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9章 土地革命
皇帝开了个头,接下来大家讨论都很热烈。
从一丁授田百亩,到现在提出一户分地百亩,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改变。授田数确实大大降低了,但实际上过去也没有能够真的做到每丁授田百亩。
以大业五年的天下疆界算,全国也不过八亿亩地,而当时户就八百九十一万户,人口四千六百零二万口。北方人口占百分之七十一,南方人口占百分之二十九。
这里面还没算上奴隶、僧道、贱籍,以及一些隐户逃丁等,故此一户百亩就要近九亿亩地了,而实际上,天下的田地,有许多是属于皇家以及朝廷的公田,另外贵族官员豪强地主们也占据了大量私田。
所以除掉这些,真正能均田的地,估计也就一半多点。
许多地方,一丁连二十亩的永业田都分不足。
隋朝时是以均田制和租庸调为基本国策,征税基础是丁,故此对户籍和丁口抓的极严,这也是隋初三百万户,很快就飞增到近九百万户的根本原因所在。
但隋朝户籍虽然统计的好,可隋朝有许多不课户不课丁,隋朝真正纳税服役的丁口其实不多,朝廷官方统计,四百零一万丁纳绢,四百九十万丁交布,总课丁也才八百多万,基本上平均一户才一个课丁而已。
故此隋朝时的正税,一年粮食收入三千三百万石不到,绢帛四百万匹,麻布六百余万端。
而现在皇帝说大秦要改人丁授田百亩为每户最多限田百亩最低每丁十亩,这就是巨大的变化了。
除了奴隶,只要是入籍的大秦子民,皆可分田授地,最低一人十亩,不论男女老少,最高一户百亩地。
大秦现在户籍统计有一千二百余万户,人口八千多万。其中奴隶有一千余万,以及归化的蛮夷一千多万。
除去奴隶不算,还有七千多万人口,每口最低十亩地,意味着最少要七亿多亩地了,再加上皇庄、公田、还有贵族官员豪强地主们的私田,以及各地的军田、职田等等,那就要十几亿亩地。
所以确实必须把中原的人口迁移一些到边疆去,毕竟边疆地多人少。
中原真要分起来,有的村子按口分,一人可能一亩地都分不到,所以必须动员移民。
在这个农耕为主的时代,没有自己的田地,就始终解决不了温饱,脱离不了贫困。老百姓若是连自己的温饱都解决不了,又如何为朝廷财政做贡献呢?
“对于贵族官员地主们的私田,要进一步限额,中原地区的田额必须限死,还要再加上一条,百姓分授的永业田,只允许本村村民之间买卖。”
“圣人,这一条是不是太过了?”
“朕以为很合适,若是放开这个口子,中原之地的耕地用不了多久,终究还是免不了被豪强大户们兼并,故此朝廷不能松这个口子。想买田置地,也可以,但是只能放开南方以及边疆地区。”
“人均不足十亩地的地方,都要动员一些百姓迁移。优先把土地最少的地方人口迁移出来,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人口众多的北方地区,要改变人多地少的困境,要让每个百姓都起码有十亩地的基本保障。”
人多地少,终究免不得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如何调剂这个矛盾,就成了治理民生的根本。
“故土难离啊,给百姓在边疆一户就是授二百亩地,每人给十亩永业田,他们也未必愿意放弃现在这个一家只有一二十亩地的家乡啊。”
“舍不得离也得离,这不仅仅是要让百姓脱贫步入温饱,也是朝廷的百年安稳大计。要不然,新打下来的百济、林邑等地就不可能维持的住,边疆更不可能开发。朝廷驻扎在边疆的军队,可能都无法供养,最终这些流血打下来的地方,朝廷只可能放弃,最终又会让其它蛮夷们占据,早晚又成心腹之患。所以根本的办法,就是移民,我们移民过去占据他,开发他,在那里驻军,在那里变成自己的新家园,让其它蛮夷再无法染指。”
中原一户给二十亩永业田,一人最少十亩地,一户最多百亩地。
而移民边地,朝廷可以给予每人十亩永业田,一户至少二百亩地的诱人分田政策。
“圣人,臣觉得应当让侍官们带头做榜样,驻于边疆的卫营侍官,皆要把家眷迁移过去,这样一来,将士们也能安心戍边守疆。”
罗成点头,“对于卫营的府兵们,朝廷既要让他们带头,也得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好处,朕以为,可以给每个府兵一百亩军田,无须缴纳地税。其家眷迁移到驻地,依然每口授永业田十亩,一户授满二百亩地,永业田外,其余为口分田。这二百亩地,不计府兵的军田额。”
“边地还可以适当放开一些土地买卖限制,允许贵族豪强过去买田置地,建立庄园等。”
大家越讨论越激烈。
土地政策,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根本,虽说如今朝廷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并不是地税,可这却涉及到天下的安稳,是涉及数千万子民的大事。
必须慎重。
“分田授地,那么最终是按人分田,还是按户分田呢?”魏征问,什么事情都得有个标准。
一丁最少十亩,和一户最多百亩,这只是两个限额,但具体如何分,是以人为基础来分,还是以户为单位来分?
“朕以为,可以每户先分十亩永业田,再加四十亩口分田,这是基本田。再根据实际家庭人口数量,微调。比如人丁在五口及以下的,那么就按一户五十亩分。如果家庭人口超过五口的,则每口再加十亩,但上限百亩。”
魏征点了点头,一户最少授田五十亩地,若是精耕细作,倒也还是不错的。
“那这分户是否有标准呢,按户分田,免不得到时会有许多百姓要分户。比如原来一家三代同居生活,祖父祖母两个,下面还有三个儿子,儿子也各成家也有了儿女,但都是一户,足十几口人,如果按新规定上限也只能分一百亩,可如果这家人分成四户,那就能最少分到二百亩地了,相差一倍呢!”
“像这样的情况,只要是一户有几个儿子的,儿子长大娶亲并生子,便可申请分户,但父母必须得随一个儿子生活居住,不能父子全都分户。原则上,我们鼓励父母与幼子共同生活,其它儿子成亲生子后可分户另过。”
对于这样的分户,朝廷其实是鼓励的,因为两税制下,除了按田亩征地税,还要按户征户税,多拆一户,当然就要多征一户的户税。
那一家三代,三兄弟中的两兄弟分户出去,幼子不分户,一户变成三户,田额至少一百五十亩,如果人口多,还能再增加。
这方面,朝廷是不反对甚至是鼓励的。
“家中的奴隶、牛马能分田吗?”
“这个当然是不可能的,我朝不是西魏北周,如今人多地少,故此并不会给奴隶和牛马也授田。”
“圣人,土地有肥有贫,这个如何解决?”
“这个无法解决,只能在分田授地的时候,尽量给每个村民分到的田地都有肥有瘦,尽量公平吧。田额上,不做特殊对待。”
(https://www.bsl88.cc/xs/2902425/49729233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