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2章 胡说八道
郭孝恪做过主政一方的大员,此时虽然穿的是便装,但那个眼神、作派,一看就是经过很大场面的。
这样一个人突然冒出来阻止,听客们虽然听的津津有味,心里不愿意是不愿意,但是一时间也没人敢站出来吱声。
说书老者陪笑道,“这位老爷,你,你要带我去见哪个熟人?!小老儿在长安也没什么有体面的熟人,更不认得老爷你……”
杨二妮也上来帮腔,笑容中略带紧张地问道,“这位大爷你是谁?”
郭孝恪不便在这里亮出身份,民间都记得安西大都护郭孝恪早就死了。
他不能答杨二妮。
而说不清楚自己的身份,老者也不会随自己走,他总不能直言要带老者去见皇帝,这么一说,恐怕更会有人验他的身份了。
光天化日、众目睽睽的带老者走,只有官差有这个权力。
郭孝恪意识到,自己在情急之下有点唐突了,于是再度将口吻放缓和,说道,“你不走也可以,但说书亦须慎言……”
老者耳力也不错,听出了对方的缓和,于是连连应承,答应不说这段了。
但听客中正有好奇心被吊的足足的,心里痒如猫抓,此时见郭孝恪不答,便出声道,“这位大爷你是什么来路?怎么大过年的,在这里说一说高祖目光如炬、胆识过人也不让呢。”
这句话一下子就占住了理,有不少人乱哄哄地附和,“对,他不能随你走!我是交了钱的,必要听完!”
郭孝恪笑着环揖一下,对众人道,“列位误会了,在下只是好意提醒,”
有人嘀咕道,“好意?却不让我们痛快!我还以为你是长安县的哩!”
郭孝恪朗声道,“说书必要铺陈、开脸儿、摆砌末。为着引人入胜,更须有串口、扣子①。这位老哥说高祖英明,乃是好意,但今日偏偏他却喝了酒,难免言语失周。”
他语音朗朗,言之在理,一时没人说话了,自己听个乐子倒是好,但怂恿着说书人乱讲,万一犯了忌那可真不大好了。
老者听眼前这人,轻轻松松道出了说书的四五个术语,心里不免有些惊讶。
对方这话一点不假,要说武王伐纣,说一昼夜也不会有事。说高祖则须句句谨慎,你知道哪一句犯了忌讳?
郭孝恪道,“列位,常言道‘已乐不违他乐,乐方长久’,我们谁也不希望老哥说个书,便给他自己惹了麻烦吧?
一转眼占理的又成了郭孝恪。
他不但模糊了自己的身份、不必被人追问,还暗示谁要是再就此事鼓噪,谁便是没安好心。
众人虽然不愿意,但谁都不愿成为催老者下水的那个,听个书,何必?
大不了哪日,等这个仪表堂堂的家伙不在场时,再撺掇老者来讲。
老者放了心,这才拍了一下醒木,对众人道,“各位街坊,日晷晚又早,一眠三个饱,我们土百姓就是图个乐子,犯不上!接下来为列位说一段儿韩信拜将——话说沛公封汉王,得到巴蜀汉中之地……”
“且慢!”有人当场发声,极为粗暴地一下子打断。
郭孝恪一看,人群中站出来两位,从穿着上可以认出是两位府官,但他们来自哪一府,一时却分辨不清。
老者停了书,看向对方。
一人二十来岁,是个头目,“你就给老子说方才那段儿!别人不想听,但老子偏想听听高祖的英明!谁敢拦着,老子便先拉他到长安县衙里、问问他不要高祖英明,是什么用意。”
老者拱手问道,“这位差爷,敢问你是……”
年轻人道,“老子是高阳公主府的!还听不得你一部书?”
此言一出,场上立时安静下来。
高阳公主谁人不知,她虽是贞观皇帝庶出女,但一向深得先皇帝喜爱,又有跋扈之名。眼下先皇虽崩,但人家又成了长公主。
驸马正是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此时也做着正四品的太府少卿。就这么个少卿又是宰相之子,但在高阳公主跟前就是孙子一个。
这人说罢,便不屑地瞪了一眼刚刚制止讲书的人,他虽不知这位年至四五旬之间的人什么来路,但从对方语调由高走低,也没什么大不了。
老者为难地看看郭孝恪,“老爷……你看这……”
听客们来了仗势,纷纷起哄,“好,我也要听!”
郭孝恪拱手道,“那便讲讲,其实郭某也很想听!”他看着老者,面带笑意,老者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若谨慎些,也是可讲的。
场上气氛再度活跃起来,两位官差又得了杨二妮搬过来的凳子,有人让了地方,他们四平八稳一坐,只听醒木一响,
有人先嚷道,“先说说我大唐高祖皇帝,早就看出大隋必然要亡,那个李密与高祖不能比,但这个早字,早在何时?”
老者再深深饮了一大口酒,笑道,“列位绝猜不到。”
高阳公主府的来人问道,“不会是从炀帝一登基吧?哈哈。”
老者道,“官爷,这也不算早,书家说的这个早,早在了仁寿三年!”
场上一片惊叹之声,仁寿三年,杨广还未上位呢。
郭孝恪冷笑,这真是一开口便成了胡说。
仁寿三年乃是隋炀帝老子——隋文帝的年号,隋文帝在“开皇”年号行了二十年之后,又开元“仁寿”,仁寿共四年。
若说高祖皇帝在那么早的时候,便看出他姨父的江山要完蛋,这不是胡说八道还是什么?
郭孝恪哭笑不得,但已不便、不想再站出来制止了。
郭孝恪忍着往下听,只是不知道,高阳公主府两位差官今日出来做什么,怎么这样有闲心。
仁寿三年距今已四十五年,唐高祖贞观九年驾崩时是七十岁,从驾崩至今也十四五年了。
那么仁寿三年时,李渊撑死了三十七、八岁,他有那个先见之明的如炬眼光?郭孝恪都不信。
此刻,老者已经说道,“仁寿三年,春天里死了原州总管庞晃,蔡阳郡公姚辩升为左武候大将军……”
郭孝恪又是一顿惊奇,这个连他都不知道!
但老者说的似乎一点都不差,现编也编不到这么张嘴就来——一个休祥坊的说书人,连那个什么姚辩、有蔡阳郡公爵位都说出来了,还有宠晃的官职!
书还在往下说,而郭孝恪在惊讶中,觉得说书人口中的好多细节都很真实。如果没有切身经历,这些东西是说不出来的。
“就在这一年的夏天五月,隋文曾下了诏书,‘哀哀父母,生我之劳,欲报父母之德,但隔阻了阴阳、昊天空远,朕实在是去不了啊’!”
“那怎么办?”官差插上一句。
言罢特别看了一眼姓郭的,此时这个人也很专注地听起书来。
这个年轻的官差撇了撇嘴。心说我让你敢再阻止!高阳公主府便吓傻你。
老者道,“诏书说……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先慈已去而朕不能追随,朕就像霜露啊,只能降生而不能回升,任何的感念和忧思都是空的啊!那六月十三日是朕的生日,朕命令海内,凡是朕的子民,都要为朕的父母——武元皇帝、元明皇后断屠、斋戒、忌荤、忌婚……丧就不忌了!那个也忌不了!”
在众人的哄笑声中,郭孝恪也迷到里面去了。
这老者,连隋文帝生日是哪一天都记得这样清楚,那么仁寿三年,普天下传布隋文帝的这道诏书时,他一定是亲耳听到了。
说书老者开了场,边说边嘬口酒,他瞥见方才站出来阻止的人,此时也似乎入了迷地来听书,老者便放下心来。
他给女儿丢个眼色,杨二妮又把接钱的盘子抄起来,跑到人群中揽钱。
人们只想听故事,纷纷将一只、两只大钱掷入盘中,催着快讲。
到郭孝恪这边时,郭孝恪也不吝啬,一下子扔了五六枚大钱,杨二妮这个高兴,也催着她爹快讲。
老者一拍醒木,开言道,“皇天诏命,莫敢不遵。话说就在这一日,豳州三水县也接到了圣命,诏令传布下来,家家户户,有打算割二两肉解荤的也不割了,省钱。有打算嫁娶的也先拖拖,卖酒的不愿意也没办法。”
说着,老者再提起大肚子酒壶去饮了一口,说道,“三水县正有个寡妇,本人姓什么已不知道,但这个娘子生得——花容月貌,步若摆柳,那叫一个美!”
郭孝恪暗笑,说书的一大调料,便是美貌女人,人人都爱听。
郭孝恪不觉想到永宁坊待产的夫人崔氏,便有一刻的走神,要说步若摆柳,没人赶的上自己的夫人。
“听说了文帝诏书这日,娘子心说,我死了夫君,往日里也不好穿红挂绿,但即便稍有些颜色的看来也不便穿了。离着六月十三还有两日,正该早作打算,不能事到临头会忘记了。”
“于是,这位小娘子脱了身上略为鲜艳的衣裙,换上素服。但列位想啊,六月天,那是潮的很哩,娘子便将脱下来的衣裙、连屋内被褥,一同抱到院中晾晒……”
“事无巧,便不成书。正好街上行来一队人马,为首的一人,生得相貌威武,不怒自威!放到现在,以小老儿的眼光,天底下也找不出几人能比得过他!”
“问题是,此人别看年纪只有个三十六、七岁,却身穿着正四品官袍,这可是封疆之官才有的行头!”
“再往他身后看,那些个护卫个个精神抖擞,人人骑马,佩弓带剑,个个威风的像只小老虎一般!”
有人问道,“这人是谁呢?出了美人再出高官,两人跑到了一处村子,嘿!这个有意思。我猜这个官一定不小心、看到了出来晾衣物的小娘子了!”
老者又饮了口酒,这才道,“来的非是旁人,正是大隋朝陇州刺史!”
高祖李渊以隋文帝外甥的身份,年轻时便授了千牛备身,他恰恰做过陇州刺史!郭孝恪略略算一算,仁寿三年,李渊可不就是这个岁数!
深谙说书行当的郭孝恪几乎可以猜到,才子佳人是套路,八成李渊和这个美貌娘子要有事。
郭孝恪突然感到有些紧张,手心里顿时汗津津的,他有些下意识地握紧了牛皮马鞭,要不要给说书人抽上一下。
但他知道自己此时的身份,毕竟又是捕风捉影的事,自己这一鞭子下去,本来不大的事态也就张扬起来了。
他忍着不走,往下听。
连他也不由得相信了。
如果此时出现的正是高祖李渊,那看起来也不是说书人瞎编的。
因为陇州、豳州都在渭水之北、泾河之西。关键这两州离得还真不算远,陇州在西,豳州在东,两州距着一百五十来里。
……
大明宫。
外命妇齐集,这些官夫人们,人人期待一睹柳皇后风采。柳玉如登上后位快一年了,但由她出面的大庆典、朝会,严格来说是第一次。
人人盛传柳皇后有倾国倾城之貌,早年,褚遂良的夫人,曾与那时还在侯君集府上的柳皇后、一同出席过命妇入朝仪式,此时就更期待再近距离见她一面,好看看她有什么改变。
在国夫人一级的命妇队列中,来自兴禄坊高府的五夫人刘青萍,又成了最年轻的一个国夫人。
但褚夫人比较一下,认为她撑不出当年柳玉如那个场面。
皇后出,外命妇就位,后边跟出来一大串——谢贵妃、樊淑妃、德妃、贤妃、婉妃、殷妃、容妃、蓝妃……谢贵妃。两个谢贵妃!
作乐。
钟罄齐鸣。
命妇们立定,依照有司谒者一板一眼的唱赞、引导,一齐拜皇后。
高阳公主此时也在场,别看她是公主,丈夫是太府少卿,她要来也无不可——也没谁敢拦——自公公房玄龄故世之后,更没人敢了。
关键是,自父亲贞观皇帝驾崩之后,公主感觉自己的日子不如从前好了。
金徽皇帝上位之后,除了对他亲妹子新城长公主不错,还将她接到大明宫去住,对其他公主好像并不上心。
也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日常理政时,很少提及她们。
就连尚了公主的这么多的驸马们,在金徽朝抖起来的也不多见。
新皇新朝,总吃老本可不行,本来高阳公主还想替房遗爱再谋划一下升路,但金徽皇帝对房家人一副看不着的态度,高阳公主,一次大明宫都没进去过!
房遗爱不敢跟公主乍刺,公主睡觉他站岗,今日一早还同公主发牢骚,“我也是国公儿子,长孙润也是……人家是大将军,我是守财奴!”
说完,房遗爱找了一班狐朋狗友,不知跑到哪里喝酒。
公主听说,亲王们到了京,那房遗爱少不了同有些人在一起。
(https://www.bsl88.cc/xs/2872337/40367940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