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唐朝贵公子最新更新 > 第五百五十六章:天赐之地

第五百五十六章:天赐之地


  高昌国的反应,显然引起了朝野的震怒。

  叫你来不来。

  不来居然还敢备战!

  这是啥意思,这是挑衅哪。

  每个时代的挑衅都是不一样的。

  若是在汉武帝的时候,你瞎咧咧两句就是挑衅。

  倘若到了南宋,可能你兵临城下了才能作数。

  可在大唐,显然这种备战的行为,和挑衅已经没有什么区分了。

  一时之间,群情激愤,当日便有吏部尚书侯君集和兵部尚书李靖请求出兵征讨。

  而此时的李世民,钱粮充足,兵多将广,自然而然在这求战心切的气氛之下,也有了征伐高昌国的打算。

  于是李世民连日召文臣武将入文楼商讨军机。

  过了几日,又召陈正泰觐见。

  见了陈正泰,李世民却是道:“正泰的气色很好,显然是心宽得很。”

  话里隐隐有陈正泰这几日又不知去哪里躲懒的意思。

  陈正泰倒是坦然地道:“儿臣在太平盛世之中,又有圣君在朝,天下大定,心宽是免不了的。”

  言外之意却是……这不怪我啊,谁让皇帝这么圣明呢,大家都没事可干。

  站在一旁的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和李秀荣数人,又有李靖和侯君集在侧。

  诸人听罢,为之莞尔。

  李世民方才本有些许的责备之意,可随即烟消云散,却显得颇有几分尴尬:“你是上卿,也不可成日游手好闲,该为君分忧。”

  草草的说完了这番话,便算是圆了场。

  陈正泰心里却想,话是这样说,皇帝看着他懒惰,固然有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可换个角度来看,若是他每天勤勉,朝中的事什么都来插一脚,这岂不就成了喧宾夺主了?

  李世民对陈正泰可以说是十分的放心,哪怕陈正泰总能化腐朽为神奇,门生故吏开始遍布朝野,他也依旧不觉得陈正泰有什么企图。也正是因为李世民看穿了陈正泰的性子!

  这种人,送他皇帝宝座,只怕他也要躲起来呢!

  李世民随即微笑道:“诸卿已经议定,预备征伐高昌。你们陈家,乃是河西之主……”

  陈正泰就立即打断道:“陛下……不是我们陈家是河西之主,陛下具有四海,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这河西,乃陛下的疆土,陈家不过是世代替陛下藩守河西之地而已。”

  李世民心里忍不住地说,这家伙,怎么说话就是这么让人舒服呢。

  虽然这一切只是理论上,事实上,那河西之地,包括了朔方,朝廷都没有染指半分,从未真正进行管辖,甚至连官吏都没有委派一个。一切都凭陈家做主,可至少名义上,陈正泰还是很给李世民面子的。

  李世民颔首道:“卿家不必细究这些。”

  陈正泰则是无比认真地正色道:“这是大义,所谓名正才能言顺,可不是旁枝末节。”

  李世民叹了口气,随即道:“好吧,朕让你们陈家,世代藩屏河西之地,这河西之地与高昌国为邻,朕打算用兵高昌,不知你有什么建言?”

  陈正泰便道:“陛下可还记得当初的许诺?当初陛下说过,这关外之地,统统让儿臣来拿主意。儿臣掌朔方、河西的征伐、邦交事宜。”

  李世民道:“这些,朕当然记得。只是此次,高昌欺朕太甚,朕不打算轻饶他们。且诸卿群情激愤,纷纷请战,朕以为,士气可用。”

  陈正泰瞥了一眼李靖和侯君集。

  这两位将军,都已成为了尚书了,一个掌兵部,一个掌吏部。

  显然这个时候,都不甘寂寞。

  不过大唐的臣子们,没有太多的文武界限,在朝做尚书,出关做将军的大有人在。

  李靖自不必说,早就磨刀霍霍了。

  而侯君集显然这一次更为热衷,以内对他而言,现在皇帝对他已经开始渐渐的疏远,虽然还没有撤掉他的吏部尚书,可无论他身居什么样的高位,倘若失去了皇帝的信任,身败名裂,也只是迟早的事。

  此次,他显然是想立下攻灭高昌国的功劳,利用这大功,换取李世民对他的刮目相看。

  因此,这一次他请战的态度最是强烈。

  因而,大家都盯着陈正泰,陈正泰毕竟是实际上的河西主人,一旦用兵,大军肯定要途径河西之地,到时少不得也需河西之地来供应粮草。

  陈正泰见众人都盯着自己,却是一字一句道:“儿臣以为,不必用战争去攻灭高昌,只需略施小计,保管这高昌拱手来降。”

  “什么?”李世民惊异地看着陈正泰:“什么小计?”

  “荒谬。”侯君集有些急眼了。

  对侯君集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是他能在陛下面前表现自己忠诚的最好时机,一旦错失,不知还要多久才能等到了。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道:“国家大事,岂能儿戏?用区区的略施小计,就可以屈服高昌国吗?高昌的君臣,个个桀骜不驯,他们世代在西域之地,以刚强而著称,朔方郡王此言,是不是有些儿戏了?”

  侯君集的理由很简单。

  高昌国不是这么容易屈服的,当然……这也是实话。

  这些汉朝时的遗民,驻守在西域,中原大乱之后,他们犹如沙漠中的绿洲一般,在四面都是胡人的险恶环境,没有中原王朝的支持下,依旧坚守!

  虽然高昌国已经历经了数个王朝,分别被不同姓氏的人所统治,可大汉的国体以及语言,还有汉人们的血脉却是一直都留存了下来,这可是足足的坚持了数百年,数百年来,从不曾被胡人所攻灭。哪怕在最险恶的环境之下,也依旧深深扎在西域之中。

  但凡他们的性情,有一丁点的软弱,如何能坚持到现在?

  侯君集认为,对付高昌国,单凭招抚,是绝对没有效果的。

  陈正泰则瞥了侯君集一眼。

  他很清楚,若如历史上的侯君集发兵高昌,会发生什么。这侯君集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大军过处,四处劫掠,杀戮百姓,对于高昌而言,就是一场十室九空的兵灾!

  到时就算是拿下了高昌,得到的也不过是一座座空城而已。

  遗留下来的高昌百姓,本是和大家同一血脉,可经过了这样的征战之后,只怕也对大唐恨之入骨了!

  在这绵绵恨意之下,这些本是一直坚守汉人道统的遗民,会迅速的进行胡化,自此之后,大唐得到的不过是一个都护府的空壳,却再没有人自称自己是汉人了。等到大唐开始收缩,西域之内,便再看不到汉人的踪迹。

  陈正泰倒没有动怒,而是淡定地看着他道:“那么侯将军意欲何为呢?”

  侯君集则是看向李世民道:“陛下给臣三万精兵,半年之内,必破高昌。陛下,高昌侮辱大唐过甚,当初便勾结过突厥人,而今陛下召其国主不至,桀骜不驯至此,若是朝廷不立即发兵,只怕要为天下人所笑。”

  李世民颇有些犹豫,想了想,看着陈正泰道:“你这略施小计,需要多久时日?”

  “三个月。”陈正泰正色道。

  “三个月……”李世民一时恍惚。

  他背着手,来回踱步,而后道:“不妨就如此吧,朕命侯君集为招讨高昌大总管。朕给你三个月的时间,若是三个月之内,你一事无成,侯君集将军便立即进兵,如此,也好让侯君集有三个月时间准备,你看如何?”

  陈正泰心里想,我是说三个月,可我特么的说三个月,是因为侯君集说只需半年啊!

  特么的……

  可是话都说出来了,他还能怎样,此时也只好硬着头皮接下了,陈正泰道:“那么儿臣即刻赶往新宁,只是……能否请陛下……恩准天策军随儿臣一道去?儿臣倒是不打算用兵,就是想要……想让天策军出关去见识见识,留在这长安,操练的久了,他们也烦闷得很。”

  李世民笑了:“原来你是想要讨要天策军的,这天策军是你的宝贝,也是朕的宝贝,朕还靠他们做仪仗呢。”

  说实话,让天策军做仪仗真的很好用。

  这些家伙们队列整齐,个个虎背熊腰,气势如虹,皇帝出行在外,单看着仪仗,便能让人产生敬畏之心。

  李世民随即道:“不过你开了口,朕能不允吗?就随你去吧。”而后,李世民突然拉着脸,带着肃然道:“只是……你记住一句话,天策军,不容败!”

  这是一个警告。

  朕不管你想做什么。

  但是天策军绝不容许打任何败仗,这不是军事问题,是政治问题!

  陈正泰心里想,想当初皇帝赐新军为天策,他还以为得了便宜,现在看来……反而成了累赘了。

  他心里唏嘘着,却还是乖乖的应下来了。

  不管如何……自己只有三个月,必须要拿下高昌。

  那高昌国……据闻现在征发了十五岁以上的男丁,招募了六七万军马,可谓是磨刀霍霍,就等大唐出兵了。

  显然……高昌国这等丧心病狂的战时体制,还是很令人敬畏的,当然……其实也可理解,处在西域,四面都是仇敌,想要保存,只怕这数百年来,实行的都是这等耕战体制。

  既然事情有了决议,陈正泰领命而去。

  那侯君集倒也心满意足。

  毕竟皇帝也只给了陈正泰三个月的时间,这三个月时间,也足以他奉旨召集军队,开赴河西,做好征伐高昌的准备了。

  就看那陈正泰能否三月之内拿下高昌了。

  侯君集也领了命,前去准备了。

  李世民看着余下的众臣,若有所思地道:“三个月……三个月的期限,朕是不是有些苛刻了?”

  房玄龄在一旁微笑道:“陛下……既然这是朔方郡王自己主动请缨,便谈不上苛刻了。”

  这时间可是陈正泰自己订的,怨得了谁?

  李世民颔首,目光则是留在了李秀荣的身上,忍不住道:“正泰是该找点事做了!男儿大丈夫,哪有家中妇人尚且为君分忧,自己却躲在家中游手好闲的?朕看着就生厌,送去河西……好好磨砺去吧。”

  …………

  天策军上下,已是欢呼一片。

  每日在这宫中卫戍和操练,早让他们受不了了,因而等旨意下来,在欢呼雀跃之后,随即便准备开拔。

  浩浩荡荡的军马,带着无数的军资,当日出发。

  众人至车站,在车站里,早就调配了几辆蒸汽火车,预备运送他们。

  现在铁路线疯狂的铺建,前往朔方的铁路线已大致贯通。

  而朔方和西宁的铁路,则两头并进,正在修建路基。

  朔方和二皮沟之间,毕竟当初铺设木轨的时候,早已修了路基,唯一做的,就是将木轨替换成钢轨罢了。

  因而,进程很快。

  反观这朔方和西宁,难度就大了许多,工期的难度也是极大。

  这天策军需先抵达朔方,在那里,一路朝西进发。

  当然……好处就在于,因为沿途都有大量的工地,提前让人在沿线储存一些粮食,足以让这天策军上下,可以就地进行补给,不必担心需要大量民夫携带补给的问题。

  除此之外,随军的马匹也是足够,可以确保快速行军。

  反正这些皮糙肉厚的家伙们,苦头吃惯了,不至有人掉链子。

  而陈正泰则带着护军营,次日出发了。

  他决定带着武诩同往,关于这一点,李秀荣是支持的,李秀荣知道此次夫君难得出一趟远门,难免还是有些担心。而武诩的能力,李秀荣已有见识了,让武诩跟着他的身边,偶尔出谋划策,夫君可以早一些回来。

  因而李秀荣直接给武诩准了三月的假。

  到了二十日之后,陈正泰便已抵西宁。

  他这算是第一次出关,眼看着这关外广袤的土地,也不禁为之震惊。

  其实在上一世,陈正泰是去过蒙古的,在后世,蒙古更多的是荒漠为主,虽然一直都在治沙,可那种荒凉,却依旧让人触目惊心。

  可是在这个时代,草原却是另一番景象,无数的青草茂盛,那南北朝时期的诗文里,曾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句子,说的便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那风吹到草的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若隐若现。

  其实这诗句,讲的就是朔方一带的风情。

  后世的朔方,砂石和黄土裸露,可在这个时代,雨水充沛,草地茂密的生长,这草原壮丽富饶,与后世相比,可以说是完全的两个世界。

  陈正泰虽也知道唐朝时候的草原和后世的草原不同,可真正见到这样的景象,却还是震惊了。

  等到了河西之地时,沿途所见,也不似后世的甘肃一般荒芜,依旧是四处青草,虽无高大的树木,水土却是丰美,甚是壮阔。

  快抵达西宁的时候,需途径崔家的一大片土地,在这里……崔家已经开始建起了高大的坞堡。

  在这一片坦途之中,巨大的汉家形制的堡楼让人远远望去,不禁心旷神怡。

  坞堡之外,是开辟出来的无数良田,他们挖了许多的沟渠,将水引至土地上进行灌溉,而后开荒,耕耘,随处可见的是风车,大量的牛马,被驯养成耕畜。部曲的房子,则以村落的形制,围绕着那巨大的坞堡四散开来。

  而在这里,陈正泰受到了殷勤的款待。

  那崔志正居然带着一行族人,在途中等待陈正泰的车驾,来和陈正泰见礼。

  陈正泰惊诧的看着崔志正:“崔公不是在长安吗?”

  崔志正笑道:“当初让人去上书请高昌国国主来朝,我就晓得战事要起了,所以率先出发,到了关外来,就等着我大唐的军马从这里走过去,杀入高昌国呢。只是万万想不到,殿下居然亲自来了,你我能在此相见。”

  陈正泰看着这老狐狸,心里不免的想,只怕这个时候,这老狐狸正准备卷起袖子来,协助出征的大军呢,到时候,等大军攻入高昌,崔家也跟着分一杯羹。

  要不要这么激动?

  陈正泰便道:“陛下准我来应付高昌国的事,我一路过来,这沿途都是崔家的土地,见许多麦子都要熟了,还有大量的土豆地,似乎也要收获,看来……你们崔家今年要大丰收了。”

  “哪里的话,现在粮食不值钱。”崔志正笑了笑道:“只是靠这些粮,勉强养活族人和部曲糊口罢了,那棉花才值钱。殿下,既途经了崔家,怎么有过门不入的道理呢?就请殿下至寒舍来,喝一杯水酒吧。”

  陈正泰心里想,这家伙真是三句不离开棉花啊!

  想那高昌人也是可怜,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陈正泰倒没有拒绝,道:“也好,正好去你家的坞堡里见识见识。”

  崔志正满面红光,其实……他也是第一次来河西,起初的时候,以为这里很荒凉,可真正到了,却发现这里在崔家的经营之下,已不亚于关中了。

  他完全可以想象到,假以时日,在这一片新的土地上,崔家将焕发新生,西宁崔氏,依旧将延续百年、千年、万万年!

  


  (https://www.bsl88.cc/xs/2985662/62567107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