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大早朝(续二)
“除刘健谢迁之外,户部尚书韩文,鼓动六部官员联名上奏,是为此次事件祸首之一。即日起,革职为民。后续再论其罪。礼部尚书张升,刑部尚书闵珪,工部尚书曾鉴,上奏请辞,朕遂了他们的愿,准其辞职。吏部尚书马文升年老,不能履责,上奏致仕告老,朕也准了。兵部尚书刘大夏虽未亲自参与其事,然旁观袖手,对刘健等人不加劝阻。事情发生后也未上奏说明缘由,是为无所作为。责其归乡告老。诸位可有意见?”
谁能有意见?谁敢有意见?所有人都心中惊惶。这一下内阁三位大学士去其二,剩下的一人还不知道能不能保得住。六部尚书无一留任,或革职或准辞或致仕或责令告老,全军覆没。外庭一干主要官员尽墨。看起来皇上是要重新洗牌,重新换一批外庭官员了。
这正应了那句话,一朝天子一朝臣。只是没想到,事情发展的如此迅速,皇上的决心如此之大。
韩文闵珪曾鉴刘大夏张升等人面如煞白,上前跪地磕头:“臣……臣等遵旨。”
朱厚照沉声道:“你们去吧。”
韩文叹息一声,脱下官服官帽,只着中衣,朝着朱厚照磕了个头,转身便走,毫不留恋。
“韩文,你是戴罪之身,后续还要论罪,你不得离京,明白么?”刘瑾大声道。
韩文回过头来,看着刘瑾道:“小人之心,岂知君子之腹。韩某人胸襟坦荡,敢作敢当。我在家中等着朝廷降罪便是。”
说罢昂然而去。
“诸位瞧瞧,这种时候,还如此高傲。这是认罪的态度么?他祖上是赵宋宰相韩琦,那又如何?祖上是名门便可免罪不成?”刘瑾冷笑道。
没有人回应他,朱厚照也瞪了他一眼,刘瑾赶忙闭嘴。
曾鉴闵珪刘大夏张升等人也纷纷取下官帽,跪地磕头之后黯然离去。众官员默默的看着四人萧瑟的背影,心中唏嘘感慨。都是叱咤风云的外庭大佬,声望高隆的朝廷重臣。今日这一去,便象征着他们仕途的终结。多年来的努力奋斗,在今日尽皆化为泡影。
马文升卧病在床,无法参与朝会。否则,那须发花白的老尚书挂冠而去的样子,恐怕要引发外庭官员一波泪奔了。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有兔死狐悲的感慨。不少官员心中还是窃喜的。没有人掉下来,就没有人爬上去。他们的倒台,便是给了其他人机会。
朱厚照目送几人离去之后,沉声开口道:“锦衣卫指挥使牟斌,佥事高燮,北镇抚司镇抚使萧琅等人,内廷原司礼监王岳范亨徐智李荣等人,在这次弹劾事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令朕失望之极,本拟严惩。但念及他们昔日在朝有功,故而给予宽大。即日起,革牟斌指挥使之职,降为千户闲住。高燮萧琅等人一并革职闲住。王岳范亨徐智李荣等人内监诸人,革除内监职务,罚往南京内廷。锦衣卫指挥使之职由大汉将军营统领石文义暂代。内廷任命圣旨已下,朕便不必重复了。”
“王岳范亨牟斌,尔等还不谢恩?”刘瑾大声喝道。
“皇恩浩荡,臣等遵旨。”牟斌等人今日也被勒令参与朝会。闻言纷纷上前叩拜谢恩。
虽然很沮丧,但是牟斌其实也感到庆幸。本以为会遭到严惩,甚至会丢了性命。没想到居然只是降职,那一声皇恩浩荡倒也是发自肺腑。
王岳范亨等人却是面如土色。他们知道,他们的命运恐怕不会这么简单。刘瑾恐怕不会这么轻易的饶了他们。罚去南京内廷,那其实便是再无翻身的机会了。王岳还算淡然,范亨徐智等人则完全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
“参与弹劾之事的外庭官员还有不少,不少人是被迫参与其事,朕自不会追究。但是部分主动参与此事的官员,自要受到惩罚。这些人自然要论罪。这件事稍后再做处置。李东阳,觉得如何?”
“皇上宽仁,老臣钦佩。老臣坚决支持皇上的决定。老臣也是参与其事之人,老臣请皇上降罪责罚。臣受皇恩浩荡,不敢轻言辞官,弃大事于不顾。但老臣有罪,请辞内阁之职,原为地方小令,继续为朝廷效力。”李东阳道。
朱厚照微笑道:“李大人,以你之能,做个地方小令,岂非大材小用。被人说朕是暴殄天物。你虽参与其事,但你及时醒悟,并加以劝阻。可见你是醒悟了的。朕虽处罚了一些人,但都是不可饶恕之人。外庭如今需要人收拾局面,朝政也不能无主事之人,朕对你还是寄予厚望的。希望你尽快的收拾局面,早日让外庭归于正常。朝政大事还需要你辅佐朕处置。”
众人听了这话,心中松了口气。李东阳还在,外庭还有台柱子撑着,那便还不会倒塌。只要还能撑住局面,将来便还有再起的机会。否则,外庭将来恐怕要在刘瑾等人的阴影之下忍辱苟且了。
“皇上,老臣……老臣谢皇上信任。”李东阳悲喜交加,声音都有些哽咽了。
“李东阳,朕自然是信任你们的。包括刘健谢迁韩文他们,朕其实都是信任你们的。只是,他们犯了大忌,朕不能不惩罚他们。赏罚不明,难服人心。李东阳,内阁重任你要担下来。即日起,你便是内阁首辅大臣了。”朱厚照道。
众人惊愕不已,李东阳留任内阁已经是意外,皇上居然还任命他为首辅,这更是意外中的意外。之前,众人保守的估计也是李东阳即便留在朝廷里,也会降职使用。没想到居然是这样的结果。
张延龄微笑点头,他知道,自己对朱厚照说的那番话,皇上还是听进去了。提拔李东阳其实便是安抚外庭之举。借着李东阳来安抚群臣,这是最有效的办法。这也是恩威并施之举。
这么一来,外庭不至于被刘瑾一锅端了,避免了刘瑾权力的极大膨胀。李东阳只要在,外庭终究是对刘瑾的牵制力量。那也正是自己希望看到的。
“老臣谢皇上隆恩浩荡,老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东阳长声高呼,跪伏于地磕头。
刘瑾站在一旁面如紫肝,恼怒不已。但皇上的决定,他无可奈何。不过刘瑾只是恼怒,并不灰心。因为他知道,外庭的事情靠着李东阳一个人怕是独木难支。他只需要将自己人弄安插到合适的位置,李东阳这个首辅怕只是空架子。
“诸位对此可有异议?”朱厚照道。
“皇上圣明,臣等无异议。”群臣纷纷道。
朱厚照点头道:“料想你们也没什么异议,论资历能力人品,李东阳都是最合适的人选。然则李东阳为内阁首辅大臣,内阁还需递补两位辅臣,六部尚书的人选也许尽快拟定。今日不宜仓促做出决定。这样吧,大伙儿都斟酌斟酌。内外廷各自斟酌出递补人选,三日后再开早朝,朕和众卿议定人选任命。你们觉得如何?”
群臣纷纷道:“臣等遵旨。”
朱厚照点点头,感觉有些疲惫,也有些兴奋。今日早朝上,他真正体验到了当皇上的乐趣。自己的话就是命令,无人敢违抗。那些老臣们,年纪再大,资历再高也无法违抗,这给了他巨大的满足感。
而且,另外的乐趣在于,他体会到了驾驭臣子,掌控局面的微妙之处。比如处置外庭的事情,留下李东阳宣布他为首辅之后,群臣的脸上不再是一片死灰之色,气氛也缓和了许多。这便是微妙操控所带来的结果。这便是一个当皇帝的人该做的事,这比自己学到的那些帝王之术更加的鲜活和真实。
想着这些,朱厚照的目光找到了站在勋戚行列之中的张延龄。这些正是他的建议。舅舅果然是看穿了一切,给了自己一个最恰当的建议。他本可以不这么做,因为他也是被弹劾的人之一,他本可以像刘瑾一样提议将李东阳也一并革职的。
舅舅确实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为了朝廷着想的。
“建昌候!”朱厚照沉声道。
张延龄身子一震,快步出列,躬身道:“臣在。”
朱厚照道:“建昌候此次随朕出巡,遭遇鞑子围攻时临危不乱,浴血杀敌。朕之所以能脱困,也是建昌候运筹有方。回京之后,反遭弹劾,焉有是理?建昌候,你有什么要说的么?”
张延龄忙道:“皇上,这些都是臣份内之事。皇上平安,社稷安稳,臣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至于弹劾之事,皇上已经做了决断,给臣正名,臣没什么再说的了。希望以后上上下下都忠君报国,为大明中兴效力便是。”
朱厚照呵呵笑道:“还是建昌候心胸宽广。但朕说过,有罪当罚,有功者岂能不赏。建昌候,你有领军之才,留在锦衣卫中岂非是浪费了才能。朕和英国公商议了,团营振威营提督凤山候马铭恩老侯爷久病,不能理军务。加之年事已高,不宜再领京营军务。朕已经准其辞去提督之职养病告老。英国公举荐由建昌候接任振威营提督之职。建昌候,你谢恩吧。”
(https://www.bsl88.cc/xs/3234028/91672889.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