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大秦:布衣皇帝免费阅读 > 第四百八十章 人之贤与不肖譬如鼠矣!(求订阅)

第四百八十章 人之贤与不肖譬如鼠矣!(求订阅)


  李斯怅然一叹道:“大秦新政的确该盘整了,陛下忧心,臣也一直寝食难安也!”

  嬴政淡淡道:

  “朕当年龙行虎步,却是无暇顾及细节。”

  “大秦新政实施数年,不仅没削弱复辟势力之抵抗斗志,反倒用尽了大秦后备力量,也消散了秦政之轴心力量,朕作为总领天下之皇帝,如此短视,何堪领袖天下哉?”

  “朕若是早看透此点,又何至于此?”

  闻言。

  李斯脸色大变。

  嬴政却恍若未视,继续道:“李斯,你入秦多少年了?”

  李斯神色异常拘谨。

  恭敬道:

  “回陛下。”

  “入秦已近三十年。”

  “三十年?这么久了吗?”嬴政似有些恍惚,而后又点了点头,道:“是该三十年了,当年除你之外,朕身边还有王绾、王翦、尉缭、顿弱、郑国、蒙武、王贲等人,而今就只剩你了。”

  嬴政望着灰白须发的李斯,也不禁长吁一声。

  “你老了。”

  “而朕也老了。”

  闻言,李斯连忙跪地。

  颤声道:

  “陛下身体如此康健,谈何老迈?”

  “大秦在陛下治理之下,已迈入了正途,臣虽老迈,但依旧能为陛下尽犬马之劳,只要陛下愿意用臣,臣定一生追随陛下,绝无他念。”

  嬴政摆摆手。

  笑道:

  “大秦眼下事重,还需君臣施治,你无须多心。”

  “只是朕近来困惑大秦时政,不仅想起了荀子,荀子虽为儒家大师,但实则力崇法家,对于天下当年乱象,荀子或许会有高见,可惜荀子已逝,一切已成枉然。”

  “唉。”

  嬴政摇摇头,并无多说什么,径自离开了。

  闻言。

  李斯木然跪立。

  良久。

  他才回过神来,只是嬴政早已走远。

  李斯缓缓从地上站起。

  脑海中。

  却是飘远到了过去。

  烈日炎炎,如烤似蒸,那一天,堂内闷热的叫人呆不住,荀子便提出在堂外授课,也就是在一颗绿荫匝地的大槐树下,摆一方案几,几张草席。

  荀子当时说:“国无礼则不正,汤、武得天下,非夺之也,乃行仁义,修礼法,天下自然归之;桀、纣失天下,非丢之也,乃行不义,乱礼法,天下自然亡也。”

  当时其他人都纷纷赞许。

  说着‘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诸如此类的话。

  不过。

  当时的众同门中,有一人意见相左。

  那便是韩非。

  韩非在学室很少开口。

  因为他生来结巴,说话十分费尽,因而一向少言寡语,多是行于书卷,而在那日之前,韩非其实在诸师兄弟中并无突出,也就在那时,韩非似憋了许久,决意畅言一番,说话间,竟如大江直泄,滔滔无碍,或因情绪激昂,磕巴都少了很多。

  他到现在都记得韩非说了什么。

  韩非道:

  “夫子的礼-义之论。”

  “无错!”

  “但时势异也!如今不适用了。”

  “圣王时代,人少地多,草木丰则衣食足,财不多而物有余,民众是不争。”

  “故礼义可讲。”

  “那时,为政不易,领导难。”

  “当年尧住破屋,吃榆皮,饮濯水,裹一身树衣,其生活超不过夫子今日之门卫。舜,天天早起,扛耒下田,生活之窘苦,远甚于今日之劳役。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为治水患,踏遍九州,两条腿累的精瘦。君王中间,实是无人想受那份苦,能不相互礼让吗?”

  “现今之时,人口多而底子薄,供养差而财物寡,百姓不能不争,故礼义难讲。”

  “不说国君,就说一个县令,日日宴请,夜夜欢歌,居有华屋,出有公车,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子孙后代都能跟着享福,谁谁人不想呢?争权夺位,不能打得头破血流吗?”

  “以过去宽缓之政,治今天急世之民,好比无疆而骑野马。”

  “危矣!”

  当时韩非这番话,可谓石破天惊。

  众人竟皆目瞪口呆。

  他们以往何曾听过这般大胆透彻之言论?

  尤其他们的老师还是荀子。

  儒家大师。

  然荀子并未生气,反倒很和气的问起了韩非:“依你之见,今日该如何治国?”

  也就是韩非这番话,给李斯彻底明确了方向。

  韩非道:

  “庶民怕什么?”

  “权势也!”

  “庶民不读书、不识文,他们懂什么礼义?”

  “孔夫子,天下圣人也,行仁义于海内,从者仅七十人而已。”

  “鲁哀公,南面称孤,境内之民,谁不臣服?”

  “非鲁哀公比孔夫子更有仁义,乃庶民畏惧权势也。”

  “百姓者,如家中不孝之子,父母说之不听,邻居劝之不睬,师长教之不改,抓进官府,关而笞之,立马规矩。”

  “重罚,才能使民众畏之!”

  “著文鼓吹邪说之儒生,持械扰乱社会治安之游侠,挟国外势力以自重之纵横家,君王左右结成帮派、自谋私立之侍臣,以及不事耕战之工商个体,皆应予以严惩。”

  “诛杀无赦!”

  “即便不能,也当抓一二典型,杀鸡骇猴。”

  “厚赏,民众趋之。”

  “勤于耕种者,奖,以劳作之时日论酬;勇于争战者,赏,以斩获之首级计功。”

  “树三四模范,举国效之。”

  “赏罚之外,严禁庶民胡思乱想,那些华而不实,蛊惑人心,乱七八糟之术,当一律烧掉。”

  “以律法为教材,让官员作教,使天下是非一个标准,人人言谈归于法,行为合乎律。”

  “耕者,只知用力刨土;战者,只懂英勇砍头。”

  “国君若能如此依法治国,国家焉能不强?!”

  “到时不仅霸业指日可待,功绩必超五帝,直追三皇。”

  言语间。

  韩非额头津亮,双眼放光,一派神采飞扬。

  但全场却一片死寂。

  众人皆面面相觑,根本不敢出言相对。

  荀子就出自儒家,而韩非却把儒家定义为著文鼓吹邪说之派,而且还立主焚文,这已是大逆不道之言,甚至可称得上是欺师灭祖。

  想到这。

  李斯眉头微微一皱。

  他在脑海中仔细回想了一下。

  自己当时是怎么做的。

  随即。

  李斯不禁面露苦笑,他当年见荀子面色微沉,故以为荀子心生不满,为了顾忌荀子脸色,让荀子不至过于难堪,他因而选择出声驳斥了韩非。

  他当时说道:“韩非兄所言成理,只是夫子所说的‘礼义’,恐也不能放弃,治国若不以‘礼义’为基础,日后就是成就了霸业,恐怕也是不仁之霸,不义之业......”

  一念至此。

  李斯额头冷汗却已涔涔直流。

  他想到了自己后面说的话。

  “天下大势,得到以持之,则安。无道以谋之,则危。斯虽不才,先生之教诲,不敢忘也。我等宁效力于礼义之弱国,不愿助封于不仁之强国。”

  李斯猛的看向门外。

  但四周空荡荡的,哪有半点人影。

  李斯收回目光,蓦然察觉自己的脸颊又红又烫,心头还在涂涂乱跳,不禁自嘲的笑了。

  “李斯啊李斯。”

  “你这是如何了?害怕了?”

  “不!”

  “你从来都是无所畏惧,从来都是信心十足,从来都是义无反顾的,你怕何来?”

  “论出身,你不过是一个上蔡小吏,一个自嘲为曾经周旋于茅厕的厕中鼠而已,是命运,是才具,是意志,更是察言观色,将你推到了帝国丞相的高位,而臻于人臣极致。”

  “你并没有辜负陛下的信任,更没有辜负这一高位,你不像其他尸位素餐的官员,你入秦以来,尽职尽责,有口皆碑,陛下对你的倚重更是有目共睹,自古至今,几曾有过大臣的子女与皇帝的子女交错婚嫁?唯有你李斯坐到了。”

  “那么为何你会害怕呢?”

  “害怕何来?”

  李斯的情绪沉重而飘忽。

  几如才离去不愿的沉甸甸又飘飘然的大雪。

  陛下巡狩归来之后,言行似乎发生了某种不可捉摸的变化,有了某种难以言说的心事。

  何种变化?何种心事?

  他隐隐约约是捕捉到了一些影子。

  但又无法确证。

  他其实早已察觉到了陛下意图补正新政的气息,也察觉到了有可能的朝局变化,从陛下有意放缓天下徭役,有意推迟关中民众去服徭役开始,他就已有所察觉。

  但他的确是怕了。

  他害怕陛下补正治道,让他这个丞相做牺牲,让他去上祭台。

  是也是也!

  人生在世,最耻辱的莫过于卑贱,最悲哀的莫过于穷困,而他过往久处卑贱之位,饱受穷困之苦,他早就忍受不住,所以他背离了自己的选择。

  他不愿做厕鼠,他要做仓中鼠。

  他很清楚,若是自己身死,或者被罢黜,定会遭至秦政不满者鸣鼓而攻之,其时,所有的功业都抵挡不住那潮水般的汹汹攻讦,商君功高如泰山,尚且因君主易人而遭车祸,他李斯的威望权力功业能大过商君?

  若将苛政之罪加于他李斯之身,又岂是灭族所能了结?

  所以他不敢进言补正缺失!

  只是现在陛下已经开始思索新政之得失,开始想不着痕迹的改正一些容易激起天下骚动的法令了,而他又将何去何从?

  李斯满眼木然和颓色。


  (https://www.bsl88.cc/xs/3237240/73996236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