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扛着AK闯大明完整版 > 第586章 崇祯禅位,行文天下(第五更,为盟主天忉酬勤加更3/3)

第586章 崇祯禅位,行文天下(第五更,为盟主天忉酬勤加更3/3)


  皇极殿内,崇祯一身龙袍,苍老的面庞盖不住二十年来身为帝王的威严,老而弥坚,不怒自威。

  今日崇祯将要宣布禅位诏书,本来他心情还不错,可眼睛往殿内瞄了好几次,愣是没发现刘鸿渐的身影,崇祯立马便把脸拉了下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内阁首辅李邦华、次辅范景文当先跪倒,他们知道属于崇祯皇帝的时代即将终结。

  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崇祯手底下为官,虽说他们对于崇祯的某些决议持反对意见,但是凭良心讲,崇祯确实是大明近百年来最勤勉的帝王。

  一个多月不见,当他们再次看到崇祯那苍老的脸时,心中竟再无一丝芥蒂。

  这个皇帝的一生,经历了大明最困窘的年月,但他们敢发誓,这个皇帝是绝对是最希望汉人天下得以延续、最希望朝廷能度过劫难、最希望大明能中兴的人。

  “众卿平身!”崇祯苍老的声音响彻大殿,浑厚而悲怆。

  “诸臣奏事!”司礼监掌印太监一声高吼格外嘹亮。

  “陛下,臣冒死以闻,禅位乃我朝三百年从未有过之事,还望陛下三思!”首辅李邦华第一个拜倒,郑重的再次规劝崇祯。

  “望陛下三思!”满朝文武就好像事先商量好似的皆数跪倒,希望崇祯收回成命。

  崇祯摆摆手,示意朝臣们都起身来。

  “尔等觉得,朕还有多少时日可活?”崇祯微微笑着道。

  倘若大明是三年前的大明,崇祯定然是心有不甘、畏死而惧见泉下先人。

  但现在不一样了,内忧外患几近消除、国库充盈、百姓有可果腹之粮、官员有报国之心……

  一切都在慢慢的变化,向着中兴的方向前行,向着崛起的方向挺进。

  上天垂怜,赐给大明如此英才,驱除鞑虏,攘外安内,他还能有什么不甘呢?

  “陛下上承天命,上天必然会护佑陛下龙体康健!万望陛下三思!”殿后头督察院一个御史突然提高了音调道。

  只是这声音显得格外突兀,有拍马屁的嫌疑。

  古往今来,如这等禅位之举,必然都要几次三番的推脱,即便知道事情已经成为定局,依然还要给天下人做足样子。

  朝中内阁几位大臣都知道崇祯心意已决,而且说的也都是大实话,只是他们几个重臣都还没再次谏言呢,你一个小小的御史插什么嘴?

  这厮说完,大殿内突然却又变得沉静起来。

  内阁成员不开口,朝臣们都在想着要不要继续劝谏,而崇祯则一直瞄着皇极殿大门口。

  本来嘛此番上朝就不是为了处置国事,百官们也都心里跟明镜似的,没有自讨没趣的去奏事,都在等着崇祯宣读禅位诏书。

  片刻之后,神武的安国郡王刘鸿渐终于姗姗来迟。

  “陛下,臣来晚了,臣有罪!”刘鸿渐走到武臣的班头当即跪倒。

  天底下如刘鸿渐般敢在这样的场合还迟到的,绝对是天字第一号。

  毕竟拿着人家的工资呢,上班迟到还被老板老板抓了个正着,刘鸿渐也觉得不太好意思。

  “平身吧!”崇祯轻轻叹了口气,一反常态平和的道。

  刘鸿渐顿时如蒙大赦,走到武臣班头躬身站好,崇祯挥挥手示意王二喜可以开始了,王二喜从御案后取过早已拟好的圣旨。

  “圣旨,诸臣听旨!”王二喜上前两步展开圣旨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乾道统天,文明于是驭历,大宝曰位,宸极所以居尊。

  在昔勋华,不昌厥绪,揖逊之礼,旁求历试。

  三代以降,天下为家,继体承基,裔嗣相袭。

  故能孝飨宗庙,卜世长远,贻庆后昆,克隆鼎祚。

  朕嗣守祖业十有九年,深念上帝涉降之威,祖宗托付之重。

  然朕为民父母,不得而卵翼之,民为朕赤子,不得而襁褓之。

  所以使生民罹难贼手,蹈水火,骸积成丘,皆朕之过也。

  加赋多无艺之征,预征有称贷之苦,使生民无粮米度日,又朕之过也。

  使民日月告凶,旱灾存至,疫蔓为殃,上干天地之和,下丛室家之怨,而至大厦将倾。

  所赖宗祖庇佑,降贤良而挽狂澜,所赖诸臣同心同德,将士勇不畏死,雪耻而除凶,方续大明薪火。

  皇太子慈烺,久叶祥符,夙彰奇表,天纵仁德,智略机深。

  监国数月以来,上至公卿百官,下至生民商贾,莫不称意。

  故今传皇帝位于慈烺,所司备礼,以时册授。

  另安国郡王刘佑明,英图冠世,妙算穷神,伐暴除凶,无思不服,实为大明三百年未有之能臣。

  念及太子慈烺未及弱冠,敕命安国郡王刘佑明,摄政三年,一应朝事,不得佑明之允,不可行之天下。

  夫政惟通变,礼贵从宜,利在因民,义存适要。

  条章法度,不便於时者,随事改易,勿有疑滞。

  昔汉祖拨乱,身定大功,群臣推奉,光宅帝位,而事父资敬,五日一朝,备礼尊崇,号称太上。

  朕方游心恬淡,安神元默,无为拱揖,宪章往古,称谓之仪,一准汉代。

  庶宗社之固,申锡无疆,天禄之期,永安勿替。

  布告天下,咸使知闻。

  钦此。”

  圣旨很长,崇祯先是言明大明得朝之正,而后言明国朝历经动乱,皆是因他之过,刘鸿渐听得心中甚是难受。

  小冰河降临,数十年来北方大旱大寒,大明的积弊已经三百年,积重难返之下,这哪里又是一个人的过错呢?

  圣旨宣读完,大殿内足足静了十息,众臣们都在消化圣旨中的要义,虽早知崇祯要禅位于太子,但这道禅位诏书还是让众臣们震惊不已。

  尤其是安国郡王刘鸿渐摄政三年,大明朝三百年更是从未有之。

  崇祯的意思是,太子年十七,三年之后年及弱冠,方能亲政。

  但朝臣们不这么想,崇祯继承大位之时也是十七,何以到了太子这里,必须等到二十呢?

  而且一应朝事,不得佑明之孕,不可行之天下,这就更让群臣如鲠在喉了。

  若是放在后世,这不就是一票否决权吗?

  PS:行者寒寒,有债必还,欠下的寒寒都记在心里呢,只是最近由于诸多杂事,实在是心力交瘁,稍后寒寒开个单章简单说一下吧。

  


  (https://www.bsl88.cc/xs/2971155/45863811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