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北雄全文免费阅读小说 > 第1838章朝争(三)

第1838章朝争(三)


  大唐元贞七年十二月,离着年关越来越近。

  长安城中的百姓们都在盼着上元节的到来,今年朝廷为东海战事定了调门,估计上元节要有所表现。

  传出的消息有很多,不管怎么说,上元节是长安以及京兆百姓期盼的每年一次的盛事,怎么都不会错过。

  临近年底,李破在宫中设宴,把来到长安的各处书院的祭酒们都召入宫中赐宴,长安海事学院祭酒马周作为礼官,主持了此次欢宴。

  在宴上,李破开诚布公的跟众人谈起了文院的未来,让众人集思广益,不必为自己或者文院的将来的命运有所忧虑。

  谈到长安书院一案的时候,李破言辞恳切,只说朝廷用人不当,致生祸患,众人皆当以此为戒,却也不必为此事而战战兢兢。

  大家要相信朝廷会明辨是非,不会故意牵人入罪。

  皇帝亲自表态,祭酒们终于算是大大松了口气,这里面大多数人都是冬天里奉诏入京,加上长安书院一案闹的沸沸扬扬,可谓是人人自危。

  之前他们中间的一些人其实便得了些消息,刑部接手此案之后,对准的已经不再是书院的官员和教授,案子的重点也归到了买卖书院生员名额上面,不再如之前那么宽泛。

  这其实就已经预示了朝廷的态度,今日又被召入宫中,皇帝亲自赐宴于众人,宴席上一番话下来,姿态就再无疑问。

  于是乎众人纷纷开始歌功颂德。

  这些人都是当世大才,平日里一个个温文有礼,拍马屁的功夫尤其不落俗套,变着花样的向皇帝敬酒,暗地里却也在比较着各自的风范,才学。

  也不怪他们如此,即便他们满腹经纶,可他们也许一辈子也就这么一次面君的机会,对于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名利场了。

  李破则来者不拒,既然设宴款待这些文坛首领,那就要做到大家都满意。

  于是乎两仪殿中歌舞声声,美人蹁跹,文人们则出口成章,满殿华彩,可到底是没有出现一个李白,能够盖压众人,在皇帝面前左拥右抱,放浪形骸。

  千古一人,那真不是开玩笑的……

  唐初的文人才子也算头角峥嵘,却绝对到不了那等惊才绝艳的地步,出口便能道尽雄健之词,酒醉之间便能书尽万千气象。

  看着殿中的文人们暗中较劲,李破也算稍稍领略了一下文坛风流,宾主尽欢之下,李破当庭下诏,晋众文院祭酒为观文殿学士,又令相陪的中书舍人杨师道当着众人的面,做了一篇文章,以记今日之会。

  文人们最喜欢这种调调,皆道皇帝陛下英明神武,不类凡人。

  事情做到这了,李破也不介意再加上些故事,命人召闫立德,阎立本兄弟入宫,让他们作画,又令中书侍郎岑文本题诗一首,散骑常侍褚遂良执笔,上面再盖上皇帝的印鉴,齐活。

  这副唐皇宴客图如果能保存到后来,那一定是无价之宝,唐初文坛的一些俊杰们,都在这副图中露了脸。

  兴尽而散,李破留了醉醺醺的文院祭酒们在宫中住了一晚,对他们是荣宠备至。

  效果嘛,那自然没的说,这些人在大唐各地都有着不小的名望,回去之后自然会大吹特吹,抬高自己的同时,也会为大唐皇帝陛下在文坛树立起了一个非常正面的形象。

  到了那时,长安书院一案的后遗症也就消除的差不多了。

  …………

  只是长安书院一案还要拖上一些时候,入罪的人都会陆续到案。

  杨恭仁入宫了一次,充分领会了皇帝的意图,把这件大案当做了刑案来处理,尽最大可能消除了其中政争的味道。

  督查寺在这件案子当中表现不好,于是督查寺卿王珪冬天里病倒了,治书侍御史高季辅晋督查寺少卿,暂掌督查寺事。

  高季辅出身渤海高氏,当年随李密起事,后来跟着李密降了李渊。

  他名声不错,又是高氏子弟,降了李渊之后颇受优待,没有被归为李密党羽,随后便去到蜀中行台任职户曹参军。

  李孝恭败亡之后,他又随李智云等蜀中降人入京,本来想在户部谋个职位,当时户部毕竟是高氏的地盘,他高冯在高氏子弟当中绝对算得上是年轻有为,在户部谋个职位应该不难。

  可惜的是,当时高氏家主刚被姜宝谊所杀,高慎接任家主之位,对高季辅这种出身旁支,官又不大的人颇为冷淡,让高季辅碰了一鼻子的灰。

  还是高季辅自己奔走了一番,弄了个监察御史的职位,这些年稳步升迁至治书侍御史。

  其实他也算赶上了好时候,朝廷一直在改革政治,他在监察御史任上,四处出公差,在各道监察改革举措。

  他那几年着实查了些案子,前些年巡查到江右的时候,还曾跟随李靖率军与南蛮作战,亲自领兵破蛮寨十数个,立下了不小的军功。

  后来在蜀中巡查,查出几件科举舞弊案,前年在在河南道清查田亩,查出了一些人隐瞒田籍事,只不过最终查无实据,不了了之了。

  他用以升迁的其实还是在河北道查处积案,领人剿灭了几伙山贼,斩杀了一些罪大恶极,民愤很大的贼人,其实多数都是窦建德手下的义军首领。

  窦建德败亡之后,这些人或降或逃,降人不用说,逃的那些隐于山野之中,多数还是做了山匪。

  高季辅当时在河北追查刑案,把这些人都收拾了一遍,很得尉迟偕等人的赏识,给予了他非常大的支持和方便。

  其实也正是有高季辅这些人的努力,隋末战乱的余波才平静的这么快。

  高季辅这些年东奔西走,几乎没有停下脚步,朝廷诏他升任督查寺少卿的时候,他也才刚刚回到京师一个多月。

  他是奉命到江右清查江陵书院事,江陵书院祭酒崔玉就是犯在了他的手里,两个和尚当即就被拿下,崔白则被高季辅押回京师交予了大理寺议处。

  同时也带回了湖北道督查使黄君汉的请罪奏章,江陵书院就在湖北道治下,此案黄君汉等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件案子已经波及到了黄君汉这样的地方高官,可见影响之大,这和当年的高慎一案完全是两个性质,事关朝廷大政,根本不是杀几个人的问题了。

  高季辅则成为了此案少数几个受益者之一,就此一跃成为了朝中四品高官,几年当中都在御史台,督查寺打转他,彻底偏离了自己出将入相的志向,成为了言官首领。

  到了这个地步,高氏主枝已然不能忽视于他。

  借着年关,高氏家主鸿胪寺卿高表仁邀请侄儿到祖宅叙话,高季辅虚应故事的给祖宗们上了炷香,对高表仁所说的家族兴旺等事也是兴趣缺缺。

  在他最需要家族助力的时候没人搭理他,等他加官进爵却来锦上添花?高季辅对此是嗤之以鼻。

  他现在已经打开了局面,不需要像别人一样背靠家族才能成事,如今他正在琢磨的是,要不要努力一下,把上面病倒了那位顶下去。

  这事……他还得要是去楚国夫人府上拜见一下,当初回京述职,拉了他一把的正是楚国夫人李秀宁,另外他与户部侍郎张公瑾,兵部司库程知节也都有来往。

  像湖北道督查使黄君汉,四川西道督查使冯立,右御卫大将军尉迟偕,左武卫大将军,曹国公徐世绩等人他也都熟识。

  再加上事母至孝,身有学识,在长安文坛也是有着一定地位和名声的。

  他的经历非常丰富,人脉上已是深厚的很,还真没多少人能比的上他,也不怪他现在看不上家族的拉拢。

  可谓是厚积薄发,在三十出头的年纪,便进入到了朝廷高官的行列。

  应该说唐初像高季辅这样的人并不少见,朝堂之上人才济济,就算没有高季辅,也会有其他人补上,根本不用担心无人可用,。

  …………

  十二月末,文院的案子还没有结束,只是风向已然转变,有着文名的人们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刑部把案子收束在了一定范围之内,虽然入罪的人越来越多,可倾向非常明显,开始向底层的小官小吏延伸。

  不过有一件事还是让人颇为震惊,长安书院祭酒盖文达论罪当斩,国子监祭酒盖文懿流放岭南,有很多人为他们求情,最终也只是保住了他们的家眷不被牵累而已。

  就像李破预料到的那样,朝野当中有些不好的风声,说朝廷要清算伪唐旧人,也不知是不是有人在推波助澜,反正说的有鼻子有眼。

  房玄龄还特意入宫见驾,禀明此事,他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担心两说着,反正是用行动表明了自己的忠心。

  另外就是李破下诏,裁撤国子监。

  有了各地的文院,国子监就没有必要存在了,这个地方以前叫太学,设立下来的初衷就是为了拉拢贵族的。

  效果不彰不说,还出了杨坚这样的篡国之臣……


  (https://www.bsl88.cc/xs/3242362/74125994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