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免费阅读 > 第109章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第109章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第109章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严铿闻言却立马摆手。

        “陛下,鞑靼、瓦剌诸部依仗马快难以歼灭,我军一旦深入大漠,怕是难以为继。”他的头摇得像个拨浪鼓似的:

        “风险太大了。”

        这一点朱棣也是知道,他沉吟:

        “朕欲效仿汉武,驱除北虏,这样一来,则大明边境可安,也不用花如此多的军费在这上面。墨林你看,若朕命蓝大将军统帅我大明精锐骑兵,效仿昔日卫霍,横扫草原,彻底歼灭残元,如何?”

        他却是与北边的兄弟们打了几十年交道,被这源源不断的边患弄得头疼不已,也厌倦了无休止的入寇消息。永乐更是一个有远见的皇帝,他已经可以看见,几十上百年之后,北方成为大明心腹的样子。

        他想要一劳永逸。

        那双眸子里,闪烁着残忍的光芒。

        严铿当即回答道:

        “陛下如果聚合我大明精锐,有蓝大将军这般能征惯战之将帅,又有顺义、朵颜等善于大漠征伐的骑兵,再有我大明举国之力相助,征伐草原,成功的概率自然是不低的。”

        “但是就算您尽扫残元,也难以真正统治北地。”

        “我汉民以耕种为主要,无一人愿意北出牧马,北方宽阔,就算开荒屯田、兴建城池,没有几百年的经营,也休想将整个草原化为耕田之地。”

        “更何况大漠风沙之地有许多,也不适合耕种。”

        “昔日窦宪燕然勒石,匈奴西逃,可是然后呢?”

        “偌大的草原,没了主宰,立刻就会有新的人取代他们。”

        “汉之匈奴、鲜卑,至唐时突厥,再到宋时蒙古……您看,草原,从来没有缺少过主宰者,就算您将残元势力彻底歼灭或者驱除,臣敢断言,甚至只需要十多年,又会有一个新的部落依托着草原强盛起来。”

        “这是治标不治本的。”

        “还是该以剿抚并用为主,这才是长久之道。”

        朱棣摸了摸自己的下巴,眼中闪亮着精光,一面听一面点头,随后他又说道:

        “既然这样,便效仿唐时羁縻府州,如何?”

        “羁縻府州倒也是一个办法。”严铿点点头,唐朝这个羁縻府州,有效地统治了草原一段时间,但是也有弊端。

        羁縻府州,本质上和明代的封王制度,差别不大。

        唐的统治者还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并没有彻底剥夺这些府、州的所有权力,他们的赋税不需要上缴,都督的职位可以世袭,府州的长官们甚至还掌握着这些地方的兵权。

        这在大唐兴盛的时候,自然没有什么问题。

        然而仅仅过去四十九年,唐朝稍有衰弱,单于大都护府立刻爆发叛乱,二十四羁縻府州群起响应,不到五个月内众至数十万,突厥汗国就此成立,再次成为唐朝北部的大敌。

        唐朝就好像给了他们猥琐发育的时间和空间一样。

        所以,这一次,所有归降的草原部落,必须做出改变!

        “臣倒有一些建议。”严铿面不改色地说道:

        “唐时的羁縻府州,您也看到了,效果并不是很好,一旦中原衰落,则又为一大患,可以用,但不能尽仿古人。”

        <div  class="contentadv">        “羁縻府州范围内的部落,必须向大明缴税,最高长官可以由部落首领担任,但是臣下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汉官。”

        “兵权,决不能给他们,必须掌握在汉官手中。”

        “他们要如同汉民一样建立户籍,上交官府。”

        “他们还要定期来朝贺。”

        “您不要像汉唐那样给予他们大量的赏赐,所谓天朝上国的颜面,也就那么回事儿……正相反您要好好地利用这些归化的部队。”严铿又压低了声音,笑得很阴险。

        “你是说,一旦有战事,便命他们抽调士兵协助作战?”朱棣眯着眼睛,半开合的眼皮中同样闪烁着诡谲的光芒。

        “然也!”严铿一拍掌心:“不断抽调部队,消耗他们的精锐,让诸部无力反叛……但也要注意分寸,不可调动太多羁縻部队,否则诸部百姓必生怨言,则草原不稳。”

        “在协同作战时,我们也可以不断地了解、学习他们的战术,甚至化为己用或者创造反制的方式,并且利用战功赏赐的高官厚禄,渗透他们的部队、离间他们的关系。如此,就算最后他们生了异心,又有何惧?”

        “好!”闻言朱棣重重一拍椅子的扶手,站了起来:

        “这倒是一个好法子,如此一来,大明边疆,至少太平数十年!”

        “就按你说的,从这些归附的部落开始实施!”

        他没有说始终的太平,朱棣在这一点上还是比朱元璋要理智的,他知道,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畅通无阻的通行百年。

        生乱,是必然的事情,但是只要能够将这个期限延长,就已经够了。

        其实,严铿有更好的办法。严凌在聊天的时候曾经跟他们提起过根治北方边患的办法。

        只要一天,没有完成对民族的整合与认同,没有真正把他们视作大明的臣民,那么北方的边患,便一天消除不了。所谓恩威并施,不过权宜之计而已。

        然而大明现在已经很强盛了,要是北方的边患再被彻底除去,千秋万代不可能,但是跨过三百年那道坎儿了,却是有很大希望的,这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反正这个办法,也能让草原诸部至少安静下来几十年,不至于像原来那样,永乐五征漠北一结束,到了宣德初年,北边就又闹起来了。

        而且在原时空,五征漠北虽然浩浩荡荡,战果也是不小,但是蒙古并没有被伤到根基,这个时候就是提出了这种办法,他们理你才怪,所以明朝才被迫使用封王、分化的办法。

        现在有蓝玉在,横扫草原不是梦。

        于是朱棣向北地下发了诏书,晓谕各个归顺的部落朝廷的决策。

        同时,他还给仍在草原的蓝玉去了书信,阐述了中央的战略理念。

        这一切的基础,还是要建立在大明可以把北方的诸部打疼,告诉他们谁才是这天下的王,才有执行力,不然哪怕是现在归附的十几个小部落,也未必愿意这样做。

        所以,在这封信的结尾,朱棣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感谢“茄子番茄马铃薯”的打赏,感谢!


  (https://www.bsl88.cc/xs/3392872/11592953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