额,是他想都不敢想的,这个数目的土地,再加上并不重的税赋,使得老人在那段时间收入极为不错,不仅成功养活了自己,还还完了欠款,娶上了媳妇,生了两个孩子。

  他终于过上了梦想中的生活,卸甲归田。

  这几十年过去,连他的孙子都已经出生了,两个儿子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一个儿子耕作。他的土地里,一半种植着粮食,另外一半则是棉花,如今这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除了种一些传统的棉花、乌桕等经济作物之外,还有人种着从外国引来的作物。

  光老人听说的,就有很多种,比如西红柿、花生什么的,这些外来的作物,也颇受大华百姓的欢迎。

  听说,在更南方,还有人种一种叫“橡胶”的作物的。

  再加上华朝的农税也低,他的生活很是宽裕。

  另一个在工厂之中工作,收入也是颇为不错的。

  时光就这样飞逝,而他也渐渐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

  老人讲完了他的故事,但是青年却沉浸在故事之中,仍旧没有回神。

  在老人的叙述之中,一幅历史的画卷,在青年的面前徐徐展开。他不再是史书上那以英豪的视角经历这一段历史,而是从一个平凡人的角度,见证了那风起云涌的岁月。

  当他终于回到现实之时,发现老人因为他久久不语,已经转移了注意。

  民用版热气球从天空划过,两架热气球之间横挂着一道横幅“热烈庆贺大华立国四十五周年”。

  烟火之中,百姓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

  一个巨大的戏台立在村子的中央,上面的演员们正卖力的表演着。

  老人看得分明,那是《大明英烈传》,此时上演的正是“火烧鄱阳”。

  看见那白袍的儒将挥舞着扇子,掀起一阵大风,令对面无数艘船只陷入熊熊烈火之中,老人不由地随着众人鼓起掌来,虽然不似其他人那般激动得脸色通红、高声叫好,但是他的眼眸之中,却也透露着兴奋。

  这个片段,其实他已经看过无数遍了。

  此时再看,只是感受着那种欢乐而热闹的氛围,仅此而已。

  “那您现在幸福吗?”

  青年趁着高潮过去,大家又重新安静下来,静静观看表演的时候,抓紧时间问道。

  “幸福?当然幸福啊!”

  老人咧开了没几颗牙的嘴:

  “我现在家庭美满,儿孙绕膝,能不幸福嘛?”

  “那请问经历过巨大变革的岁月,见识过曾经的慌乱与流离,面对眼前的此情此景,您有什么想说的吗?”

  青年笑吟吟的,手中拿好了纸笔,认真准备记录。

  “有什么想说的……”

  老人想了想,抬起头,看向天边飘扬的那面大旗。在灯火之中,“华”字散发着灿烂的金光。

  “愿此旗永远飘扬……”

  (本章完)


  (https://www.bsl88.cc/xs/3392880/11550470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