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渡劫失败的我只能回大明当王爷章节目录 > 第110章 着为永例

第110章 着为永例


第110章  着为永例

        随着皇帝的升殿落座,大明永乐八年的中秋夜宴也随即开始。

        这一刻,不管奉天殿内外文武百官和诸藩藩王心中到底有多少阴谋算计,都必须先按捺下来,遵循大宴仪的规矩,由光禄寺开爵注酒,伴随礼乐向皇帝敬酒。

        敬酒之后,还要赞馔,即皇帝举起筷子,群臣也要跟着举起筷子。

        此时还要有教坊司奏响舞乐,根据乐曲的不同分别跳平定天下、抚安四夷、车书会同、百戏承应、八蛮献宝、采莲队子诸舞。

        每一次舞乐更换,朝臣和皇帝就要重复一次敬酒和赞馔,如此需要重复九轮。

        九轮之后,由光禄寺撤下酒爵,大宴仪的大膳端上来,这个时候才算是可以开吃。

        但这个时候,同样也意味着奉天殿内,早已憋不住的藩王和朝臣,要把他们心中所酝酿的风暴都释放出来了。

        只是在一众藩王和朝廷重臣开口之前,皇帝却率先开口说道:“看着众兄弟齐聚一堂,朕就想起了当年,皇考还在的时候,每次赐宴咱们兄弟也是这么齐聚一堂,那个时候大哥、二哥和三哥都还在,还有十二弟……”

        听到皇帝回忆起当年的兄弟,聚在一起的一众藩王不管心里如何想,脸上却均做出了怀念的表情。

        然而朱棣一句“汝欲离间天家?”便把所有人的话都怼了回去。

        只是如今朱棣开口提到昔日兄弟情谊,这不免让诸藩藩王感到心里打鼓,朱老四这是什么意思?要削藩?还是要彻底废了藩王?还是说要把藩王世子都留在京城当质子?

        要知道此次诸藩进京,可都是按照朱棣的严令,把藩王世子都带来了的。

        朱棣这番话说的一众藩王面面相觑,不太明白朱棣这是什么意思。

        面对朱老四的削藩,其实各家藩王是已经认命了的,毕竟形势比人强,他们不认命那可就连富家翁都没得做了。

        然而接下来朱棣所说的话,却让一众藩王感到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五弟你说得对,咱们兄弟之间确实应该多走动,你们也该多来京城,这样才不至于疏远了兄弟情,也能让众兄弟和天家亲厚,这日后就算咱们兄弟都不在了,诸藩也不会和天家疏远了。”

        也正因为朱棣对众兄弟的恩赏都很丰厚,待遇也没有什么苛待,一众藩王才默认朱棣坐稳了龙庭,收走了他们的权利。

        不过从他们这些做兄弟的藩王角度来说,朱棣对众兄弟还算是不错了,虽然从永乐五年开始,朱棣就逐步的在颁布禁令,收走了藩王的军权、藩国治权。

        所以面对着手握刀把子的朱棣,这些藩王也就只能认了他的削藩了。

        本来还有个徐辉祖,但永乐五年徐皇后去世,他这个和朱棣一直不对付,甚至几次打的当时的燕王军大败的名将也就这么陨了。

        <div  class="contentadv">        至于这些藩王,就更加不是朱棣的对手了。

        所以此时周王朱橚开口劝道:“陛下保重龙体,切莫思念太深,就算是大哥在天之灵,恐怕也不愿见到陛下如此思念兄长!若是陛下怀念兄弟之情,以后让众兄弟多多走动也就是了。”

        考虑到诸藩事务繁杂,藩王不可轻离,朕又思念众兄弟,各地藩王分成两批,每年来一批,这样朕也好每年都见到兄弟们。”

        毕竟朱棣到底还是给众兄弟留了个体面,不像朱允炆那是一点体面都没有了。

        毕竟之前朱棣颁布的诸多禁令,便已经一步一步将诸藩藩王都限制在了各自的王府不得自由。

        但是现在朱棣这是什么意思?要把他们放出来吗?常来往京城,朱棣就不怕藩王和京中官员勾结,图谋不轨?

        就在一众藩王疑惑的时候,还是周王向朱棣询问道:“四哥这是什么意思?莫不是希望兄弟们常来京城拜见?这倒也是应有之意……”

        当然,这也有打不过朱老四的原因在,毕竟在大明开国的一二代名将都凋零之后,靖难的大将张玉战死,朱能早逝,丘福战死,朱高煦勇猛有余将才不足,如今大明最能打的将军也就只有朱棣自己了。

        甚至更进一步的让藩王不能在地方做任何事情,禁止藩王与朝臣往来等等,就差明说藩王只能待在自己的王府里养猪,除此之外什么都不能干了。

        但比起建文来说,朱棣确实没有苛待自己的兄弟,无论是宗藩俸禄还是恩赏待遇,他对其他藩王都十分的优厚,即便是有人被圈禁到了凤阳高墙里,待遇也是不差的。

        朱棣的这番话着实把奉天殿里一众藩王都震惊了,他们想不到朱棣这就究竟是要干什么,而一众朝臣也对此感到十分惊讶。

        听到周王的话,这奉天殿的一众藩王当中自然不免有人腹诽,朱棣抢了朱标儿子的皇位,现在还来说什么怀念大哥?

        怕是朱标在天有灵,最想做的就是掐死你这个四弟!

        周王还想试探,但朱棣却直接了当的表明了自己的意思:“不,朕的意思是以后诸藩藩王每两年进京一次,着为永例。

        除了少数几个被朱棣事先打过招呼的心腹重臣之外,其他朝臣并不知道这件事,所以当朱棣这么说了以后,自然有人想要跳出来反对。

        事实上到了明朝中后期,那些混不上饭吃的明朝宗室可是想方设法把自己折腾进凤阳高墙,好歹能混一口饭吃。

        年纪比较小的几位藩王或许只是装装样子,但对于相对来说较为年长的几位藩王来说,他们的怀念却有着几分情真意切,毕竟他们的大哥,当年的懿文太子朱标,对他们这一众兄弟那是真的好。

        至于藩王们,他们则仍在消化朱棣的话,毕竟两年来一次京城,这个事怎么看怎么有点不对劲。

        果不其然,朱棣接下来便又说出了新的决定:“朕前些日子去了昔日读书的大本堂,想起皇考还在的时候,咱们兄弟都在那读书,那时候的日子是多么的快乐!

        朕还记得当年朕背不出来功课,被皇考打板子的事情,一晃眼,朕的孙儿都到了朕当年读书的年纪了!

        所以朕决定重开大本堂,延请大儒讲学,除了让朕的孙儿入学之外,诸藩的藩王世子也可入学,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够像朕和诸位兄弟当年一样,从小亲厚了!”


  (https://www.bsl88.cc/xs/3339881/11623917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