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地产暴跌】
银河金融集团。
林荣亨叫来了叶添和,吩咐道:“帮我办一件事!”
叶添和认真的说道:“老板,请吩咐!”
林荣亨点点头,说道:“港澳很多黄金商和珠宝店,都在推行一种‘纸黄金’的投资。我老婆打算拿出500万港币的资金,去投资这种纸黄金。你去帮我去澳门谢利源金铺,进行投资。”
叶添和想都没有想,说道:“恩,我立马去办!”
虽然这笔投资有些莫名其妙,但叶添和才没有心思去管那些,只要按照老板布置任务执行就行。
谢利源金铺创办于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70年代,黄金价格大幅上涨,谢利源金铺推出“千足黄金积存计划”:市民可开设黄金账户,按当日金价买卖黄金,推出之后大受香港市民欢迎。
前世,谢利源金铺推出的这种纸黄金,并没有按客户的需求去市场上买卖黄金,也无大量的黄金储备。1982年8月,国际金价大幅上升,每两黄金上涨近1500元。谢利源金铺被迫在市场上补仓,导致资金周转不灵,只好在9月6日倒闭。业内人士估计谢利源金铺,借此吸收资金2000多万元。
谢利源金铺倒闭之后,市场盛传谢利源与恒隆银行关系密切,部分手持谢利源金铺黄金券的投资者到恒隆银行要求兑换现金,遭到拒绝。一时间有关该银行发生支付问题的消息不胫而走,触发了恒隆银行的挤兑风潮。两日之内,被提走的款项接近1亿元。幸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发表声明,全力支持恒隆银行,挤兑风潮暂时平息。
至于林荣亨的真正用意,其实是一个一箭双雕之计。
首先,自己存一笔500万港币的纸黄金,谢利源金铺如果不去购买真黄金作为储备,倒时候倒闭时,自己可以以最大的债主身份,直接收购这家百年品牌。安氏姐妹旗下正好有个六福珠宝,一直发展缓慢,正好吞并谢利源金铺,补充一下实力。
其次,届时自己也可以托人拿着黄金券,去恒隆银行找点麻烦,加速恒隆银行挤提。后续再将恒隆银行董事违规拿走储户的钱,以及大来财务倒闭后,恒隆银行有8亿港币收不回的消息散播出去。这样一来,恒隆银行必定陷入绝境,到时候不担心庄氏兄弟不低价出售恒隆银行。
银行一到手,林氏财团才算真正的完整了。
....
1982年9月,英首相撒切尔访问华夏,讨论香江的前途问题。
就在香江市民翘首以盼的时候,京城传来中英双方谈判不利的消息,撒切尔甚至在人民大会堂摔了一跤。本来,摔跤对于人来说太正常不过,但在这个时候撒切尔摔跤,又是刚刚走出人民大会堂,就让媒体纷纷有了负面的报道。
本来地价、楼价在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了调整和下跌,如今遇到中英谈判不利,更是跌势加剧;至年底,地产市道已经完全奔溃。
地产市道奔溃,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地价;1982年,香江地价普遍下跌40%至60%不等;跌幅最大的是工业用地和高级住宅用地,九龙湾工业用地的售价,从1980年6月每平方尺360元的最高水平,跌至1982年10月的每平方尺25元,跌幅高达93%,跌速比火箭还快。港岛南湾道一带的高级住宅用地,亦从1980年9月每平方尺1502元的最高水平,跌至1982年12月的540元每平方尺,跌幅为60%。
地价大跌带动楼价、租金大幅下挫,1982年的住宅楼价普遍比高峰时期下跌3成至4成;例如北角住宅楼价就从1981年年底每平方尺1068元,跌至1982年底的每平方尺665元,跌幅38%。
中区甲级写字楼月租,亦从1981年中最高峰的每平方尺28元至30元,跌至1982年底的每平方尺21元至24元,跌幅约为20%至25%。
市道低迷,令成交量萎缩,楼宇空置增加。1982年各类契约(包括楼宇及私人土地买卖)登记总数为16.5万宗,总金额为995亿港币,分别比1981年下跌13%和21%。
随着地产市道的崩溃,首当其中的是那些采取冒进投资策略的地产公司,其中包括恒隆、鹰君等新兴地产集团,以及老牌地产公司置地,部分地产公司甚至遭受灭顶之灾,令人瞩目的有嘉年地产、益达投资、佳宁置业等等。
地产危机中,首遭冲击的是地产五虎将之一的恒隆地产,1981年,恒隆牵头的3个财团一举夺得港岛地铁沿线9个地铁站上盖物业的发展权。可惜的是,当时地产已经处于巅峰,随着中英谈判的到来,地产市道急速下跌,恒隆因看错地产循环周期而付出沉重的代价。和1973年股灾前同出一撤,当时的恒隆在地产高峰时期,以1.35亿港币的价格买下旺角的邵氏大厦和新华戏院,冻结了恒隆的绝大数资金,以至于措施地产抄底。如今同样如此,恒隆已经向港府交纳了四亿港币的挞订,若是拿不出18亿港币的补地费,港府将会没收四亿港币的挞订。
地产危机中,受冲击较大的还有鹰君,鹰君地产于地产、股市巅峰时期急促扩张,分拆富豪酒店,又收购百利保,早已经潜伏下严重危机。富豪酒店主要业务就是发展尖东、机场两间酒店,该两间酒店仅建筑费就需要4.6亿港币。富豪酒店旗下的百利保,更是在地产巅峰时进入地产。
地产危机中,置地亦不好受,仅皇后花园地段项目、美丽华酒店旧翼、白笔山发展计划的三大投资项目,损失就超过30亿元。除了这些大项目外,置地还有独资、合资的共计60多个地产项目,很多都是在地产高峰期进入的。置地的债务已经高达100亿港币,被媒体戏称‘债王’。
老牌地产公司中,遭受打击最惨重的莫如——林荣亨的老对手嘉年地产;嘉年地产衰老的原因最早可以追溯到1972年上市后的投资策略严重失误。1973年3月后,股灾和石油危机接憧而至,嘉年地产当时的策略是将发展重点转向海外,发展马来首都吉隆坡的首邦市项目,结果世界经济倒退,首邦市的销售差强人意,发展计划缓慢,导致嘉年地产盈利连续下跌,在1977年仅有440万纯利。而其它的地产公司纷纷把握地产低潮大量购入土地,待嘉年地产回师香港,已经措施最大良机。而且,由于在1981年和1982年的冒进,以及彭国真在12月底病逝,嘉年地产爆发财务危机,除了清盘,没有任何起死回生的可能。
比嘉年地产倒闭更具震撼性的,是益大集团的破产,益大董事局主席钟正文匆忙逃离香港,留下儿子坐牢。益大出现了问题,那么作为它的亲密伙伴佳宁集团的危机也开始凸显出来。
(https://www.bsl88.cc/xs/3116900/70510696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