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国运增长


第132章  国运增长

        有着朱瞻埈这位真龙施法,船队自然一路顺风又顺水,在五月初的时候便已经可以望见南京城了。

        两只船队汇合之后,船队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七十多艘之巨,如此庞大的船队踏海而来,沿着长江水道而上是一件极其壮观的事情。

        即便是在后世,这些巨舟组成的船队也是会引来沿岸人群围观的存在,更遑论是在如今的大明了。

        当整个船队停靠在码头上的时候,岸上已经是人山人海,堪称万人空巷来观。

        虽然这并不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了,也不是南京城里的百姓第一次看到如此惊人的船队,但对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的古代人来说,这依旧是值得跑来围观的稀罕事。

        以至于朝廷不得不出动官兵才将街道上的百姓驱赶到两边,把道路让了出来。

        即便如此,当郑和船队中那些外国使节和朝贡队伍登上岸之后,依旧为南京城的繁华,以及如此众多的人口所惊呆了。

        在这个时代,说他们是蕞尔小国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很多来朝贡的使节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今天这么多人,他们整个国家的人口加起来也没有南京城的人多。

        自然而然的他们也被码头上那军容齐整的大明士兵所震慑,从心底里畏惧着天朝上国的威严。

        然而还不等这些使节发表什么感慨,一旁朱瞻埈的舰队上的青玉卫已经列队登岸,并在岸上列队整齐了。

        以五万士兵攻打郑和船队,还是在把郑和骗下船之后,将靠海的树木砍倒企图阻拦郑和归船之路,被二千精兵抄小路攻入锡兰山国都,俘获其国王及其家属。

        郑和船队的两千精兵就有这么可怕的战斗力,眼前这支看着比郑和船队的士兵还要可怕的军队有多强大,这些小国使节已经彻底不敢想象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锡兰山国被攻破,国王也被郑和抓住了。

        过去青玉卫虽然一直在南京城驻扎,但朱瞻埈并没有让他们出来展现过风采,如今正式亮相,无疑给了南京城的老百姓一个极大的震撼。

        虽说在郑和的船队驶入大明领海的时候开始,在气运罗盘上就能观测到从海外有一股气运向着大明汇聚,但直到郑和船队归航,船队停靠在了码头,这一股气运才算是真正融入了大明国运之中。

        这个官职看起来似乎没啥事情,但在如今的朝堂上来说,却又显得至关重要。

        事实上他们当中已经有人见识过大明是如何碾碎那些敢于冒犯它的小国的,郑和船队两万七千人的庞大队伍,已经足以攻破那些拎不清自己而胆敢冒犯天朝上国威严的小国了。

        <div  class="contentadv">        据史书记载,郑和下西洋时抵达了锡兰山国,本来郑和只是想要正常的外交拜访,但锡兰山国国王贪图船队所携带的大量财富,于是想要扣押郑和的船队。

        这位贪心的国王就在郑和的船队之中,正等着被献俘太庙呢。

        他们现在只敢在内心庆幸,庆幸自己的国家选择对大明恭顺臣服,庆幸自己是来朝贡的,而不是来宣战的。

        他们之所以现在能够站在大明的国土上,只不过是他们距离大明太远,征服他们对于大明来说没有任何好处罢了。

        或许不同军队之间的战斗力有着差距,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军队对于这些小国来说,依旧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

        这可是朱瞻埈按照后世那支军容天下第一的军队训练出来的队列,即便放在后世也能吊打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在如今这个封建王朝的时代,是真正意义上的震撼人心。

        这种变化让守在这里观察国运民心的官员顿时喜上眉梢,忙不迭的朝着奉天门内跑去,想要第一时间报告这个国运兴盛的好消息。

        毕竟在船上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得知,这只是大明一位藩王的私军,人数也只有几千人,而大明王朝光常备军就是这个数量的几百倍。

        不仅如此,原本只是覆盖大明本土的金色和青色也在向着南洋诸国蔓延,将其也纳入了大明国运与民心所包含的范围。

        于是乎这个才新设立的官职顿时成为了非常抢手热门的官职,就如同内阁学士头衔一样,虽然内阁学士都只是五品官,但他们却能够直接见到皇帝,并且参与国政。

        因为任何国运或者民心的变动都会由这些小官第一时间发现并且记录,然后上报给相关的上级部门,甚至是直达天听。

        动静宛若一人的齐整,仿佛都踩在同一个点上的脚步声和顿足,就如同雷霆一般击打在这些使节心头的同时,也赢得了此时南京城码头上无数老百姓的叫好。

        在去年中秋奉天殿那件事之后,这座气运罗盘的启用已经没有人再质疑,皇帝甚至还特意设立了一个职位,安排了几个小官每天的工作就是记录气运罗盘上金色的国运与青色的民心的变化。

        尤其是这支青玉卫可是刚经历了三个月的厮杀与战斗,虽说只是清缴海盗和倭寇这种不入流的战斗,却依旧让他们浑身都散发着杀气,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真正见过血的军队。

        他们的国家哪怕是把狗都算上,也没有几十万条性命,在大明这个天朝上国面前,他们只是随时都可能被碾碎的蝼蚁而已。

        同时也让那些外国使节打从心底里感到了胆寒,让他们由衷的畏惧大明的军势。

        这些使节心态的变化对于大明来说无关紧要,不过此刻皇宫奉天门门口那座巨大的气运罗盘上,象征着大明国运的金色流光却得到了显著的增长,并熠熠放出光来。

        很多原本郁郁不得志的翰林,都将这个新设立的官职当成了自己能够晋升的新渠道。

        为了争抢名额,不少人差点挤破了脑袋。

        不过当这些小官把国运变化的事情上奏皇帝,得到了龙心大悦的朱棣的奖赏之后,所有人都觉得为了这个职位打破头都可以。


  (https://www.bsl88.cc/xs/3339896/11623913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