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北雄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 第791章大势(十八)

第791章大势(十八)


  右武卫大将军,江夏郡公李高迁率许世绪,张平高等人已在昨夜的激战当中夺下朱雀门,含光门,左武卫大将军姜宝宜则在拼命守住最后安上门。

  李高迁这人来历比较神秘,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家世来历,这在满朝世阀子弟的情形之下,很有些诡异。

  李高迁是在客游太原时偶遇李渊,与李渊交谈甚欢,遂为李渊引为左右。

  说起来那会李渊招揽壮士,收拢亡命,可能是因为积攒实力的缘故,并不像后来似的那么看重门第,眼光也很不错。

  张伦是个典型,另外一个则就是李高迁。

  张伦和李高迁很相似,诛除高君雅,王威时立功,南下时张伦率兵出上党,为大军南下扫平了侧翼的威胁。

  而李高迁比张伦要幸运的多,当然也是因为他和李渊有着很好的私交的缘故,随军南下,屡立战功。

  后来进入长安城,叙功的时候有一句话非常显眼,李高迁力战功最,封江夏郡公,右统军。

  力战功最,只四个字,便将他的战功列在了很多人的前面,与刘文静等并列,可见其能。

  后来更是升任了右武卫大将军,在太原元谋功臣当中可谓是数一数二,也就刘文静能压其一头,还是因为刘文静与秦王交厚的原因。

  刘文静下场极惨,李高迁却不虑于此,他和许世绪,李思行,张平高等人自成一体,对秦王和太子之争一点兴趣都没有,同时呢,势单力薄的他们自然而然的也就被孤立了起来。

  许世绪等人满心怨愤,其实就是因为这个,长安被围也给了他们报复的机会,只是还没等发作,就被姜宝宜追的满城乱窜,最终托庇于右武卫大将军李高迁卫所,这才躲过一劫。

  本来李高迁也在观望形势,李渊待他不薄,他是极不愿在李渊为难之际背其而去的,甚至只要李渊下令,他就能率右武卫府的军兵们护送李渊出城逃亡。

  可姜宝宜没给他这个机会,召众人前往卫所议事,别人去不去李高迁不知道,可他是万万不会去的。

  他的身边又有许世绪,张平高等人鼓动,李高迁犹豫之下,倒也没立即起兵为乱,而是带着人想入宫见皇帝。

  可姜宝宜已经疯了,听说李高迁想要入宫见驾,哪里肯给他这个机会,宫城和皇城如今正是在左武卫府控制之下。

  姜宝宜立即命人阻住李高迁不说,还想将其拿下……

  李高迁在亲军卫士拼死抵抗中趁机走脱,又得许世绪等人接应,顿时左右武卫府的军卒们便火拼在了一处。

  两边人数开始时其实都不多,也就千余人,可后来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在黑暗中混战在了一处,从半夜一直厮杀到天明。

  到底是右武卫府更有战斗力一些,占据了含光门和朱雀门,只剩下安上门还在左武卫府手中。

  两边拼出了真火,即便是已经得知敌军已然入城,也已收不住手,直到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两边才恨恨作罢。

  这是长安失陷过程中最为激烈的一场战斗,是不是有点黑色幽默的意味?

  李破赶到现场的时候,李高迁已经带着他的部属以及友好们降了,而姜宝宜却还占据着安上门,不肯出降。

  还是那句话,姜宝宜对李渊的忠心是不用怀疑的。

  不过他传奇的一生到了这里也已来到了另外一个告朝,他几乎以一己之力,搅动的长安城内风云变幻,一夜之间就换了天地,这种搅局能力实属罕见。

  当汉王的王旗出现在朱雀门的时候,姜宝宜的近卫统领张满,带人出其不意的砍杀了姜宝宜忠心的卫士,一拥而上将姜宝宜按倒在地,安上门失陷。

  当他被押到李破马前的时候,依旧和当年一样,破口大骂,不肯就范。

  这次李破也没跟他客气,一个斩字出口,立即便是人头落地,他也成为了此战当中被杀的最高一级将领。

  李破其实并不太喜欢这种血淋淋的粗暴行为,可有人撞上来,他也不会心软,命人传头四方,警示人心。

  皇城的南大门由此四敞大开,和外城差不多,没什么抵抗,皇城守军纷纷出降。

  还是那句老话,战乱至今,骨头硬的人差不多都死干净了,这里还剩下一个姜宝宜,其他人都很识时务,在大局已定之下,愿意给李氏陪葬的人寥寥无几。

  李破的亲军开始进入皇城,在长孙顺德等人的引导之下,占据各个官署衙门库房等地方,封存重要的文书记录。

  罗士信则带兵前往宫城,将皇宫团团围住,不准任何人出入。

  可很快罗士信就带回来了一个不知是好是坏的消息,有人说李渊已死,被他的亲卫们给埋了起来……

  而他的亲军卫士们的尸首全部在宫门处被发现,尽都自刎而死。

  李破被惊了一下,还有这种操作?皇宫就那么大,还能把人藏起来怎的?他还真就不信了。

  “传令,让宫人们给我找,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寻得李渊者,重赏。”

  而他真就想简单了,一直到第二天,他都睡醒一觉了,也没找见李渊的人影。

  李破后背有些凉,李二没捉到也就算了,这种情况下若李渊还能脱走,他娘的也太神了吧?不愧是老天爷的私生子。

  可事实证明,李渊并没有那么神,就算他的卫士们用死来证明了他们的忠诚,同时也想保守住秘密。

  可罗士信刚一围上皇宫,便已得到李渊已死的消息,可见宫中已经传遍了,至于是有人亲眼所见,还是知道李渊准备了毒酒,这些其实都不重要,李破自己想的也没错,皇宫就那么大,仔细搜上一搜定有收获。

  这事到底没有成为悬案,不然以后发生的许多事情都要受此影响,可能就要改一改了。

  两天后,李渊的尸体被找到了,和一些人的猜测不同,李渊没从什么暗道之类的地方逃走,而是确实已经死了,被他的亲卫们埋在了承运殿旁边的一处小山上,那是李渊最喜欢流连的地方之一。

  宫中的聪明人很多,最后是一位王美人拔得头筹,立下大功一件。

  李渊和他的儿子李元吉的尸首被挖了出来,经人仔细辨认,确定是李渊父子无疑,李破这才下达了他进入长安以来,最重要的一个命令。

  宣布李渊为伪王,而他自己作为最后一个承认前隋政权的诸侯,以顺讨逆,正应天理人心。

  李渊本为前隋外戚,朝廷柱石,却背信弃义,窃取皇位,今日败亡,畏罪而死,实属咎由自取。

  …………………………

  李破的这封王令,其实已与诏令无异,宣读自己的正义性和合法性是题中应有之义,这是胜利者的宣言,只有在大功告成的时候,才能说的出口。

  当日他得萧皇后策封的事情,别看当时反应寥寥,可到得今日,效果就非常不错了,这能帮助他安定人心。

  至于李渊的罪状,那也是必须给他扣在头上的。

  和身边的文武左右商量之后,李破并没有和那些前辈们一样,把自己的敌人抽筋扒皮,在搞上几轮清洗,让长安蒙上一层不详的血色。

  他的这封王令中,到了最后充满了宽容的味道,除了伪王以及伪太子之外,其余李氏亲族既往不咎。

  这只是第一点,第二则是鉴于战乱至今,天下间戾气横生,他本人呢不欲再行那暴虐之事,遂允李渊父子归葬李氏坟茔,闲杂人等,不许再去打扰。

  重拿轻放,产生的效果嘛,不好说。

  安抚人心的效果肯定是有的,毕竟连李氏都被轻轻放过,那么其他人还担心什么呢?

  另外呢,关西民风彪悍,胡风甚盛,仁慈和宽容的举动很多时候被他们认为是可欺,所以一些人未免会觉得李破有软弱之嫌。

  你不亲手斩了李家父子也就算了,这会去刨了李氏祖坟才是正经嘛。

  其实李破已经顾不上管这些了,他要办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对于他而言,李渊只要死了,就万事大吉,至于怎么安葬,对李氏中人是不是要追杀一下,都不是大事。

  他在这两三天之中,先是令人仔细查看了城中的各处粮仓库房,情况可圈可点,除却皇宫中的李渊私库,其余也就是国库了。

  粮食不很多,危急的时候估计能够这数十万百姓吃上几天的,民间的粮食无法准确统计,可粮价在那摆着呢,那是嗖嗖的一天一个样,和大业八年那会差不多。

  这么下去,不用多少时间,城中的百姓就不用活了。

  平抑粮价,这个李破有经验,找城里的黑心粮商也就是那些贵族们谈谈,捉几个带头的杀上几个,粮价也就下来了。

  毕竟围城时间不多,城中的粮食其实还够用,只不过总少不了一些趁火打劫的家伙罢了。

  可说实话,李渊的积蓄并不多,更和丰盈两个字不沾一点边,只能说是勉强维持吧。

  李破看着王庆送上来的统计结果,也是直翻白眼,就这点家底,你说你还张狂什么呀?

  


  (https://www.bsl88.cc/xs/3242361/62119679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