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正德日不落在线阅读 > 第2章,如何跳出历史的轮回

第2章,如何跳出历史的轮回


  “呼!呼!”

  “原来这就是历朝历代朝代更迭的根本原因吗?”

  “天下的土地是恒定的,但是人口却是在不断的增长,再加上中上阶层的贪婪,底层百姓自然而然也就慢慢没有活路,最终就是改朝换代了。”

  杨廷和的呼吸都变重了。

  接着也是用看怪物一般的眼神看着朱厚照。

  眼前这个长于深宫之中的皇太子,他竟然能够有如此深的见识,关键是也才十二岁,实在是太妖孽了。

  “可是殿下,这和你玩物丧志又有什么关系呢?”

  杨廷和想了想,再看看朱厚照身边的这个奇怪的机械问道。

  “老师,你觉得一个朝代该如何跳出这样的循环呢?”

  朱厚照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

  “嗯!”

  杨廷和一听,顿时就思索起来,沉思一会说道:“按照殿下的这种假设的话,想要将一个朝代延续的更加长远的话。”

  “一方面是可以通过增加土地供应,让原先仅仅只有100份的土地变成200份或者是300份,甚至于更多。”

  “通过增加土地供应,来缓解这个土地和人口之间的矛盾,让这些普通白子能够有地可种。”

  “说得好!”

  朱厚照一听,也是点头表示了赞同,说道:“这就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来一直都在做的事情,从最早的汉中、中原地区逐渐的向四面八方扩散,齐鲁、燕赵、江南、楚地、蜀地、闽越、两广。”

  “伴随着历史的前进,越来越多的地方纳入我们华夏的疆土,我们的人口也是随之不断的迁移、扩散。”

  “从本质上来说,这其实就是在不断的增加可以供养生存的土地,用于养活更多的人口。”

  “夏商周时期的人口总数不及我们现在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如果我们还只是局限在夏商周时期的那点土地的话,我们根本就无法养活现在这样庞大的人口。”

  “殿下所言有理!”

  杨廷和郑重的点点头。

  “除了增加土地供应之外,还有就是合理的分配制度和纳税制度。”

  “代表权贵、地主、士绅的白子所占有的土地太多了,并且还在不断的扩张,同时又不纳税,而代表普通老百姓的白子土地越来越少,却承担了越来越繁重的税收,这显然是真正拖垮一个朝代的因素。”

  “只是这恐怕是很难、很难做到的事情!”

  说到这里的时候,杨廷和顿时就不再说下去了,因为他马上就意识到如果继续再说下去的话,自己可能就会将朝野上下的权贵、大臣,大明的地主士绅们给得罪死。

  “没错!”

  “合理的分配制度可以大大的减少矛盾,但自古以来士大夫和权贵都是特权阶层,是统治的基础,动摇他们的利益就是动摇统治的基础。”

  “但是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分配,一个朝代又难免更迭的宿命,在朝代更迭的时候,这些贵族、士绅、地主等等,有的顺势而起成为新的朝代权贵,但有的却是在动乱之中消失。”

  朱厚照郑重的点点头说道。

  “老师,除了这两种办法之外,你还能想到其它的办法吗?”

  朱厚照看向杨廷和,看看这个历史上的大牛人,他是否能够跳出这个时代的局限性。

  “还有其它的办法?”

  杨廷和一听,顿时就微微瞪大自己的眼睛,仔细的想了想,自己似乎好像根本就想不到其它的任何办法了。

  “当然有!”

  朱厚照笑了笑说道。

  “以耕地来说,在先秦之前的时候,耕种的方式主要是刀耕火种,那个时候连使用牛马当畜力都没有,主要是靠人来翻耕土地。”

  “并且那个时候,主要的耕种作物是小米,故而一个农民能够耕种的土地是非常有限的,并且产量也是非常有限的。”

  “再后来,伴随着曲辕犁的出现,并且牛马开始运用于耕种之中,一个农民能够耕种的土地就大大增加,一个农民可以耕种几亩地。”

  “同时小麦和水稻也是逐渐的成为了主要的农作物,产量也是大大的提高,这也意味着有更多的粮食生产出来用于养活更多的人口。”

  “铁器和各种各样工具的出现,也是大大的增加了人们开垦土地的能力,再加上兴修水利,比如秦时李冰父子修都江堰,将天府之地变成大粮仓,养活无数人。”

  “这些都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开垦土地、耕种土地,获得更多土地的能力,也是增加粮食产量,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

  杨廷和仔细的听着朱厚照的话,顿时一下子就陷入了深思。

  “殿下的意思是像曲辕犁、灌溉水利工程、各种的生产工具等等也是可以缓解这种矛盾?”

  “嗯!”

  朱厚照点点头说道:“因为这些工具极大的提高了农民耕种土地的效率,让一个农民可以耕种更多的土地,产出更多的粮食。”

  “如果只是单纯的增加土地供应的话,以我们现在农民的耕种效率来说,这一个农民一年可以耕种多少土地?”

  听到朱厚照的话,杨廷和想了想说道:“这要看这个农民有没有牛,使用的工具如何,以及是否精耕细作。”

  “如果没有牛的话,即便是累死了也耕种不了几亩地的。”

  “有牛,再加上有各种工具的话,一个农民一年是可以耕种十亩左右的土地,如果粗放式耕种的话,最多也就是耕种几十亩。”

  “说的好,这就是差别!”

  “有牛和没有牛,差别非常巨大,有没有合适耕种工具也有着巨大的差别,可以耕种的土地数量甚至于可以相差好几倍,甚至于十几倍。”

  “如果只是单纯的增加的土地,在耕种能力、效率没有得到提高的情况下,这也意味着根本就没办法将多余的土地开垦出来耕种。”

  “所以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提高耕种的技术同样也是环境人地矛盾的一种办法。”

  “同样的,在有限的土地上,如何更多的产出粮食,这也是一个办法,种小米和种麦子的产量有着巨大的差别。”

  “农民都是在不断的筛选出优良的种子传下去,一代代的筛选之下,种子越来越好,产量越来越高,自然就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如果我们能够培育出更多的高产的品种,那么在有限土地的情况下,产出的粮食就更多,能够养活更多的人。”

  朱厚照郑重的点点头说道:“另外像小麦本身并不是我们中土的产物,而是从外地传进来的,如果我们能够去到更遥远地方、更多的地方,说不定我们就能寻找到更多像小麦这样的农作物,以此来提高我们的粮食产量。”

  “而且小麦在旱地里种植,水稻在水田里种植,说不定在世界的一些地方,还有不同的农作物,可以在更干旱、更寒冷的地方种植,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地增加土地,让原本不能种植粮食的地方变成可以种植粮食的良田。”

  “没错,没错!”

  “确实是如此!”

  杨廷和听完,连连点头。

  今天和自己的这个学生讨论一番,也是让杨廷和大有收获,顿时间觉得以前所读的那些书真的是死读书了,竟然还不如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子。

  “殿下,这些都是你自己总结出来的吗?”

  想了想,杨廷和还是觉得有些难以置信,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子竟然能够有如此深的见识。

  “哈哈,那是当然。”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跟小孩子一样,骄傲的抬起了自己的头。

  这让杨廷和也是微微一笑,终究还是一个孩子,虽然聪慧妖孽,但毕竟还是小孩子。

  “老师,你看看我所发明的这个东西。”

  “这是我根据《王祯农书》上所记载的生产和改进的一种新纺织机,这种新式的纺织机,它有几十个锭子,可以同时纺织几十股棉纱,它的效率是现在普通纺织机器的几十、上百倍。”

  “如果这样的机器能够大规模的运用起来的话,它就可以极大的提高我们纺织布匹的速度,这样一来的话就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布匹来,让更多的人有衣服穿,可以买到更加廉价的布匹。”

  朱厚照将话题回到了眼前的这个纺织机器上面。

  “原来如此!”

  “殿下是想要通过提高劳动效率的方式,以此来增加社会财富,缓解矛盾。”

  杨廷和一下子就明白了,眼前的这个太子,他并不是真的不学无术、好旁门左道,而是有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看法。

  “是的!”

  “我现在还小,能够做的事情很少,刚好我又看到了这本书上面所记载的各种机械,于是就尝试着去看看能不能将这种机械给做出来。”

  朱厚照点点头说道。

  “是臣误会殿下了。”

  “殿下之见识让臣钦佩万分,更难得是还能够学以致用,为黎民百姓着想,此乃社稷之福,黎明百姓之福!”

  杨廷和对着朱厚照非常认真的行礼,整个人也是对朱厚照钦佩万分,这样的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子能够想到这些,并且还去亲身的实践,不佩服都不行。

  【作者题外话】:求收藏、求关注、求票票!!


  (https://www.bsl88.cc/xs/3260157/11042337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