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八一章 齐天大圣墓(二)
在福省的宝山的双圣庙内了一座古代合葬墓,墓室约宽2.9米,深1.3米。
两块约为o.8米的墓碑并列立在约o.43米高的墓台上,左侧碑上中间竖刻有“齐天大圣”4个楷书大字。
右侧碑竖刻“通天大圣”4个楷书大字,而且,在两个碑的大字下端都横刻有“神位”两个小字,而且碑文外框均以浮雕如意卷草花纹装饰。
对于这个墓室,是否真的是孙悟空的大家都有所怀疑,毕竟一个神话人物,小说里都说他是石头里蹦出来的,他还能像平常人一样正常死亡在弄个墓室待?
就算说吴承恩在写孙悟空这个人物时,就是有一个真实的原型。
但是,在元末杂剧《西游记》中,曾写道,孙行者共有兄弟姊妹五人,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显然“齐天大圣”和“通天大圣”就是一对兄弟。
据推断分析,这座墓的出现时间比吴承恩的《西游记》早了两个多世纪。
听完张天元的这番话,杨怀仁直接都目瞪口呆了。
他还真没听说过这个事儿。
虽然这墓葬里的齐天大圣不太可能是小说里的那个齐天大圣,但居然世上会有如此巧合的事情,这不得不说,真得让人觉得非常有趣啊。
“对了,说起有趣的东西,我今天早些时候收了一张彩票,你给瞧瞧。”
杨怀仁忽然说道。
“老师您这不是坑我吗?在古董古玩方面,我跟您可是差远了,您居然让我来帮您看什么彩票?”
张天元苦笑道。
“我说你小子能不能别谦虚了啊,你的知识面之广,是我从未见过的,难道说你是不肯帮师父我这个忙?”
杨怀仁道。
“好吧好吧,那师父您拿过来吧,我就瞧瞧,但未必认得。”
张天元也并非是万能的,虽然说他在六字真诀的帮助之下的确是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但也并非就是全知全能啊。
不知道的东西也是非常多的。
“这个应该是吕宋票,老师您这是考我呢,您不会不知道这个吧?”
张天元笑着问道。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你老师我没你那么万能,我最擅长的还是风水相术,所以这方面还得是看你的了。”
张天元不知道杨怀仁说的是真是假,不过既然他这个师父提起来了,他就只能如实说了。
“算起来的话,应该是在清代末年,彩票传入中国,并逐渐遍及各省。
彩票是清代人赌博的方式之一。
人说大清天下放眼望去三只鸟:鸽(彩票泛滥)、鸦(鸦p烟毒)、鹞(娼·妓遍地),可见彩票的疯狂与盛行。
19世纪6o年代,吕宋票在上浦开始流行。
这是一种从吕宋国贩卖到中国的彩票。
吕宋票是西班牙在它的殖民地菲律宾行的一种大型彩票,以中国为主要销售对象。
吕宋票进入中国市场后,因没有竞争对手,独领风骚4o年,年销售额约13o万元。
当时,清政府全年的财政收入仅1.1亿元,国人对彩票的热衷由此不难想象。
据记载,同治、光绪时期,在中国商贾凑集之所,都出售吕宋票,店面高悬‘吕宋彩票出卖’或悬‘财票出卖’。”
“吕宋国是不是就是今天的菲律宾吕宋岛?”
杨怀仁问道。
“对,师父您说对了。这种彩票正是起源于菲律宾。
该彩票行于1881年8月。
长16厘米,宽5.5厘米,彩票正面印有编号。
据悉,当时行的彩票全张为1o枚,半张为5枚,且统一连号。
彩票由旧时的‘江得来号’商行销售处代理行。
据史料记载,当时菲律宾的彩票业主要控制在西班牙殖民者手中,随着菲律宾战争的爆,西班牙人很快就被打败。
于是,吕宋票便成了中国人手里的一张废纸。
作为一段屈辱史的佐证,又历经百年的沧桑,吕宋彩票能遗存下来的可谓寥寥无几。
当时,吕宋彩票的行面较小,大致分布在上浦老城厢附近和外滩租界一带。
吕宋彩票的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旧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状况,同时对研究我国的经济史、金融史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所以这些东西,应该还是有一定收藏价值的。”
其实真要是说起来的话,单就形式而言,彩票在中国似乎可谓古已有之。
早在元代,一些寺院就曾使用“拈阄射利”的抽奖票,出售一些物品。
清朝乾嘉时期,东广一带民间从放鸽会中演生出一种“白鸽票”,由众人先行醵资,抓阄猜射。
道光以后,同样在东广流行过一种“闱姓”博弈,即当科举考试之际,亦由众人自行集资,押猜当年中举士子,中者可获大利。
虽然这些手法已约略具有现代彩票的影子,但是其距现代彩票的商业性经营还有很大距离。
吕宋票在中国获得丰厚利润的状况,使国人中出现了仿办活动。
但在通常情况下,这类活动既不能公开,也不能成功。
其原因在于,自清代前期以来,官方对于赌博有厉行禁止之律例。
包括“白鸽票”和“闱姓”在内的抽奖形式,始终就被当作赌博行为而屡遭查禁。
例如,光绪六年,上浦县官府还出示禁止仿办吕宋票,并处理了两批托寄洋商名下私制彩票之人。
事实上,就在上浦县官府查禁彩票行动之前一年,恰恰也是在上浦,却有一次公开仿效吕宋票的售彩活动顺利进行,并且没有受到官方的任何干预。
更重要的是,正是以这次活动为起点,拉开了彩票在中国展成一项正式行业的序幕。
这就不能不提到当时颇具声势的民间慈善公益事业晚清义赈。
晚清义赈这一新事物的出现,为彩票的公开经营提供了契机。
晚清义赈是中国近代赈灾活动中展出来的一个新鲜现象。
以1876至1879年爆于华北地区的大规模旱灾即“丁戊奇荒”为契机,民间社会自兴起了一种“民捐民办”的义赈形式,即由民间自行组织的赈灾活动。
与当时弊端丛生的官方赈灾机制相比,它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因此很快就赢得了广泛的社会信任,迅成长为一项具有巨大社会影响的慈善公益事业。
(https://www.bsl88.cc/xs/3081561/556034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