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税收的本质
听完朱厚照的话,弘治皇帝沉默了。
自己似乎好像真的穷惯了。
从弘治皇帝登基以来,自己就特别的穷。
在当时不仅仅国库空虚,连皇帝私人的内帑也都非常的穷,穷的叮当响。
一直以来朝廷穷的要死,弘治皇帝想要办一些事情都办不成,想要开征商税也是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
认为征税会导致苛捐杂税以致民不聊生,自古君王都应该轻徭薄赋、与民休养,而不是横征暴敛、穷奢极欲。
所以朝廷就应该穷、不应该征税,朝廷所有的开支是能省则省,能不支出就不支出。
就比如这整顿边军什么的,这就没有必要了,能够给这些边军提供粮食,让他们吃饱饭就可以了,至于说重整军备什么的,完全没必要。
鞑子南下就让他们劫掠一番就是了,抢够了他们自然而然就会返回草原了,无关紧要的。
但如果朝廷征税的话,那就会让天下的百姓在苛捐杂税之下民不聊生,所以征税是绝对不能征税的,即便是商税也不行。
在这样的思想主导下,大明朝的税收很低,朝廷的开支更低,对整个大明的控制和干预自然而然也就更低了,这也是晋商、徽商、盐商、海商之类的能够迅速膨胀起来,一个个富可敌国的原因。
学过税法的人都知道,税收的它的作用当中就有很重要的一项,那就是控制、引导经济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税收的本质是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
朝廷的税收低,放任商人从中牟取暴利,底层百姓吃着昂贵的盐,饥荒之时更是被粮商们联合哄抬粮价,还有对外贸易的巨额利润被小团队所窃取,无法惠及整个国家。
这些弊端在大明朝非常的凸显出来,朝廷穷、百姓穷,唯独富了中间的这些士绅、商人、大家族,财富掌握在他们的手中,被他们不断的埋进了地里面。
朝廷没钱去干真正能够惠及国计民生的大事,百姓穷苦生活艰难,唯独中间的这些人在歌颂着大明的中兴和盛世,对于他们来说,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年代。
“照儿,看来这商税是很有必要征收的。”
弘治皇帝想了想说道。
“父皇,当然要开征商税了。”
“太祖当年确立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但在设计税收制度上的时候却恰恰相反变成重商抑农!”
朱厚照郑重的点点头说道。
“我为什么这样说,那是因为农业税的比重要远远高于商税,农民辛辛苦苦种地一年,交给朝廷的比例是每亩三斗。”
“而商人呢,他们的税率更低,一百抽三,关键是这一百抽三的税,朝廷这边一年到尾基本上都是收不到的,各地官员只会针对农民收税,根本就不会去找商人收税。”
“可以说在我们大明,经商几乎是不用交税的,即便是现在的纳银开中,商人缴纳一点点银子就可以获得大量的盐引,再转头卖给百姓的时候,这里面利润何止百倍,这也是那些盐商能够真正富甲天下的根本原因。”
“并不是因为他们多有能力,也不是因为他们多会经营,只是因为他们有关系,善于用钱贿赂盐政的官员、官吏,所以能够从中获取丰厚的利润,几乎是一本万利。”
“最终买单的是我们大明的百姓和朝廷,老百姓吃着昂贵的盐,朝廷收不到税,还要承担着盐场灶户的骂名,承担着天下百姓的离心离德。”
朱厚照的话让弘治皇帝也是傻眼了。
一直以来弘治皇帝都觉得朝廷的重农抑商的,没想到真是的情况竟然是反过来的,这是真正的重重的剥削农民,宽松了商人啊。
“这~”
“竟然是这样。”
弘治皇帝都不敢相信了。
“父皇,你不相信?”
朱厚照看看弘治皇帝,这个可怜的孩子,从小被文官们忽悠、洗脑长大的,除了文官们所传授的那点仁义道德、礼义廉耻、忠孝之外,对于其它的事情,他真的是知道的太少、太少了。
当然了,这是这些文官们特意的,为的就是这样的结果,让弘治皇帝知道的越少越好,这样才好他们去忽悠,他们去控制,最终无力的时候又不得倚重他们这些忠心耿耿的正直大臣们。
“父皇不是不信,而是第一次真正的看清了我们大明税收的情况。”
弘治皇帝摇摇头说道。
“父皇,想要真正了解税收,决定是否要开征商税什么的。”
“我们首先要知道的税收的本质以及税收所能够起到的作用!”
朱厚照看看弘治皇帝,觉得自己有必要给他好好洗洗脑,给他普及下税收的知识。
“税收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分配关系,分配社会财富的一种分配关系!”
“是朝廷通过强制性的、无偿的向社会征收一部分社会财富的方式!”
“社会财富的分配关系?”
“强制性、无常的向社会征收一部分财富?”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仔细的思索起来。
这大明朝的税收虽然基本上是以食物为主,粮食、棉布、茶叶等等,这些从本质上来说确实是社会的财富,而且朝廷征收这些都是强制性的,也是无偿的。
以前对税,弘治皇帝被灌输的思想是这东西是洪水猛兽,尤其是对于百姓来说是洪水猛兽,所以自古君王就应该轻徭薄赋、要尽可能的少收税,这样百姓才能够过上好日子。
还从来没有人如此清晰直接的向弘治皇帝解释这个税收的本质是什么?
朱厚照如此清晰说出税收的本质来,也是让弘治皇帝一下子就清楚了,这确实是一种分配关系,一种强制性、无偿性的征收社会财富的方式。
“理解了税收的本质,我们就不难发现税收所具有的特点,首先它是强制性的,因为如果不强制性的话,没有人会愿意将自己的财富交出去。”
“其次它是无偿性的,因为朝廷征税是不需要向百姓支付任何东西的。”
“最后就是税收它是固定性的,征税的比例是固定的,不可能随意的乱浮动的。”
“同时从税收的本质上我们也是可以知道税收的一些作用。”
“首先来说,朝廷的运转它是需要依靠税收征收的财富来支持运转的,无论是军队的开支、还是官员的俸禄又或者是赈灾、救灾、修筑堤坝、道路、桥梁等等。”
“这些都是需要税收征收到的钱粮来维持运转,整个大明朝廷需要一部分的财富来支持他运转下去。”
“其次就是税收是可以用来调节国家经济的,所谓经济,指的是人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一切物质精神资料的总称,这一概念从微观上指一个家庭的财产管理,宏观上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在这一动态整体中,生产是基础,消费是终点,这就是经济!”
“因为税收是对财富的一种分配方式,所以可以通过税收来调节经济,比如某个地方有灾荒,朝廷就可以免除这些地方税收,这也算是调节经济的一种。”
“再比如像盐商非常的赚钱,攫取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导致盐商集团迅速的膨胀,朝廷其实就可以通过征收高额的商税来限制盐商集团的膨胀,同时将社会财富集中到朝廷的手中来。”
“再比如像现在兴起的纺织厂、水泥厂,它对我们大明非常有利,我们完全是可以支持这些工厂的发展,在征收税收的时候,就可以少收一些。”
“还有我大明各个地区之间的发展是极其不平衡的,江南地区富庶、西南地区贫穷,我们可以再江南地区多征税,西南地区少征税,以此来平衡各地之间的发展。”
“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时候,一旦失去了平衡就导致某些事物的无序发展和迅速膨胀!”
“此外,税收的作用还可以用来监督经济的发展,比如灾荒之粮食官商勾结、囤积居奇、哄抬粮价,我们就可以用税收来打击这些粮商。”
“再比如,海外贸易利润非常的丰厚,朝廷就可以通过征收关税的方式,将里面的利润转移到朝廷手中。”
“而税收最重要的还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朱厚照将自己后世所学的关于税收的东西说了出来。
“税收竟然还有怎么多的作用?”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弘治皇帝仔细听,听完之外也是茅塞顿开,对于税收的认识一下子就升华了,能够从本质上来认识税收,而不是还局限于眼前那些文人们所灌输的内容当中。
“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值得这个税收最终还是要用来回馈社会、回馈百姓。”
“比如有钱了可以巩固边防、打击鞑靼、清剿倭寇、海盗、盗匪之类的,这可以让百姓更加的安全,有更好的社会环境。”
“有钱了还可以修桥铺路、可以修河堤、大坝、修运河等等,最终这些也是回馈到百姓的身上。”
“但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真正说能够将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少之又少!”
“大家只是一味的知道从百姓的身上索取税收,却很少有真正能够将税收又用到老百姓身上的时候。”
说到这里的时候,朱厚照也是忍不住叹气道。
“就像我们大明,以国家来供养宗亲皇室,我大明朝的王爷越来越多,我们老朱家的子孙越来越多。”
“全部都不事生产,对国家、对社会毫无贡献,但却是享受着极高的供养待遇,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我大明迟早有一天,即便是将所有的税收都用来供养那些王爷都是远远不够的。”
听到这里,弘治皇帝就微微皱眉道:“照儿,优待皇室宗亲这是历朝历代都在做的事情,更何况,太祖皇帝辛辛苦苦的打下江山,福泽子孙后代,这本就是应该的事情!”
“父皇,你想过没有?”
“太祖皇帝的时候才几个王爷?”
“总共加起来都没几个,朝廷供养起来并不难,可是到了现在,我大明建国已有一百多年了,我大明现在大大小小的王爷有100多个,再加上其它的宗亲,现在我大明一年的税收又三分之一都用在了养这些宗亲上面。”
“如果再过一百年?”
“到时候恐怕将所有的税收都用在上面都是不够的。”
“福泽子孙是应该的,但也是应该有一个度,如果是无度的,迟早都会祸害整个大明!”
“父皇,儿臣知道各地的藩王都时常向父皇您哭穷,要求赏赐盐引、土地、税收等等。”
“父皇您宽厚仁慈,对宗室多有照顾,时常都大方的上次盐引、土地和税收,可是父皇您知道吗?”
“整个河南现在一半的土地都在那些王爷的名下!”
“这些王爷一个个占据着大量的土地又不用交税,他们再穷能够穷到哪里去?”
“能够有老百姓穷吗?”
朱厚照对弘治皇帝算是无语了,他绝对不是历史上那些文官们所写的中兴之君,也不是大有作为的君王。
事实上,真正去了解弘治皇帝的所作所为你就会发现,弘治皇帝其实是一个毫无作为的皇帝,它的宽厚仁慈都是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之上。
大肆的赏赐官员、赏赐、优待宗室等等,这些最终都是大明的老百姓来买单。
归根结底来说,他是一个毫无主见、没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又被文官们洗脑、忽悠的极其严重的皇帝,对于大明各个方面的认识都有着严重的不足,所做的很多事情都直接让大明的局势变得更加糟糕。
“河南一半的土地都在那些王爷名下?”
弘治皇帝听到这里,顿时就瞪大了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
这些王爷可是时常向自己所要赏赐的,盐引、土地、税收、钱粮等等,一个比一个会哭穷,一个比一个能装,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一种情况,这河南一半的土地都在这些王爷的名下。
(https://www.bsl88.cc/xs/3260165/11028196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