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三国小霸王小说 > 第2380章 知音

第2380章 知音


  孙策没有多说什么。

  他也希望太史慈去交州。从目前而言,交州的稻米对他来说格外重要,是不可或缺的补充。从长远而言,东南亚的战略地位也比北方更关键,西征东讨,海路都比陆路要便利,收益更大。

  太史慈也熟悉丛林作战,即使他亲征,也未必能做得比太史慈更好。

  孙策随即和太史慈商量相应的部署,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调甘宁南下,统领水师,协助太史慈作战。甘宁好战成性,这种人不适合放在国内,容易引起纠纷,向外征伐,开疆拓土,反而是把快刀。这两年,甘宁将运输的任务交给步骘,自己率部在乐浪以南征讨,虽然不经常有消息来,但孙策知道他杀了不少人,靠海的马韩、弁韩被他杀得闻风丧胆,接连遣使请降。

  到达建业的使者只是漏网之鱼,绝大部分使者都死在路上了。至于是海盗还是水师,谁也不知道,出了视线之外,甘宁统领的水师和海盗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他们战斗力更强。

  三韩太小,派甘宁去南海协助太史慈作战,是给他更大的天地,将来他可以一路杀向太平洋深处。

  甘宁很狂,能让他服气的人不多,太史慈是其中之一。

  太史慈欣然同意。有了甘宁负责水师,不仅后勤有了保障,还有了一个强有力的副手。甘宁独立作战的能力很强,完全可以开辟第二战场,与他形成呼应之势。

  部署之二是授权太史慈建立属于自己的军谋团,设军师一人,假军师二人,参军七人,共计十人的编制,这是到目前为止,诸将中编制最多的军师机构,周瑜的军谋团也不过五六人。这是因为交州范围更广,太史慈需要更多的参军来负责相关的事务。

  在这十人中,孙策只指定了一名军师和一名假军师,剩余的一名假军师和七名参军由太史慈自选。除甘宁之外,其他副将也由太史慈提名,枢密院进行审核、批准,算是给了太史慈最大的用人自主。

  太史慈感激不尽,与孙策详谈了半夜。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辽东的后续事宜,一是交州的处理预案。他在辽东数年,对辽东的情况比谁掌握得都多,原原本本的说来,画的草图有一大摞,负责记录的陆绩、凌统等人手都写酸了。孙策也为他准备了交州的情报,整理成册,由他带回去仔细研究。太史慈和孙策谈的不是细节,而是长期规划,有甘宁统领的水师协助,太史慈雄心万丈,目光不仅仅在交州,更是拓展到整个南海,朱崖更是重中之重。他打算以朱崖为基地,向南、向西三个方向辐射。

  孙策很满意。看得出来,太史慈不是敷衍迎合他,而是真心打算在南方做一番事业。按照他这个构想,至少需要二十年时间。二十年后,太史慈也差不多该卸甲归田了。

  第二天,孙策让太史慈先回东莱老家,陪伴老母、妻儿,新年以后起程。太史慈离开以后,孙策进行新的人事调整,除了按照太史慈的要求抽调人马之外,他还要将留在交州的孙坚旧将抽调一部分回来。

  目前留在交州的有吴景、朱治、黄盖、程普和韩当五人。

  吴景是他的舅舅,忠心毋庸置疑,能力有限,孙策打算将他留在南海,给他一个名份,兼领南海、苍梧、合浦三郡军政,平衡太史慈。他再信任太史慈,也不能忽视制度,安排一个信得过的人担任太史慈的副手,起到名义上的制衡作用也是必须的。吴景有足够的身份,又不擅权,不会干扰太史慈的行动。

  黄盖是零陵人,熟悉交州气候,在交州几年屡立战功,他也留在交州,统领一部,负责郁林的军事,配合孙翊进剿刘繇。以便太史慈集中兵力经营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除此之外,朱治、程普、韩当三人都调回中原,重新任命。程普、韩当都是幽州人,不太适应南方气候,这些年作战成绩也不理想,孙策打算调他们回来,重新安置。至于朱治,孙策打算付以重任,加强丹阳系的力量,维持江东系内部的平衡。

  这些都是他和沮授、郭嘉等人反复商量的方案,只是等太史慈的决定而已。

  太史慈选择了交州,孙策就要重新安排凉州的人选。杜畿虽有统兵经验,毕竟不是统兵大将,维持凉州稳定还可以,重开西域有些难度,如果安排鲁肃西进,必须先稳定关中。

  孙策打算在合适的时候巡视关中,物色合适的人选。

  所谓合适的条件之一,就是平定并州。

  ——

  “邘城失守了。”曹操一声长叹,无力地靠在凭几上,以手支额,刚收到的军报颓然而落。门外有风吹来,将军报吹得滑过案底,落在了陈宫的面前。

  陈宫伸手捡起军报,扫了一眼,眉心微蹙。自从收到天井关被孙尚香奇袭的消息,他就知道邘城坚持不了太久。无援不守是兵法常识,如果不是孙策一定要杀司马懿,或许天井关被攻破的那一刻,邘城就易手了。

  “大王不必担心,天井失守是轻敌所致,邘城失守也只是天井失守引发的后果之一。即使如此,吴军也不是强攻邘城得手,只是用攻心之计而已。益州不是并州,只要我们守紧门户,慎用将领,孙策自然无隙可入。”

  曹操仰着头,手指轻轻揉着太阳穴。这两天头疼病又犯了,而且疼得厉害,让他非常想念曹昂,想念卞夫人和其他几个儿女。如果曹昂在,会帮他按摩头部,缓解头痛,如果卞夫人在,也能帮他热敷,如果曹丕等人在,环绕膝前,也能让他开心一些。

  可惜这些都没有,曹昂在汉中,卞夫人和儿女们都身陷吴国。虽说女儿曹英是孙翊之妻,常有书信往来,可如今孙翊移驻荆南,书信也不方便了。

  妻儿都在孙策的手中,这还怎么打?一想起这件事,曹操就觉得糟心,尤其是得知卞夫人成了袁夫人的侍从,曹彰、曹植成了孙策之子的伴读,他就觉得不是滋味。

  孙策表现的气度让他烦恼的同时,又心有戚戚。

  大丈夫,当如是。

  见曹操不说话,陈宫一时摸不清他的心思,也只好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曹操忽然说道:“公台,王子师的子侄能守住上党、太原吗?他们会不会投降?”

  “有这个可能,不过可能性有多大,要看孙策的条件。”陈宫抚着胡须,眼中露出些许疑惑。“臣不明白的是,司马懿为什么宁死不降,是因为杨修吗?孝直,你可有这方面的消息?”

  法正摇摇头。得知司马懿自杀,他也很疑惑。以他对司马懿的了解,司马懿似乎不像是那种舍生取义的人,即使他受到了杨修的冷落。既然选择了弃城投降,更没有自杀的理由。

  “我也许能猜到一二。”曹操忽然说着。他坐了起来,拍拍扶手。

  陈宫、法正看了过来。曹操入仕之初被授北部尉就是司马防举荐的,他和司马防交情不浅,对司马懿兄弟了解则有限,年龄相差比较大。

  “司马建公重儒好礼,为人端正,深谙儒门慎独之理,虽宴处,威仪不坠,即使是儒生中也不多见。孙策则不然,他虽崇尚孟子之学,却不喜儒礼,自然和司马建公谈不来。司马建公随关中老臣至洛阳,不得孙策待见,势在必然,司马懿、司马孚少年气盛,或许有所不服,据城不降,欲以取质,不料天井失守,进退狼狈,降亦不得重用,苟延残喘,倒不如一死了之。”

  “依大王之言,司马懿是被迫自杀?”

  “有这个可能。”曹操冷笑一声,眼神一扫,又道:“就算不是,也要让王盖等人相信,他们如果投降,结果或许还不如司马懿。”

  法正心领神会,连连点头。如果司马懿是被迫自杀,那王盖等人就要好好思量了。司马防与孙策无冤无仇,只是习惯不同,都会落到这个下场,王允可是上了孙策黑名单的,王盖等人如果降了,难保孙策不掘王允的坟,想和司马防一样隐居耕读都不可能。

  有了这样的心理,王盖等人就能多坚持一段时间。

  “臣立刻去办。”

  陈宫咳嗽了一声,打断了法正。“大王,对于并州,臣有些想法,请大王参详。”

  曹操诧异地看向陈宫。“公台,直言无妨。”

  陈宫抚着胡须,慢条斯理的说道:“大王,臣担心的不是并州投降,而是并州不降。”

  “哦?”曹操很意外,法正也觉得有些不可解,不约而同地看向陈宫。

  “太行山险,并州易守难攻,秦取天下,并州用力最多。孙策纵强,也很难轻取。以臣臆测,孙策有两种选择:一是劝降,赦王允之罪,以高官厚爵诱王盖兄弟,立取并州,转战益州;一是以重兵围困并州,如当年秦攻上党,耐心纠缠,不克不归。以大王之见,孙策当取何策?”

  曹操眯起了眼睛,沉吟良久,若有所思,频频点头。“公台,还是你有远见,孤倒是疏忽了。”


  (https://www.bsl88.cc/xs/3003124/50367712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