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大唐孽子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 第1501章 给你们安排的妥妥的(求月票)

第1501章 给你们安排的妥妥的(求月票)


  “夫君,这难波津,乍一看上去,跟我们大唐自己的港口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呢。”

  站在甲板上,王氏看着前方的难波津城,眼中的担忧慢慢消失。

  来到异国他乡,大家多少多会有一些不安或者担心。

  王氏也不例外。

  特别是她如今已经不是大唐的太子妃了,只不过是一个庶民的身份。

  这种落差和担忧就显得更加明显了。

  “难波津在十几年前开始就深受东海渔业的影响,码头旁边的租界,如今被称为唐城,据说是比难波津原来的城池更加繁荣的存在。

  这唐城完全是由我大唐负责设计和安排施工的,风格上自然跟我大唐非常的相似。

  再说了,倭国本来就没有什么自己的文化,都是在跟中原王朝学习。

  所以哪怕是没有东海渔业,他们的很多建筑,跟大唐的州县也是非常相似的。”

  不得不说,李治还真是博文见识。

  那些年跟在李宽身后,可没有少学习到东西。

  可惜的是作为皇九子,他生的太晚了。

  不挂失李宽还是李承乾,亦或是李恪和李泰,都比他大十多岁。

  这么一来,大家能够掌握的资源就完全不一样了。

  你都还不懂事,哥哥们就已经开始争权夺利了,你拿什么去争?

  所以他这个太子才会成为朝廷中的一个小透明。

  就连造反的时候,也就于志宁等一小部分死党能够帮忙出谋划策。

  没办法,年轻虽然是个资本。

  但是年轻也就意味着没有资本啊。

  “郎君说的有道理,这倭国,如今其实也跟那新罗差不多,基本上是在走全面唐化的道路。

  哪怕是没有东海渔业过来,这里也会长得跟我们大唐的城池一样。

  如今有了东海渔业在背后推动,这里就更是跟多内一模一样了。

  听说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分院之中,难波津的规模算是名列前茅的,单单学院里面学习我们大唐先进文化的倭国人,就有超过三千人嗯。”

  这个时候,李治身边的辛茂将忍不住插了一句话。

  作为李治在太子之位上面少数的发掘出来的几个人才,辛茂将当初是反对李治兵行险着的。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等到李治和徐妃之间的事情犯了之后,辛茂将说什么都不管用了。

  不过,不得不说,这个辛茂将也算是很有担当了。

  虽然没有参与到明德门事件里头,但是在李治失势之后,他反倒是没有跟其他人一样选择落井下石。

  权衡利弊了一番之后,辛茂将觉得自己跟着去北美洲,也许能够给辛家带来不一样的一个结局。

  反正他不是辛家的嫡系子弟,庶子出生的他,如果能够在海外将辛家的名声发扬光大,让金山港成为登州一样的繁华之地的话。

  那么到时候他这个可能的金山港刺史,绝对有希望名扬大唐的。

  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辛茂将就跟着李治出发了。

  这一路上,大大小小的许多事情,基本上都是辛茂将负责安排的。

  所以其他人可能还有心思在那里想着想那,但是辛茂将却是连胡思乱想的时间都没有。

  甚至大部分时间,他都不在李治身边,而是今天在这艘船上,明天在那艘船上,确保每一艘船都不会出乱子。

  也就是现在都到了难波津了,船队经过了这些时间的磨合,也已经慢慢的进入正轨了。

  再加上大家已经离开大唐了,就算是想要后悔也没有机会了。

  辛茂将才稍微的闲了下来。

  不过,好歹也是历史上李治在位时期的宰相级人物,在辛茂将的张罗下,整个船队如今已经算是像模像样,一点也不用担心出乱子了。

  “三千多人?倭国人不是派了很多遣唐使在长安城学习吗?难道那还不够吗?”

  李治也是被这个学院的数量给震住了。

  虽然在长安城,不管是观狮山书院还是国子监,亦或是渭水书院和曲江书院,办学规模都远超三千人。

  但是这里是倭国啊。

  一首大唐开办的孔子学院里头,就有三千多的学员。

  要知道整个孔子学院,在海外的数量已经超过两位数了呢。

  这么一算,每年要培养的番邦属国学员,数量还是非常可观的。

  “没错!不过这些孔子学院的学员,进入到书院里头学习,都是需要交纳昂贵的学费的。

  除了少数特别优秀的人才之外,是没有资格跟我们大唐自己的学员一样,只需要象征性的交一点钱就行了。”

  很显然,自从知道自己船队的行程之后,辛茂将应该是临时做了很多工作的。

  当然了,这可能也跟他平时看的报纸和书籍很多,对于大唐以及周边的情况比较了解。

  不过不算是哪一种,其实都非常难得了。

  这个时候的大唐子民,跟后世的老美百姓有一点像。

  大家只关注国内的情况,国外是什么情况,普遍都不关注。

  因为在他们看来,国外的百姓都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如果学费非常昂贵的话,那么除了勋贵子弟和富商子弟,其他人应该是没有机会进入到孔子学院的。

  这样的话,孔祭酒扩大孔子学院影响力的想法,岂不是没有办法得到实施?”

  李治自然很清楚孔颖达到底是怎么想的。

  如果朝廷愿意免费招收学员,孔颖达绝对是举手支持的。

  “郎君,倭国是掌握在勋贵富商手中的,只要他们的子弟心向大唐,基本上就意味着倭国是向着大唐的。

  并且,有句话叫做上行下效。倭国的勋贵富商都热衷于学习唐学,那么他们的百姓,自然也是会拼命的寻找机会去学习唐语,希望能够让自己的阶层有一个跃升。

  所以我听说难波津这边的书铺,《大唐字典》和《唐语拼音入门》两本书售卖的非常好。

  很多百姓没有钱财买太多的书,所以就省吃俭用的买这两本书。

  只要掌握了拼音的入门方法,在结合字典来一起学习,基本上就可以达到识文断字的目的。

  而倭国人一旦能够达到这个水平,就很容易在唐城里头找到一个收入还算不错的工作。

  这么一来,整个人的人生,其实就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有了这样的成功案例在前面,大家对于学习唐语的热情自然就更加高涨了。

  单单难波津一地,《大唐字典》的销量就快顶得上半个长安城了。

  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当然,这也跟倭国的书铺太少,只有难波津等少数书铺有机会买到相对廉价的《大唐字典》有关系。”

  辛茂将说到这里,就连他自己的内心也都感受到了一丝自豪。

  倭国人也好,新罗人也好,一心跟在大唐后面学习,对大唐毕恭毕敬,这是一件让整个大唐百姓都跟着受益的事情。

  毕竟,这些百姓平时在勋贵富商面前,其实也是很卑微,没有什么地位的。

  但是在番邦属国面前,他们却又是很傲娇的。

  这让他们对大唐的归属感增强了很多。

  “这么说来,等会我们去难波津转一转的话,估计听到的普遍都是我们的汉字咯?”

  伴随着船只成功靠岸,李治颇为期待的准备下船。

  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出国。

  只是这个国门一出,这辈子想要回去就很困难了。

  “看到的肯定全部都是跟大唐一样的汉字,但是听到的可能就不一定了。

  倭国这边本身就有土语,倭国百姓之间,应该还是以土语交流的更多。

  不过说不准受到我们大唐的影响比较深,大家更加倾向于说唐语,也是有可能的。”

  辛茂将知道的信息都是从书本、报纸等各个渠道了解到的,毕竟不是自己亲自去过倭国,所以没有把话说的那么死。

  “夫君,码头上似乎有不少人朝中我们船队过来,他们不会是想要做什么吧?”

  这个时候,眼尖的王氏发现码头上有好几队人马都在朝着船队靠岸的地方而来,脸上多了一些担忧。

  跟在李治身边,王氏一直都没有生下一儿半女,本身的安全感就比较低。

  现在又跟着李治被流放北美洲,虽然李宽似乎没有要赶尽杀绝的意思,但是出生太原王氏的她,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其实是很黑暗的。

  表面上答应的好好的,背地里却是对你下手的事情,也是数不胜数。

  王氏也担心李宽也跟一些人一样,在大唐的时候说的好好的,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样。

  等到船队离开大唐了,就开始下黑手了。

  “夫人,这些人虽然朝着我们而来,但是看上去没有什么杀气,应该不是过来找麻烦的,反倒是有可能过来迎接我们的。”

  这个时候,王大牛这个专业人士的话,给了王氏一个安慰。

  这王大牛当年本来就是她带过来的人,对于王大牛的身手和眼光,王氏还是很有信心的。

  “难波津有唐城,算是东海渔业控制的一座港口。大哥之前就已经想好了要把我安排到金山港,现在有人过来迎接,应该也算是正常。”

  李治毕竟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物。

  在王大牛的提醒之下,他也立马就知道这些人是来迎接自己的。

  虽然现在自己已经不是大唐太子了,但是好歹也是大唐的皇子。

  来到了连普通百姓都瞧不上的倭国,自然不会有什么畏惧心理。

  相反的,只要人身安全没有问题,李治的心态还是很稳的。

  “确实是,属下先去下沟通一下,看看具体是什么情况。”

  辛茂将作为李治身边的管家,自然要把事情安排妥当。

  这个时候,显然是要他去跟人沟通一番,搞清楚情况再说。

  不过,这个事情说起来好像有点麻烦,实际上也就是下船之后几分钟的事情。

  很快的,,辛茂将就回到甲板上把情况跟李治说明了一下,一帮人开始下船,跟孟浩寒暄了一把之后,朝着唐城而去。

  “这个唐城的规模,看起来比国内一般的县城还要大一些,并且还有内城,看来我们大唐在难波津的影响力,还真是挺大的呢。”

  李宽来难波津除了补给物资之外,主要就是停下来长长见识。

  毕竟以前李宽也跟他不知道说过多少遍,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现在有机会了,他自然要好好的看一下。

  “内城是当时楚王殿下第一次带着我们来倭国的时候,安排人开始修建的。

  那个时候大家都不知道倭国的潜力居然那么大,再加上那个时候没有几个唐人在难波津,所以唐城的规划就相对比较保守,只是相当于一个大的堡垒。

  不过后面伴随着石见银山等好几座银矿和金矿的发掘,以及来倭国做生意的商家的增加,难波津的唐人就越来越多了。

  所以就重新规划了一下,扩张成了现在的模样。”

  孟浩这一辈子,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难波津,对于这里的情况自然是再熟悉不过了。

  “听说难波津是倭国第一大城池,人口数量超过五十万人,许多商家第一次出海,都是来难波津做生意。”

  辛茂将适时的在一旁插了一句话。

  很显然,对于难波津,他也是做了一番了解的。

  “五十万?那还真是了不得!在倭国还能有这么一座大城池,看来我们大唐在倭国的影响力,比我想象的还要大啊。”

  虽然长安城如今的人口规模都已经直奔两百万了。

  但是五十万人的城池,在大唐也仍然算得上一座大城了。

  毕竟,长安城那样的存在,整个世界上也就只有一个啊。

  “倭国其他的地方我不敢说,但是在难波津、石见银山和函馆等地,我们大唐想要怎么样,基本上就可以怎么样,倭国人管不到我们的身上。

  甚至说的不客气一点,我们就是去到大街上,把一个倭国人随意的杀了,他们最终也不见得能够奈何我们如何。”

  孟浩很是霸气的回答了李治的疑问。

  “孟统领,那接下来的这段时间,估计要多劳烦你了!

  我们想在难波津好好的转一转,看看还有没有什么东西需要准备的,也好拾遗补漏一下。”

  辛茂将倒也没有去拆孟浩的台,反倒是微笑着捧场了一下。

  “没问题!绝对给你们安排的妥妥的!”


  (https://www.bsl88.cc/xs/3170855/68774489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