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唐朝贵公子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 第六百一十一章:奇迹

第六百一十一章:奇迹


  李世民心里是很不舒服的。

  在他看来,民意如水。

  而作为君主,若是能顺水而行,顺势而为,方才称的上是明君。

  眼下全天下都在为一个玄奘揪心,宫中表示一下对这玄奘的慈悲之心,便可收获大量的民意,这有何不可呢?

  可李承乾这个家伙……似乎对此后知后觉,一点觉悟都没有。

  反而是他的两个弟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现在仔细一琢磨,倒是觉得颇对胃口。

  这两兄弟,都是杨妃的儿子,性子比李承乾要稳一些,办事也牢靠。

  李世民于是起身道:“观音婢,朕该去文楼了,你好生歇着吧。”

  说罢,便领着张千摆驾至文楼,此时文楼里早就摆好了奏疏,李世民端坐,张千则给他奉茶来。

  李世民突然抬头道:“法会是什么样子?”

  “人山人海。”张千道:“万人空巷。”

  “噢。”李世民颔首点头:“将恪儿和愔儿明日叫到朕的面前来,朕有话和他们说。”

  张千便点头:“喏。”

  ………………

  陈正泰这些日子,都在鼓捣钱庄的事。

  钱庄的业务铺展得很快。

  一方面是欠条越来越流行,那么将欠条货币化,已是势在必行。

  当然……货币化是水到渠成的,因为欠条本身就已变成了货币。

  而此时,唯一的问题就在于,货币该和什么挂钩而已。

  当下的欠条,乃是和铜挂钩,也就是说,大唐采掘出多少斤铜,这天下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多少的货币。

  而随着炼铜业的发展,以及铜矿的采掘,这铜的储备越来越多,那么理论上,流通于市面上的铜也就越来越多了。

  不过当下而言……是没有太多问题的。

  虽然货币大量的流行于市场,可随着作坊规模的不断增加,货物的出产也在膨胀,市面上……依然对于欠条如饥似渴。

  物价虽是在温水煮青蛙一般的慢慢上涨,形成了某种良性的通货膨胀,可实际上,却并没有引发什么乱子。

  也就是说……只要生产力还在增加,理论上,一贯钱的欠条,能买的商品价格是较为稳定的。

  除了商品价格,资产价格也是如此,按理来说,资产价格是较为固定的,譬如土地,它的价值会随着货币的增加而不断上涨,可实际上……

  此时的大唐,土地的资源随着陈家开发了朔方、高昌以及河西,其实也保持了一定的稳定。

  毕竟,当土地的资源都在不断的扩张,那么,随着陈家钱庄的欠条越来越多,可实际上,增长却是乏力。

  只有在土地资源恒定不变的情况之下,才可能推高未来资产的价格。

  当然……这种事在未来必然发生,却不是现在。

  尤其是世族大规模的迁徙河西之后,土地价格竟还有略有降低的事情发生。

  这几乎是当今天下最好的时代,炼铜业一日千里,发出无数的欠条,而欠条则流通于天下,百姓们手中的货币增加了,能买到的商品和资产也日益增多,购买力不断的变强。

  于是,百姓们毫不犹豫的又将手中的资产,以储蓄的方式,回流到钱庄。

  钱庄每年下来,储蓄的资产不断的攀升,而后再想尽办法,将这些欠条以放贷的形式,贷款给世族和商贾,让他们有了足够的资金,去开发高昌、朔方以及河西,或者是新建和扩大更多的作坊,更大的利用土地,提高生产力。

  只今年,才不过七月,炼钢的产量,就远远超过了去年一年的钢铁产量。

  一切都是欣欣向荣。

  于是,财富日益增加,钱庄储蓄的资金如滚雪球一般的壮大,若是还继续将这一张张流通的纸票,称之为欠条,便有些过头了。

  因而,第二代的钱票推行便势在必行。

  一方面,陈家研究出了最新的纸张,除此之外,在油墨方面,也大作了文章,除了防伪,最新的印刷机,也已预备,为的就是替代当下市面上流通的欠条。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单凭让纸票在大唐以及河西等地流通是不成的。

  至少当下,在兰州就遇到了许多的困境,各地的胡人纷纷前来和大唐互市交易,如此大规模的交易,可实际上呢,还处于比较原始的以物换物的阶段。

  他们带着自己的货物,来到了大唐,而后用这些货物,换来欠条,再用欠条,购买大量的大唐特产,而后,再带着这些特产回到本国。

  这个过程……增加了大量的损耗,也是费时费力,某种程度而言,任何一种交易所产生的障碍,其实都在吓退老实本分的商贾。

  倘若只是寻常的交易,这样也就罢了,可若是大宗的交易,那么交易的难度就在不断的增大。

  虽然已有一些胡人商贾,会储备一些欠条,可还远远没有达到流通的地步。

  现在钱庄堆积着大量的储蓄,欠条又只在大唐流通,这便让陈正泰有些头痛了。

  因为任何一个搞钱庄的人,最担心的就是两件事,其一是担心自己的储蓄金太多,生恐自己的钱不能放贷出去,产生大量的利润。其二,就是怕自己贷出去的钱,碰到了坑货,欠钱的成了大爷,最后引发坏账。

  既然如此,陈正泰想在其他方面,做出一点尝试。

  “却不知陈正雷他们现今如何了。”陈正泰突然感慨一声,唏嘘不已,而后在书斋里,长吁短叹起来。

  其实这几日,武珝都在书斋里帮陈正泰料理钱庄的事,此时不由道:“恩师现在上心的不是钱庄吗?怎么又突然担心起玄奘和尚了?”

  玄奘和尚的事,武珝也是知情的,她知道这事正在风口浪尖上,引发了全天下的关注。

  可对于武珝而言,她不在乎。

  这普天之下,时运不济的人如过江之鲫,一个和尚遇险,却是满天下人关心,那遭遇了大病,孤苦无依的劳力,还有那日夜操劳的农人,难道就不值得怜悯吗?

  在她看来,这不过是吃饱了饭的人多了,闲得发慌而已。

  她觉得恩师不该关心这些事,这世上过的不好的人多了去了,倘若真有同情心,哪怕随便给身边的乞丐一些钱,让人可以衣食无忧,也比关心这万里之外的事要好。

  陈正泰却笑着道:“玄奘的命运,与我们陈家的钱庄息息相关啊!他若是能平安返回,我们陈家钱庄,就有新的业务了。”

  武珝若有所思,一时不明就里,便忍不住问道:“什么业务?”

  陈正泰便道:“贷款给天下诸国。”

  “呀。”武珝听罢,皱眉,她觉得陈正泰有些异想天开。

  于是她道:“只怕钱借出去,有去无回呢!恩师……钱庄的业务,还是要以稳妥为主,这是你教我的,若是没有保障……”

  “你不懂。”陈正泰道:“这叫国际业务。国际业务的本质……其实并不是害怕他们不还钱,而是害怕他们不借钱。”

  武珝蹙眉,一脸不解地道:“恩师,学生还是有些不明白。”

  陈正泰便道:“贷款给一个国家,和贷款给一个人一样,一个没有尝试过贷款的人,他永远不会想着贷款的事。所以他每日只会想着量入为出,以防一旦自己没了储蓄,让自己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对不对?”

  武珝点头。

  于是陈正泰又继续道:“可若是突然有了贷款,我开始给与一个人一定的信用额度,而这个人可以凭借着借钱,便可解决眼下的危机,那么,此人会如何呢?”

  武珝想了想,便道:“这……会继续借?”

  “对。”陈正泰道:“这世上有一种东西,叫做依赖,也叫饮鸩止渴,借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和第三次。以至最后,不得不新债来补旧债,所以……往往习惯了第一次借债的人,可能从此以后,他的一生都在借债,至死方休。而任何的债务,都有利息,此人一月辛劳下来,用不了几年,辛苦劳作的一半收入,都用于偿还债务,因而……这世上最一本万利的事,便是借贷。”

  “你看……从前的时候,那些世族是靠什么来牟取暴利的呢?真以为他们就是依靠着安安分分的耕种土地,经营田庄,而后收获余粮?”

  武珝皱眉道:“那么恩师方才说……”

  “人是如此。”陈正泰道:“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我们并不怕它偿还不起,贷款到了最后,终会有偿还不起的一天,可这债务源源不断收获的利息,其实早已得到了远超他们偿还不起的本金了。我们现在最担心的……恰恰是他们不肯借债,只怕借了这第一次,那么自此之后,他们便永不会收手了。”

  武珝似懂非懂,却还是纠结地道:“可不怕他们赖账吗?”

  “只有债务缠身的人,才会赖账。”陈正泰道:“可一个人债务缠身的时候,其实已经病入膏肓了,他这个时候,恰恰是更需要借助新债来解决问题的时候,恰恰就是这种人,最是不敢赖账的。”

  陈正泰说着,打起了精神,而后取了笔来,亲自给武珝比划:“来,倘若你每年有一百贯的收入,可你欠了十贯钱,你会赖账吗?”

  武珝想也不想的便摇摇头道:“不会。”

  陈正泰道:“若是欠了一百贯呢?”

  武珝还是摇摇头:“节衣缩食,或许未来还是有偿还的可能,想来,不会吧。”

  陈正泰便继续问:“若是一千贯呢?”

  武珝想了想,这一次显然是显得迟疑了。

  “你想赖账?”

  武珝看了陈正泰一眼,这一次默默地点了点头。

  陈正泰便叹息道:“不,你不会赖账。因为欠了一千贯的人,其实已经十分拮据了,你需要衣食住行,房子需要修葺,孩子在读书,处处都要钱。这个时候,你非但不会赖账,而且还会想办法偿还旧债。”

  “因为你必须得有钱才能维持生计,而一旦赖账,你本身的钱,是不足以让你摆脱困境的,所以这个时候,你一定要维持信用,绝不敢欠钱不还,因为真到了这个地步,那么就陷入了死地。为了维持信用,你需找到新的债主,赊欠更多的钱,偿还旧债,如此……你就永远陷入这泥潭里,永远都无法翻身了。”

  陈正泰看着认真听他分析的武珝,继续道:“而国家也是如此,倘若波斯国一年的收入是一百贯,当他们可以轻易借贷的时候,他们的开销,可能就变成每年两百贯了,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所以最后债务只会不断的扩大,等到债务越来越多,它就必须大举去借新债,来偿还旧债!”

  “到了那时候,让他们提供任何的抵押,要求他们提供任何便利的条件,它们也只能应允,因为一旦赊欠不还,那么就失去了信用,可是那时候,他们一月的开销,已经固定到了三百贯,凭借他们自己本身,是永远无法维持的。要嘛他们继续饮鸩止渴下去。要嘛他们便是痛定思痛,赖账不还,从而引发自身国内的困局,出现财政危机,各处的诸侯和都督们看出波斯王的虚弱,开始挑衅,百姓们已没办法维持原有的生活,开始烽烟四起。”

  武珝想了想,觉得这毕竟对于陈正泰而言,只是理论上发生的事而已,实际上如何,当今天下,并没有出现过实例。

  当然,她也觉得陈正泰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故而武珝道:“所以当务之急,是怎么让大家肯来借钱?”

  “是这个道理。”陈正泰道:“不过也需先让玄奘等人平安返回长安,才能扩张这个业务。这钱庄的推动,事关重大,到时只怕得要为师亲自出面来主持大局才好。”

  武珝心里倒是期待起来。

  陈正泰接着道:“何况钱庄的扩张,借出去的乃是欠条,不,也就是现在我钱庄自己流通的钱票,将钱票借出去,他们将来偿还,就必须得用钱票来偿还,如此一来,这钱票,也可借此机会,大肆的扩张。这是一举两得的事,只是……救援玄奘的行动若是失败了,那么便有些糟糕了,这事就得缓一缓再说了。”

  武珝倒是忍不住道:“他们……当真能营救玄奘回来?”

  陈正泰眼中精光一闪,笃定地道:“有六成的把握,我们这是有备突袭无备,那大食人,只怕一辈子都想不到,他们会被人这样的突袭。当然……即便计划再如何的缜密,也有疏漏的时候,倘若失败,只怕就要贻笑大方了。”

  “为师之所以布置这个行动,便是因为想用最小的代价,试一试能否直接干涉万里之外的事务,若能成功,收获之大,便难以想象了。”

  正说着,外头有人匆匆地进来道:“殿下……”

  来人乃是陈福,陈福气喘吁吁的样子,显得有些急躁。

  他自是深知陈正泰是不喜他贸然闯入书斋的,可是事关重大,不敢怠慢,于是道:“殿下,陛下传来口谕,说是明日便是大慈恩寺的法会,陛下已下旨大赦天下,亲作表率,赐了大慈恩寺十万贯香油钱,其他王公,如蜀王、吴王等,也都赐钱三万贯上下,陛下说了,陈家也得表示一下,不要吝啬了。”

  陈正泰一听,顿时无语。

  这不是逼捐吗?

  陈正泰便忍不住道:“陛下怎么突然心血来潮?”

  “听说是因为那吴王和蜀王,在今日清早去见了驾,也不知和陛下说了什么,陛下龙颜大悦,当着房公等人的面,夸奖吴王和蜀王有慈悲之心,因而也顺势给大慈恩寺赐了钱,似乎又觉得太子殿下和凉王殿下您无动于衷,所以私下下了口谕,提醒殿下和太子……也表示一二。”

  陈正泰道:“几万贯而已,我们陈家出不起吗?只是……我不喜欢这般,这是什么风气啊,那大慈恩寺有不少的田产,每年的香油钱,更是不知多少,更别说,现在人人都去添钱,僧人们早就富得流油了。”

  陈正泰愤愤不平地发了一通牢骚。

  有这钱,干点啥不好呢!

  可陈正泰想了想,便道:“看太子吧,太子毕竟是东宫,我们陈家也不能财大气粗,僭越了太子,太子添多少钱,我们陈家便少一些,你先去东宫那里探一探风。”

  陈福噢了一声,便匆匆地去了。

  可过了小半时辰,陈福却又喘着大气地去而复返,急匆匆地道:“殿下,东宫……东宫那边……”

  “东宫怎么啦?”陈正泰直勾勾地盯着陈福,让陈福不禁觉得有些瘆人。

  他知道陈正泰最讨厌这说话留一半了,可是……他实在是觉得有点难以启齿,迟疑了老半天才道:“东宫那边,呃……捐纳了一贯钱,说是看在陛下的面上的,还说这一贯钱,是给僧人们去吃顿好的,其他的,就没什么交代了……那我们陈家……”

  …………

  快过年了,这几天有点小忙,人到中年,好惨啊,很多事躲不开,会尽力更新,努力,奋斗。


  (https://www.bsl88.cc/xs/2985672/64308816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