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二章 自由飞翔待年头(第二更)
大风筝在天上盘旋了四圈,李易才控制着顺风滑下来,逐渐接近地面,然后脚刹。
打开卡扣,李易站在三角滑翔翼旁边呼哧呼哧喘气,在天上飞也是很累的。
主要是他比较紧张,怕滑下去,到时候是再上来,还是等上面的人下去?
众人围上前,看看李易,很好,活的。再看看大风筝,也很好,没坏。
“此物乃风筝,前人多有用风筝升空而不得,李易却做到了。”
魏知古上前蹲下摸摸滑翔翼,感慨不已。
热气球能飞上天,背被伞可以在天上缓缓落下来。
如今用个大风筝,还能飞上去,只要风够大,可以飞很高。
“看着吓人,飞那么高,万一掉下来……”苏颋感到害怕,让他上去试,他绝对不会去。
“军中可用。”李隆基首先想军事。
找个高的地方,从上面放士兵,往敌人城里跳,或去打敌人辎重。
“它能够始终在高处飞?”毕构更关心这个事情,能飞来飞去,用以传递情报。
“需要看风力,风力适合,始终有风,不管朝哪个方向吹,高手都能控制。”
李易提一句高手,他不行,只能选择一个区域,突然向远的地方飞,他会不由自主地降低高度。
今天他都属于超水平发挥了,不然一准儿落下山。
“好学吗?”王皇后感兴趣。
李易使劲摇头:“不好学,需要先找到有风的平地,多次练习,或者牵引起飞,之前要先学跳伞。”
这东西出事的概率不大,却是一出事最差的骨折,狠点的就没了。
其实之所以有人出事儿,大多数情况是那些人想挑战高难度动作,正常飞,很安全。
还有一个视频说是没系带子,自己抓着横杆一路降下去,最后还是把自己的手给摔骨折了。
“平地上可起飞?”李隆基想到了一件事情。
“等风,用马牵引放风筝,飞起来后可盘旋,若是一直被马牵着,能始终飞。”
李易笑着说,放风筝简单,之前学习就要放风筝,离地不高。
若是有条件上风洞,可先在风洞中练习。
“好,练出来一些人,用马拉着在城外飞。”李隆基也笑。
“可是叫其他使臣见到?尤其是吐蕃和突厥?”宋璟一下子想到用意。
给别人瞧瞧,吓死你们。如吐蕃和突厥觉得简单,自己制作大风筝,摔死更好。
宋璟可不认为什么样的风筝都能带人飞,李易拿出并且可以飞来飞去的风筝,技术含量定然很高。
和枪一样,枪瞅着结构简单,实际上零件有许多,加工起来难度逆天。
“在天上冷吗?”永穆公主崇拜地看着李易。
能亲自用个风筝在天上转,多少人只敢想一想,做梦一样。
“如今天气暖和,不冷,哪天用热气球带你上去看看。”李易摇头,冷他也说不冷。
“飞~~飞~~”小家伙张开胳膊,倒腾着小腿跑,边跑边喊。
“若是有什么东西能带着人飞上天去,随时能降落,不用等风就好了。”
毕构对滑翔翼同样恐惧,不想玩儿。
他在考虑远程空中运输,要比热气方便,不受风的影响。
“等吧,等一等,等我把柴油发动机造出来,先在地上跑。与蒸汽的一同研制,哪一个都不好造哇!”
李易面露愁色,他想造蒸汽机火车头,难度不小,可以先造个小型的,轨道用一样的。
难度在于零件大,锅炉需要足够厚。
换成柴油发动机,缸可以铸造,里面的零件他有图纸。
难度在于小,许多零件小,尤其是轴承要求高,还有汽缸密封必须严丝合缝。
先造出来一个单缸的就行,然后再增加,这样拖拉机就有了。
最简单的是手扶式拖拉机,像骑自行车,控制车把,刹车都在车把上操作。
只是轮胎怎么解决?火车的不用,拖拉机……
“小易,你说你能造?”毕构猜不到李易各种为难的心思,他吃惊于李易的话。
李易说不好造,不好造的意思是能造。
“早着呢,我得把工业基础垒实了,还需要大唐水军出一趟海,弄回来东西。没个十年八年的甭想。”
李易不想给众人太多的信心,他们万一惦记上,整天琢磨,会耽误正事。
“好,八年,八年就八年,老夫要活着,见到那一天,小易你努力。”毕构咬咬牙,认可了八年。
至于前面说的那个十年,他当作未听见。
“走吧,下山,各自忙碌,知道有两样新东西,老宋啊,你要看开点。”李易看向宋璟。
“老夫没事儿。”宋璟确实看开了,他离百姓太远,没做出个什么成绩。
百姓只承认他宰相的地位,对于他说的话,百姓才不在乎。
他明白,自己和姚崇一样,权利旁落。
不过在看到了新的枪,能让子弹飞出去一百丈的火枪。
再见到李易弄个大风筝上天飞,自己跟李易没有可比性。
过来玩两天,泡泡温泉、接受李易的按摩、吃点舒服的饭菜,好了。
一行人往山下走,李易顺手就拉住永穆公主的手:“小心,上山容易下山难。”
“有滑竿,四个人抬的滑竿,路好的地方乘车。”李隆基面色不善,却未阻止。
李易总不能不娶媳妇儿吧?娶谁?
娶自己女儿吧,到时候再换称呼,叫什么不重要,把李易绑在皇家才最重要。
永穆公主脸一直红到脖子,低头让李易拉着走。
小兰在另一边扶着,大眼睛四处看。
四个大臣也自己走路,根本不看李易,看路、看风景。
李隆基想了想,拉过王皇后的手,同样自己走。
小家伙坐到滑竿上,周围一全人保护,准备随时用自己的身体接住小家伙。
郭子仪挎着刀、腰上是一排小飞刀,手上拿着李易的狙击枪紧紧跟随。
“广平,倭国人要来,准备一下接待,还有给倭国的赏赐。”毕构边走边与宋璟商议国事。
倭国的先头队伍来了,六个人,说是大队人马很快过来。
去年就从倭国出来,然后一直在路上。
三百多人,倭国驻长安的使臣随时准备迎接,然后上国书。
“赏赐书,经书,技术不准泄露出去,谁给倭国好的技术,我要谁脑袋。”
李易突然出声,丝毫不客气,不管四个大臣心情好不好。
(https://www.bsl88.cc/xs/3255319/57194635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