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最新 > 第353章:冠名,给陛下拜年

第353章:冠名,给陛下拜年


  人的名,树的影。

  对于朱棣,其实在朱英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丝丝忌惮。

  永乐大帝在后世的名头,还是很响亮的。

  那可是在整个华夏历史中,唯一一个以藩王之身造反成功者。

  这也是为什么朱英一直没有真正去用朱棣的原因,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去大明外开疆扩土。

  但现在辽东,奴儿干的情况截然不同。

  首先在辽东,奴儿干两地,可谓是一马平川,无天险可守。

  黑土的纵横面积很广,很大,这也就意味着去守护粮产将会变得极为艰难。

  在这种情况下,毫无疑问,每当黑土地开始收获的时候,必然会引起草原上及周边势力的眼红入侵。

  从前还要费劲心思,越过长城进入内陆打秋风,常常是有来无回。

  现在不同了,直接冲过去就能抢。

  草原不平,战争不停,这就是往后辽东,奴儿干地区的真实写照。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真正的将才。

  倒也不是说大明没有真正能打的了,相反,还很多。

  譬如淮西武将集团,随便拉出一堆来。

  包括蓝玉,也是可以调遣过去。

  但是他们的功劳,已经足够大了,若是继续镇守辽东,奴儿干,这個中影响,会波及到军权的平衡。

  他们本身就有许多旧部,现在已经是在削弱影响了,还放出去,就很难控制。

  那为什么朱棣就没关系呢?

  首先是他的身份,他是藩王。

  藩王的兵员,将领,本身是来源于皇室的调遣,也就是说藩王本身的权力,来源于皇室本身,而不是将领个人,这也是为什么自古以来,藩王造反都不成功的主要因素。

  当谕旨下达,解除藩王权力的时候,几乎很少有人,会选择跟着藩王作乱。

  朱棣那边,是个例外,究其原因,还是朱允炆师出无名,做事太绝,而且那个时机,也非常之不对。

  因为在朱允炆上位的时候,军权有很大一部分掌控在藩王们手里,而这些藩王在面对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的斗争,一开始就是作壁上观,甚至多有帮助朱棣。

  因为谁都不想引颈就戮,心里头虽没感觉朱棣能够成功,但至少也要威慑一下朱允炆。

  当藩王们联合起来,影响力还是很大的,而且那个时期,距离蓝玉案才过四五年,大量的中层军官被杀,也导致军中衰落。

  还有诸多巧合,权谋,里应外合之类加持,这才有朱棣的成功。

  朱英怎么也想不出,若是仅凭朱棣一人,怎么能跟自己对抗。

  就算是安排朱棣去辽东,奴儿干,肯定也不是让他一个人管着,自有掣肘。

  回想起朱棣一生,几乎都是在马背上渡过。

  哪怕是最后当了皇帝,都是不断亲征。

  直到第五次亲征,身体承受不住后,才结束了戎马的一生。

  比起皇帝,他更适合当个将军。

  “如果大孙觉得不妥,那便就算了吧。”

  朱元璋一直在观察大孙神色,见其面有挣扎,显然是在为老四的事情犯愁,便就直接开口道。

  朱英闻言,抬头看向老爷子,正好捕捉到老爷子眼中的遗憾还有心疼。

  心下一动,开口说道:“不,孙儿觉得辽东奴儿干,四叔可去得。”

  朱元璋听到这话,眼角展开,高兴道:“大孙当真觉得没问题吗。”

  一个是自己的大孙,一个是自己的儿子。

  真要对比起来,朱元璋自然是毫无犹豫的选择大孙。

  因为这是朱重八的大孙,老四是朱元璋的儿子。

  咋一看似乎有些矛盾,但实际就是如此。

  其实对于朱棣,在朱元璋的心中,还是十分喜欢的。

  曾经在朝堂上,对于朱棣,多次褒奖道:类咱。

  甚至开出过百万面额的大明宝钞赏赐朱棣。

  没办法,朱棣的喜欢,全靠各位兄弟的衬托,除了太子朱标外,几乎没有哪个儿子能有朱棣这般优秀。

  一个个的,名声极差,按大明律,全都要给废掉王爵。

  唯有朱棣,行事作风严谨,常年作战少有败绩,在军中的名声极佳,在地方上也没有过于劣迹。

  还跟自己一样,喜欢杀贪官,锦衣卫核查下,证据确凿,从无诬陷。

  不仅没有虐待百姓,反而民生还算不错。

  算比较成器的朱樉,朱棡,还有其他兄弟,根本无法和朱棣比拟。

  算马皇后嫡子的,便就是老大朱标,老二朱樉,老三朱棡,老四朱棣,老五朱橚。

  朱棣虽不是亲生,但也是挂在了马皇后名下,这或许是因为对于误杀硕妃的愧疚。

  小时候朱元璋不喜欢,长大了却是喜欢得很。

  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在诸多儿子之中,只有朱棣跟朱元璋,长得那是最为相像。

  然朱元璋要是知道,在自己驾崩后,朱棣这个最像自己的四儿子,特地因为自己那句话:上梦人以璧置于项,既而项肉隐起微痛,疑其疾也。以药傅之,无验,后遂成骨隆然,甚异。

  然后给自己整了一张鞋拔子脸,或许现在就忍不住抄起棍子,将其一顿暴打。

  朱元璋这话的意思,是说自己晚上睡觉的时候做了梦,梦到自己脖子上套了个玉璧,然后融入肉中,变成异骨隆起了。

  然后朱棣为了加强君主权威,就给父皇朱元璋整了个天子之相。

  因为龙脸一般是比较长的,所以也给自己父皇整了个龙脸。

  稍微还算好的,便是供奉在武英殿的画像,还是以朱元璋本身为主,不然这到了后世都有些扯不清了。

  因诸般原因,在朱元璋的心中,朱棣朱英两叔侄,应当是携手以扶大明。

  却因为朱英流落民间,老大身死,从而让老四有了当皇帝的想法。

  在不知道大孙的时候,朱元璋其实也有过让老四当皇帝的念头。

  朱允炆还小,其他儿子没一个入眼的,能够对比的,也就唯有老四和允炆了。

  当然,现在就没有这些考虑了,大孙回来,一切自当不同。

  因为大孙的回来,现在的朱元璋也平和了许多,比往日少了暴躁,动辄杀人的习惯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对于大孙的想法,也非常的看重。

  朱元璋知道自己年纪大了,能活的年头,一个将会比一个少。

  他明白大孙的性子,有些选择,即便是自己强加在大孙身上,但等大孙即位后,只怕是依旧会改过来。

  大孙的情况不同,自己在接触到大孙的时候,他已经成长起来了。

  十年时间,让大孙的性格变得坚毅,也变得很难有大的改变。

  朱元璋是个聪明人,所以在对待藩王的问题上,他很尊重大孙的想法,不会刻意去强加。

  其实曾经对于朱允炆也是这样,只是他没想到,朱允炆这个孙子自己在的时候,答应得好好的,一转头就变了味道,强行动手。

  朱棣在当上皇帝后,总是觉得自己对不起父皇,经常半夜惊醒,害怕遭到训斥。

  其实倘若朱元璋真的知晓朱棣因为朱允炆强力削藩而夺了皇帝位,也顶多是训斥几句,并不会大动肝火。

  因为朱允炆的无情举动,只会让朱元璋觉得更加失望。

  即便是朱棣得了皇帝位,终究,是肉烂在了锅里。

  或许,这个跟自己长得最为相像,性格行事也极其相像的儿子得了皇帝位,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不过嘛,比起嫡长孙朱英来,统统靠边站吧。

  能够看到大孙对自家四叔不计前嫌,朱元璋还是很开心的。

  “爷爷,四叔在行兵打仗上,还是非常不错,尤其是对草原,情况熟悉,过去当有大用。”

  朱英没有去回答关于自己跟朱棣之间的微妙关系。

  这些事情,心照不宣便就行了。

  朱元璋笑着点头道:“大孙能够这般想,当是最好了,都是自家人,不当说什么两家话,老四那孩子性格还是很直接的,没太多的弯弯绕绕。”

  朱英默然不语。

  老爷子这般想,那是因为朱棣在老爷子面前,从来都是服服帖帖,论起城府深,只怕是这皇室上下,没几个能出左右的。

  ......

  因着过年的关系,似乎所有人都开始变得清闲下来。

  不管是皇室还是百姓,都在忙着置办年货。

  一些穷酸书生,也顶着寒风摆摊,帮人写对联。

  尤其是今年的年货,比往年还要来得更加的实惠,便宜,就更加引起了热潮。

  在年货这块,朱英早有准备,大大小小的货物,不断的朝着宫内运输。

  这其中包含百货,但凡宫中所属,上至后宫嫔妃,皇室子孙,下至宦官婢女,禁卫京官,皆有所赐。

  假若是家中有子女的,还能得到红封,也就是压岁钱。

  不过主要还是象征意义为主,毕竟这年头,家里六七个孩子的多得是,不可能去封六七个红封。

  红封里面,按照品级大小不同,自十文到十贯钞不等,算是个喜庆。

  “太孙殿下真是大气,咱们大明二十五载,数今年正旦,最为热闹。”

  “那自然是,你且看现在距元旦还有八日,这年味已经赶超往年了,我听说呀,太俗殿下还招了四海八分的戏班到京师来,轮流唱戏。”

  “今年可大不相同,咱们太孙殿下回归皇宫,圣上爷孙重逢,这般喜事,自然要大办一番,且太孙殿下入宫后,圣上可有钱了。”

  “嘿嘿,怎得没钱,那么大的商会,咱们年货,哪个不是从群英商会购置的,如此大的体量,这赚的钱财,怕是得新建一个宫殿才能装得下。”

  “话不是这么说,现在咱们买的货物,可比往年便宜太多,我看这商会由太孙殿下操持,对于咱们这些老百姓,当真是个大好事。”

  “往年几十文都买到的货物,到了现在,差不多都多得半数,当真是天大的福泽。”

  宫内宫外,喜气洋洋。

  尤其是在京师的百姓,可谓是得到了偌大好处,就算是最下等的流民,也有专门设立地方,供其饱腹。

  这么大一笔开支,全由群英商会开出,绝对的大手笔。

  “大孙,这般多的钱财,怕是要花费巨大吧。”

  宫里头,感受过热闹后的朱元璋,不由找到大孙来询问。

  往年的正旦春节,可没这么大的开支,因为本身初建国,国库里也没多少余粮,所以在重大节目上,还是有所控制,相对来说要节俭许多。

  这次同意大孙操办正旦春节事宜,可如此宏大的场面,尤其是对于宫中的一些安排,朱元璋好奇之下,看了历经数次修改后的章程,就感觉心口有些堵得慌。

  往年章程也不少,但主要是在礼仪方面。

  主抓百官朝贺这块。

  现在可不仅如此,多了许多节目,表演,戏曲,说书,甚至还有皇宫中专门设定的美食广场。

  单单就奉天广场,正旦就有极为宏大的跨年大型节目活动。

  里面所涉及到的烟花,就清单便就有十多页。

  这让一贯节俭的朱元璋,大呼难以接受。

  “爷爷放心,这些花费看似巨大,实则无须花费内帑一分钱,且不止如此,孙儿的商会之中,这些当有得赚。”

  朱英自信的回道。

  朱元璋好奇问道:“跟咱说说,这么大的花费,咋就有不花钱还能赚钱的道理?”

  朱英神秘一笑,解释道:“爷爷可是听过天界寺头香?”

  朱元璋点点头,道:“咱自然是知晓的。”

  天界寺,京师三大寺庙之首。

  历来风俗,早有争头香的说法,认为这可以给人在新的一年带来好运。

  现在的争头香,还没有后世那般厉害,花费数百万,只为一头香。

  如今能到天界寺,亦或是京师三大寺的灵谷寺和大报恩寺得头香者,不是宫中贵胄,就是朝堂重臣。

  商人,即便是花费再多钱财,也没那个资格。

  但这可不代表,他们没有这个心思,在后世商业发达起来后,花费最多最大的,便就是商人了。

  朱英深谙其道,因此在正旦节日那天,增加了一个环节,便就是这个环节,足以抵扣花销不说,还能有所结余。

  而这个环节的名称便是:给陛下拜新年。


  (https://www.bsl88.cc/xs/3373090/71254086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