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我要当土司
三艘船离开了广州港,出了珠江口之后,却没有向南,而是折向了东边……
原本,离开广州港时,马六甲使者纳吉还让哥伦布他们等等呢。因为,他们要的勘探和冶炼锡矿的工匠还没到。
大明朝的工匠真悲惨,跟个奴隶似的。当收到马六甲苏丹马哈茂德请求支援几个勘探和冶炼锡矿的工匠的国书后,都没用等京师的批准,主管广州市舶司朝贡贸易的廣東布政司衙门就直接做主答应了下来。
不过,廣東布政司下面并没有此类人才,也没有成规模的锡矿。但是,廣東行省隔壁的廣西的平乐府(今廣西贺州市一带)却是大明最重要的产锡地区。
廣東布政司和廣西布政司不太熟,但是和兼任两广总督和廣東巡抚的陈金熟悉啊。于是,廣東左布政使沈锐,直接拜托陈金去平乐府弄几个勘探和冶炼锡矿的工匠。
陈金身为两广总督,虽然并不插手地方具体政务。但是,名义上依然是两广官员的上司。因此,去平乐府要几个工匠还是没问题的。于是,陈金一口答应下来。为此,纳吉还送了陈金好几颗大号的珍珠。身为海洋国家,马六甲别的不多,珍珠还是不缺的。而倒霉的工匠,毫无发言权,就直接被老爷们给卖了。在大明文官看来,工匠不过是一群做工的奴仆而已,说送就送……
不过,从平乐府弄几个工匠来没那么快。一套流程走下了,估计要好久。所以,纳吉还得多等一段时间。同时,纳吉也希望哥伦布的船队能等等他,等他一起返回马六甲。
但是,哥伦布的船队是另有任务的。他们的任务是啥呢?原来,马林在出发前,要求哥伦布船队前去寻找东番岛(也就是后世的台岛)。
找台岛干嘛?自然是想在岛上设立一个贸易中转站啊!
眼下的台岛,还没有被开发,一片荒凉。大明王朝也不重视海上利益,主动放弃了东番岛,把势力收缩到了澎湖岛上,主要是监视台海航道。对于东番岛,却置之不理。
马林一直无法理解,为何大明朝廷对东番岛这样一个大岛屿置之不理。你说不重视海岛开发吧,琼岛早就开发了啊,明朝还设立了琼州府。台岛比琼岛还大,西南海岸还多平原,非常适合搞开发。所以,马林对此是非常不理解的。
不过,这倒也便宜了马林。台岛的位置相当重要,这里直面大明胡建省,有利于和大明展开贸易。另外,从台岛北部出发,沿着琉球群岛,还能抵达日本。而且,从这里去东南亚也非常方便。
所以,东番岛简直就是海上贸易的绝佳中转站。也因此,荷兰人在占据了台岛后,展开了繁盛的对大明和日本的海上贸易,很是繁荣了一阵子。要不是后来遇到实力强悍的郑成功,荷兰人的海上贸易也许会一直繁荣下去。
事实上,不管是明朝,还是清朝,对东番岛都不重视,甚至是无知。明朝人早年称台岛为小琉球。而实际上,这个所谓的小琉球,比真正的琉球国,要大9倍……
满清对台岛也不是很重视,之所以派施琅统一台岛,还是因为台岛上有一大批明朝宗室。康麻子不放心,才让施琅把他们都接回来看管起来的。
而收回了台岛后,满清居然直接把台岛丢在那儿不怎么管了。这也导致,一直到了19世纪后期,台岛也只是开发了西海岸和北部地区。至于东海岸,居然没怎么开发。
正好,马林需要一个和大明贸易的机会。但是,因为北海国没有别的大明藩国可以证明其存在,而大明的文官也绝不会以身犯险,航海几万里,去欧洲一看究竟。
所以,马林的打算,是先占领台岛,建立一个类似“大肚王国”那样的土邦。然后,以土邦酋长的名义请求归附大明。若是能被封为藩属国最好,若是不能,马林打算直接申请成为大明的土司,直接把台岛纳入大明版图。
土司制度是一种很特别的制度,类似后世的自治区。但是,它比自治区更自治。因为,土司官职是世袭制。另外,朝廷对土司的管理也特别放任自由。甚至,土司缴纳的税赋,也是很少的,比汉民地区的赋税要低很多。甚至,最开始,土司要交多少税,都是土司自己申报的。让你自己报交税数目,你能多报?所以,土司的赋税,是很少的。当然,西南少民地区的土司,那里的人多是山民,住在寨子里,也的确贫穷,没啥钱交税。这年头可不流行去少民山寨旅游,所以,那时候的西南寨子,穷得很。大明朝就算想征多点税,也不可能。
土司制度和后世自治区最大的区别,大概就是“自治其兵”了。也就是说,身为土司,是拥有实际上的兵权的。所以,土司的权利,说起来,比那些藩王大多了。当然,也不能这么比。因为,大明朝的藩王,是被当猪养的,压根就没啥权利。
拥有兵权和自治权,土司基本相当于独立王国了。只是,和朝鲜、琉球等藩国相比,土司的官职等级要低多了。朝鲜国王是亲王,琉球王是郡王,他们都是超品的王爵。而那些土司,一般都是世袭知府等官职,比王爵低太多了。
另外,土司和藩国的区别,就是在缴纳少量赋税的同时,还要进行朝贡。那些海外藩国,除了离得近的外,远一点的,可以两三年甚至五年来朝贡一次。但土司因为属于大明领土,要求每年或者两年朝贡一次。
之所以如此,实际上是朝廷爱面子,怕朝贡的藩国来得数量太少,无法弄出“万邦来朝”的阵势。对于封建王朝来说,这是很丢脸的。因此,让那些低级的土司来凑数,就是最好的办法了。
甚至,一些只占据了几个寨子的少民首领,也能被封为土司。若是把这些打酱油的土司一起带到京师大朝会上,的确能有好大一坨。那么多人熙熙攘攘,加上奇装异服的,的确能烘托出“万邦来朝”的假象。为此,大明王朝对这些来朝贡的土司督促很勤快。当然,也绝不会让这些土司吃亏。往往这些穷土司带着山货来京城,但回去时就带满了朝廷奖赏的绫罗绸缎……
不过,土司最大的好处,还是他们可以自由地和大明进行贸易。因为,在法理上讲,土司就是大明的领土。大明商人去土司管辖区,或者土司的人去汉民地区进行贸易,不算出国,比较自由。最多,被那些官差敲诈一些保护费。不像那些藩国,一般只有来朝贡时,才允许进行定点贸易。但是,朝贡最多一年一次,这哪能满足马林的胃口?
所以,马林的打算是——占领台岛,然后尽量申请成为大明的土司。只要成了大明的土司,那么,台岛就算国内了。到时候,贸易啥的,就不受限制了。
因此,哥伦布此行的目的,就是去“发现”台岛。然后,记录一下经纬度坐标。等到巴拿马那边路修好了,巴拿马城也建好了,就可以以巴拿马城为出发点,通过历史上“马尼拉帆船贸易”使用的航线,抵达台岛,并占领台岛。然后,带着整个台岛,请求归附大明,成为土司。一旦成了“自己人”,采买物资,就非常方便了。毕竟,对岸就是泉州府啊……
甚至,哥伦布此行的目的地,马林早就安排好了——基隆的社寮岛(也就是后世的和平岛一部分)。
之所以定在这里,是有多方面考虑的。首先,马林以后联系大明,打算采用太平洋航线。基隆直面太平洋,是非常合适的港口。
另外,马林还打算以后出兵控制日本,至少占领石见银山。因此,以基隆为跳板,是最合适的。
除了这两点因素外,还有两个因素也很重要——第一,基隆东边的金瓜石,有有一个特大金矿“金瓜石金矿”。一般储量几十吨黄金的金矿,都能算特大金矿了。而金瓜石金矿的黄金储量,估计在500吨以上,而且品味很高。
第二点嘛,也很重要——那就是,基隆北边的社寮岛,是和本岛分开的。在这里建立第一个据点,可以避免遭到本岛上的土著的攻击……
要知道,台岛上的土著,可是很凶悍的。尤其是高山族人(相对于平埔族),最是擅长丛林战。
若是直接登陆本岛,很容易被土著们日夜袭扰。荷兰人殖民台湾,一开始就差点吃了个大亏。后来,荷兰殖民者眼看土著太凶,还是用了欺骗手段,“购买”下了一大块地,才在台南修建了一个坚固的城堡作为据点。然后,才在台岛站稳了脚跟。
后来,西班牙人也殖民台岛。他们也比较聪明——直接先占领基隆河口的海盗社寮岛,在社寮岛上建立了城堡。社寮岛不和陆地连接,而且直面基隆河,不缺淡水。所以,西班牙人的选择,也是非常不错的。
加上,马林需要考虑太平洋航线、占领日本和开发金瓜石金矿的因素。所以,马林决定——学习西班牙人,直接在社寮岛上先建一个城堡。然后,等实力足够了,再去征服本岛。
征服完本岛,再去申请当大明的土司老爷……
所以,哥伦布这次来台岛,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寻找社寮岛。找到后,记录下经纬度坐标,好方便从巴拿马城出发的船队寻找这个岛……有了坐标,就算偏离了航线也能纠正回来……
(https://www.bsl88.cc/xs/3078338/41022057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