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登陆冥星
最终的冥王星的登陆,样品采集是在计划中的三天后。
它严重偏离此前几条星球飞行的平面轨迹。
需要用光速飞行七天抵达它的轨道,然后用最近的直线切边去追赶上它的远去。
是的,它在距离我们越来越远的飞行,但是这一次追不上它,我们可能要等60个月以后。
它围绕太阳的飞行轨迹不是正圆的,而是很椭圆的拉长飞行。
速度是地球围绕太阳的3.6倍。
准备好这颗陆地星球的地面降落设备后,我就在静静的等着它的靠近。
其余的气体星球的表面降落已经完成。
气体星球的核心是凝固气体。
这是很多人类此前不知道的事实,外围是密度极大的气圈。大气层是地球大气层的15倍厚度。
下面核心球体表面是不断挥发和结冰的球体。
这些气体星球半边球体,在阳光下不断挥发气态物质,一边因为不接收阳光在凝固气体......
气体星球也在自传,它不断的凝固,不断的就这样挥发......
但是气态星球保持着恒定不变的体积和质量在亘古的宇宙中循环往复。
最终我们的“星箭号”靠近了它的轨道附近,释放了三个智能生命基地下去。还同时释放了三个物资补给舱。
一旦它的地面可以存在生命环境,或者是可以创建生命存在的条件,这些补给舱里面的食物,能量体还有水,可以维持50个人的生活需求。
自然,有存在可能,水和空气可以通过机械设备,最终生产制造出来的。
不看冥王星比地球看来体积大一点,但是质量并不大。
它因为不是气体行星,有着尘土岩石表面,所以一旦找到水和合适的空气元素材料。人类在这里实现开采和生存不是问题。
三个物资补给舱就是分别携带着水,食物,空气生产设备的事实,还带着核子能量电池和基础生产机械装备。
在释放这六个人类的智能装备下去后,我们的飞船就向真正的外太空飞去。
这些装备,都带着自动伸展和智能构架的信号发射器,还有接收中转性能。
所有的这一切都能把我们在外太空发回的信号,加强30倍强度后,发回地球母星基站。
位于母星基站的“洛娅”智能终端机,和星箭号上重新建立的“洛娅”智能终端机2号是一样的系统,它们可以这样实现数据同步与共享。
我们在深空宇宙飞行中,不断释放出舱外漂浮的信号传输站,它有提供7000年消耗的工作电池,还有备用的三块同款电池。
它们自身带着维修机器人三个,个头是拳头大小,不过工作能力堪比三个熟练技师。
整个信号传输站,在天空保持静止和缓慢自转,有吸纳宇宙太阳风和暗物质核磁风暴能量的能力。
它展开的太阳能面板,可以吸收宇宙中任何恒星远处而来的光线。并且把一切光能变成电池能力。
因为它的电能仅仅维持信号的接受和与传送,所以这种消耗是几乎忽略不计的。
它小型飞行系统,随时调整自己的位子。
保持和临近两个方向的信号站的间距,它们之间的误差不过是500公里的范围。
这在数千万公里的距离上是很小的误差系数了。
-
每天,我们都要释放72个这样的信号传输站。
当然,我们自身我的生产线也是在不断的制造相关的零部件和结构体进行组装。
这是必须的,也是我们将来回归地球和让人类顺着这个轨迹寻找我们的一个航标。
它可以存在于星空三万到三百万年......
事实它有维修机器人,可以延续得更久。
三个维修机器人也是相互维修和更换零部件的事实。
它们平时,把自己封存在信号传输站的,内部机械零部件养护舱里,只有需要维修才被智能唤醒。
漂浮中的信号传输站主体为多面球体,直径1.2米,伸展能量光板直径3.6米。
这会是一个很精致的智能信号传输站。
自然,信号传输站的其中的仪器,对信号智能接受,分析,鉴别和传输功能系很强大的。
我们在飞出冥星六天后,接受到了它星体表面,六个投放舱我的安全着陆消息。
几乎所有的,围绕太阳的几颗行星的表面,我们都安全的投递了生命智能基站。
这些基站会自动创造条件,去开发这个存在的星球。把最终生存在地球的17.89亿生命体,重新在这些星球上,尽可能的克隆再生出来,在这些星球上,形成生命体系,自然生态系统......
“希望冥星能成为我们离开太阳系,最后的一个生命星球。”
女物理教授,林志凌小姐看到这发来的冥王星地表成功降落的视频后,她显得很激动。
离开这个古老而美丽的地球,远离太阳系去遥远的深空,这本身即是一种不舍。
我们飞船不停下来,不低于光速而是用音速和亚音速飞行,信号是很难迅速的抵达我们飞船的。
我们还只能在靠近行星表面投递基站设备时停下来半个小时,让信号传输站的信号跟上进度。
自然我们都知道光速是目前宇宙中最快的物理介质。
电磁波和音波都不是它极速的对手。
但是我是如何使得飞船的速度达到3.6倍宇宙光速,还能让信号追上来的?
其实这就是另一个领域的技术了。
我形象的把它称为镜像物理学的映射。
很多人很肤浅的形容为“空间折叠”。
-
其实很多人不会很明白,人类为何不早一点飞向太空。
事实我们都清楚,飞上树枝和飞上山顶概念都完全不一样。
飞出地球和飞向宇宙深空更是意义非凡。
因为我们飞行中可能会路过,恒星炽热最大近距离的表面,在不是超光速飞行的前提下,我们会在3.6秒的时间里,被恒星的绝对高温,气化。
在这样的高速下穿过,也不保证不受到高热和严重辐射伤害。
我们事实可以避开,但是这必须要一个设定。
人类面对宇宙深空,不仅仅需要认知,更是需要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好在人类有这个基础和有这个可能。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有如此觉悟。
(https://www.bsl88.cc/xs/2843641/41521937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