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七八章 斗剑选拔重灵魂
在肉眼难见的行星高轨道,八颗小天体被正八面体(菱形宝石形态)的太阳帆包裹。彼此之间又以轨道相连,形成正六面体(立方体)的八个点。而每一个点,又有一条轨道直通中央核心。
这就是最新打造的工业基地的外观,名字就叫立方体。
与格雷迪厄斯比,它自然显得有些小只,实际上却是总计能容纳百万人劳作的工厂联合。
当然,这里并不真的需要百万工人工作,而是全自动化流水线。
由于能量廉价,许多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纯属败家的操作都可以当做常规。
比如说利用短距星门传送资源。
格雷迪厄斯所在的恒星系,有气态星,也有其他有色金属矿产星、以及冰冻星球、小行星。
正常情况下,就算有星门,也不舍得用之运送这类常规资源。
因为得不偿失,星门开启一次的能耗非常巨大,并且每次开启,星门自身也是有损耗的。一般来说,只有类似潘多拉星的难得素(阿凡达)之类的稀有矿,才有星门运输的价值。
可科技昌明的一定程度,能量极度廉价,常规物资也可以星门运送。
实际上,科技符合水桶效应,最短的板总是会成为制约科技整体水平拔高的问题点。
反之,当能量廉价到可以用星门运送常规物资而不心疼,其他方面的技术,比如说微观科学等等,同样高明到了近乎于神的地步。
质能转换技术彻底成熟,只有有能量,或物质任何一种,就可以转换为另一种,分子构建,甚至是原子构建,直接以能量粒子生成所需的材料。
有着这般技术,哪里还需要星门运常规物资?
不过,战锤40K宇宙是伪科幻、真玄幻的世界。这就导致有些尖端科学技术,不适合在这个宇宙运用。
因为即便是实体宇宙中,也散溢着超凡能量,无法规避。而越是尖端的科技,达成的条件也往往越是苛刻。多了超凡能量的干扰,质能转换便容易出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说科技,在超凡世界没前途的一个重要原因。走不到真正的极致,超凡比之更有逼格。
立方体工业基地本身也生产资源和能量,太阳帆和连接轨道,是借鉴了艾尔达灵族的灵骨技术的,轻盈却又坚韧,且利用太阳风、以及宇宙射线、能量粒子的效率达到了某种极致。
资源充沛,工业母机不断的自我复制,形成规模后,3D打印就开始了。
虽然设计最终的产业转让,凯恩没有上更先进的全息打印,但成熟的3D打印体系,照样效率不俗。
关键是这类设备,有着化繁为简的特点,只问产品规格,不问具体内容。从锅碗瓢盆到飞机大炮,都能打印,具体将打印生产线,分成大、中、小、微、巨,五个型号,也就够了,生产什么,将相关信息资料录入,原料供应更换,便OK。
这样一来,产品类型齐全的超级工业基地,看起来就跟老式的网吧般,秩序井然,或者说千篇一律。
适当的机械臂,再加上多功能机器人,自动生产线便齐全了。涉及运算、信息的部分,全部都是量子通讯式的点对点管理,立方体核心的超算机基站,便足以应对所有运算方面的工作。
由于进货和出货全部都是通过星门,因此从外部,看不到任何物资和人员流通。立方体就那么在高轨道上卫星一般,孤零零的绕着圈子。
这样其实也挺好,大大降低了星港、码头之类存在背景下的常规人、物流通的隐患。
成熟的星门技术,本身就配套安检体系,安全度很高。
而在罗德里格斯等人的眼中,见到是凯恩的麾下,在短短几十分钟里便建造起一个外形颇有些科幻的镜子金字塔建筑,然后便开始源源不绝的从里边往外运送各类物品,仿佛那不是个建筑,而是个聚宝盆!
“失联两千年,帝国的科技,已经昌明到了这般地步了么?”罗德里格斯等人啧啧称奇,同时以艳羡的目光看着凯恩及随行人员。
然而,帝国各大机构的代表却心中酸涩:“羡慕凯恩就对了,别捎带我们,我们也是看玄奇的土鳖……”
最先造出来的,是用于考核并诞生‘斗剑士’的设备。
斗剑士便是帝国驻格雷迪厄斯防卫军自己的暴风兵。
凯恩选兵,可以说是只看灵魂。身体素质什么的,以他掌握的生物科技的高度,培育各种类型和强度的战兵,说是易如反掌也差不多。
于是,格雷迪厄斯的大头兵们,开始了神奇之旅。
他们被告知,参与考核前,为了尽可能的测试出真实水平,都会被要求服下特制的药物,这药物能够让人获得最充分的睡眠,并协助调节人体机能,使得参与考核的人能保持最佳状态。
由于并不是自愿报名,而是全员考核,资格获得。
至于获得资格后,是否愿意成为光荣的斗剑士的一员,则凭个人意愿。
就连军官,也有成为斗剑士军官的相关考核。甚至炊事兵之类的,也都会参与。无非是分批次,有先后。
而实际上,真正的测试,从服药之后就开始了。
当然,也包括排查鸡贼混种的程序。
以罗德里格斯的独立团为例。
士兵们先是放了两天假,解决私务,写写家书什么的。随后就是服药就寝。
这药其实并非让人睡的香甜,而是配合测试设备的用药。
士兵们以为美美的睡了一觉,第二天精神倍爽,开始迎接考核。
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醒,而是在与梦境桥接的虚拟世界中。
这个说是灵魂出窍可以,说是意识上传也行,总之,醒的只是意识,不包括躯壳。
很快,考核便开始了。
考核的第一关,有个名堂,叫艰难选择。
也就是通过一连串的二选一,连鉴定一个人的三观、性情、心态。
这个关隘,很像凯恩当年玩过的一款叫做‘列车问题’的游戏,只不过因为有虚拟世界打底,简单的列车问题,被一系列的事件取代了,让人身临其境,宛如真实遭遇。
‘列车问题’给出的选择本身,是偏哲学向的,并且也不会给人太多的思考事件,必须在几秒钟之内,就做出抉择。
而如今考核,也差不多。
举例几个列车问题,这个游戏的大概意思是,一辆列车高速行驶,由于失控,必然会轧死一些人,而为列车换道的电控扳道器由你掌握,具体要怎么选。
选择一:
A总是能按照计划工作的工作人员1人。
B总是不按照计划工作的工作人员5人。
选择二:
A按照计划来视察的领导1人。
B被强迫加班的员工3人。
选择三:
A迷路的两个大人。
B迷路的一个小孩。
选择四:
A被通缉的越狱者一人。
B动物园逃出来的熊五头。
选择五:
A弃婴一人。
B被家族遗弃的老人五人。
选择六:
A丢弃孩子的父母两人。
B抛弃老人的家族成员十人。
诸如此类,而且是越往后,越考验人性。
比如,一亿美元和一个普通人二选一。你的朋友和远比你朋友优秀的人二选一,先进的医疗机器一台,普通的医务工作者五人。
也有一些让人感到略古怪的。比如超高性能的试验机器人一台,已量产的性能一般的机器人五台,等等。
最恶趣味的是,一系列的选择的最后,游戏告诉你,你的选择,决定了最终会是什么人、什么物被装进星船。
这个星球即将毁灭,你将与你选择的人和物一起,踏上宇宙逃难之旅。
而在这场漫长的冒险旅行中,与什么人互动,以及有怎样的物资可用,就看你之前怎么选了。
由于是游戏,不但问题密集,也显得为了提问而提问。
而凯恩让米兰达操刀的考核试炼,则将类似的问题尽可能的融入事件中,并根据考核者的选择,具体安排下个选择的相关剧情。目的就是逼真。让当事人以为,这就是自己亲身经历的。
这既是一场考验,也是一次洗礼。
分数及格的,才有机会进入下一关。
第二关,则是考验战斗灵性。
这在凯恩看来,也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这个环节,主要是挑出那些在战斗方面特别有天赋,和特别缺乏天赋的。
这也似乎凯恩一直以来的习惯。
电影演绎的斯巴达三百勇士中,李奥尼达为了团队阵列的战术统一性,不接受个人战力不弱、但畸形的艾法尔特斯。
凯恩则是上下一齐裁,不要累赘,也不要英雄。
当然,在斗剑士的选拔上,并没有过于严格的必要。那些有天分的并不会真的被踢出斗剑士,而是作为尖兵使用,就像反恐小组那样,6-8人,各自有一手绝活儿,执行特别任务。
而斗剑士这个团队,则是相较于普通大兵全面上一个台阶的精锐,但仍旧没有脱离兵的范畴,仍旧是强调信念、纪律、组织。
‘牺牲’也确实是非常棒的品质。但凯恩却并不刻意鼓励。
或者说,他骄傲的认为,他统帅的人类部队,不靠鼓吹牺牲,来赢得胜利。毕竟这种做法本身,一不小心就会偏转到邪教洗脑那一套上。
至于他统帅的战虫,又或其他傀儡军队,本身就是兵器,其为了完成任务,不惜身世的作为,是职责、是程序,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牺牲。
牺牲更是一种高尚的觉悟,也是违背生命本能的无奈。它高贵的点,就在于理性和感性,战胜了本能,最大限度的奉献小我。这是属于有自我意识的智慧生命的荣耀。
凯恩认为,任何带有引导、蛊惑性质的非自觉式的牺牲,其实都是这个概念的一种亵渎。是一种利益化的驱策和欺骗。
从帝国防卫军的角度看,罗德里格斯的独立团,人员编制可以说是中规中矩。
帝国防卫军的编制,十人为一班,二至五个班为一排,二至六个排为一连,五至是个连为一团。没有营级。
而独立团都是取中,三个班为排,三个排为连,三个连为团,这样一来,倒是跟阿斯塔特修士们的战团人数差不多。
阿斯塔特修士是十人一队,十队一连,十连一战团。
也就是说,独立团林林总总算下来,是千把人。
当然,这是指作战人员,非作战人员是这个的1.5倍。
两千五百人左右的独立团,最终通过考核,并愿意成为斗剑士的,是两百六十多人。
差不多10:1的比率,凯恩认为已经不低了。
而排查出的鸡贼混种,则有三十多个,其中过半混成了士官,最高职务的,一个是少校参谋,一个是上尉连长。
这可够触目惊心的,毕竟即便不太懂军事的人,也能想象的出在军队这种讲究服从的群体中,这样的两个职务,如果诚心搞事,能释放多大的破坏力。
凯恩甚至认为,虫群的入侵,怕是已经迫在眉睫。
因为基因窃贼们不计个人和组织荣辱,一切以迎接王师大业为出发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不是行动在即,它们是不会过于多的掌握一线实权的。
而更习惯曲线救国,比如走太太路线,在官员或富豪的家人身上作文章,从而获得足够强的影响力,在需要的时候,安排自己人迅速掌握实权。
要知道间谍安排的越多,暴露的几率就越大。一旦被人类发掘,往往会惊动有关部门,持续追查,会很麻烦。
也只有虫群入侵在即,需要尽可能多的掌握实权,关键时候才好发力,才会亮一个偏远驻军,都混进来这么多奸细。
可以说,真要让这些潜伏者顺利发作,独立团瘫痪数日,甚至哗变内乱,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凯恩忍不住思索。毕竟按照他掌握的先知信息,这个年份,并未发生过虫群入侵事件。
“难道是因为帝国与格雷迪厄斯的隔绝,所以官方大事记没有记载?又或因为某种原因,虫群这次没能成行?”
他本人更倾向于后一种可能。毕竟依照他对目前格雷迪厄斯人类的战力的了解,虫群只要来了,就没有输的可能。
毕竟这里的人靠自己连重力井都无法跃出,虫群轻松就能获得制轨权,然后就是进退自如,只冲这一点,格雷迪厄斯人类就无援必败。
可若人类败,那就不是官方大事记有没有记载的问题了,而是这颗星球会被虫群啃成不毛之星,也就没有后来的格雷迪厄斯了。
凯恩也没办法解释原因。只能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相比于相信先知信息,他更愿意相信自己的见闻和分析。
按照基因窃贼表现出的活跃,他认为虫群已经入侵在即。
那么,就要按照虫群随时会杀到的情况来做安排了。
他联络米兰达,让不周山号全速开启建设模式,建立更多的生产线。
这既是为了制造更多的作战兵器,应对可能发生的大战。同时也是为了迅速消化这个恒星系的资源。
第一秩序先一步将恒星系的资源消耗光或聚集起来。泰伦虫发起战争,就只能拉长补给线,甚至靠着消耗自身储备来作战,以期能在胜利后,将消耗补回来。
而不管是哪一种,都等于是此长彼消。
如果时间够,他甚至可以尝试制造戴森球,除了对应格雷迪厄斯的那部分太阳光热,其他完全被罩住。让恒星变成一颗持续释放微弱版毁灭射线的死星(星球大战的那颗)。
若做到那一步,虫群就得事先贴更多的储备,来发动战争。那么以虫群的简约思路,是会执着于自己的计划,还是因算账后觉得利润低,而放弃格雷迪厄斯呢?
凯恩知道,不能将己方能否避过战祸,寄托于敌人的仁慈上。那太被动了。
但他还是希望虫群选择放弃格雷迪厄斯,不是为了格雷迪厄斯上数以亿计的人类,而是担心虫群的横冲直撞,提前惊醒太空死灵。届时人类被夹在两者中间,就真的会焦头烂额了。
“火力,更多、更精准的火力!”凯恩向来是火力至上论的支持者,什么这个那个,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倾泻尽可能多的能量。
如果将恒星百亿年计算的寿命说散发的光热,都在极短的时间内朝着一个方向释放,那么人控伽马射线爆这样的超级武器,怕是牺牲也不愿意正面挨揍。
当年,星神为什么那么强横,还不就是祂们的能量吞吐效率高么。以恒星能量为生的这些存在,每一个的全力攻击,怕是都能达到阿巴顿第十二次远征的噱头,行星杀手毁灭行星时的主炮轰击效果。而就是靠着一次次使用这种超凡蛮力,让技术很牛掰、也很全面和花俏的古圣一族都饮恨灭族。
于是随着凯恩的下令,榨骨计划开启,格雷迪厄斯的行星同伴们开始倒霉了。
与其被可能到来的虫群在未来榨干,不如现在就被我榨干。怀着这样凶狠思路的凯恩,全力以赴的开始种田。
为此,他甚至建立了连通库尔纳的大型星门,并通知北斗星区那边,赶制设备,然后送过来。
毫无疑问,就规模而言,这已经超出了当初的窗口世界库尔纳的营建。
结果由于动静太大,引来了原本概率不大出现的敌人,混沌,和欧克兽人……
(https://www.bsl88.cc/xs/2978470/55290483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