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三 这里的船队慢吞吞
十二月份的东海洋面,对于东亚地区的海上航运业而言,已经不再是个适合航行的季节了。风大浪急,而且风向也不对,在这个时节出海,颠覆翻船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不过这只是对那些传统小型船只而言,经过琼海军改造之后的大帆船基本不受影响。只要不是碰上恐怖的台风,风大一些反而更有利于那些大帆船的航行。此时此刻,在靠近浙江宁波地区的外洋海面上,以四条这种大帆船为核心的琼海军北上舰队正乘风破浪,向北疾行。
北上船队这一路上走的非常慢,倒不是说他们航速低,而是一路上只要经过大一点的港口以及重要州府,都得进去停靠一下。这一停靠就肯定要跟当地官府打交道,这一跟官府接触起来,耽搁时间就没个谱了。
代表团的郭逸和胡雯等人对于这种安排有些不满,觉得拖的时间太长了,而且总是要去应酬那些地方官员,搞得人也很吃力。但负责船队行程的文德嗣却有另外想法——他的公开理由是要让“大将军”号上那些水手尽可能熟悉明朝自己的重要港口。作为大明朝海上力量的未来,毫无疑问的头等战舰,大将军号需要防护的海疆范围可是无比广阔,如果连自家港口都不熟悉,岂不是笑话奇谈!
这话说得那些随行明朝官员连连点头,但琼海军方面,就连对军事最不了解的胡雯都在暗中发笑——文德嗣此举究竟是想让大将军号上的水手熟悉明朝沿岸港口,还是让自家琼海舰队趁机多多了解那些港口的水文状况,真得很难说。
说起来明朝官员对于这次琼海军舰队的北上规模也不是没有疑问的——大将军号北上天经地义;你们派出个重要代表团,公主号这种一看就知道属于超豪华游艇的开过去也没问题;可“总督”“伯爵”这两条大家伙也跟着北上干啥?琼海军起初给出的公开理由是陪同保护,那些官员原先不了解情况,也就认可了。然而当他们真正见到这几条巨舰,并亲自上去看过之后,一个个都跳脚起来……
——你这哪是船哪。根本就是一座浮在水面上的巨型堡垒!上面居然还配备了超强火力——光是大将军号一条船上携带的重型火炮,就比整个大明朝其它所有地方加起来都多。这玩意儿不要说用来对付水师了,就是沿海地区那些城池,只要进入其火炮射程,恐怕也没一座能挡得住它的攻击。除非当年的郑和宝船再现,大概才有可能是它对手。
琼镇短毛竟然轻轻易易的就把这么一件大杀器送给朝廷了?在真正了解到朝廷这回得了个什么东西之后,那些前来验收的大明官员起先一个个都毫无例外的陷入狂喜中。不过随即。当他们发现另外有三条——至少是两条和大将军号一样巨大,一样恐怖的巨型战舰也要开往北方时,他们立即都紧张起来。
在那些明朝官员的概念中,这么一座海上巨无霸本身就已经是无敌了。不要说大明沿海,就是远至朝鲜,倭国。也不可能有什么实力能威胁到它。这种怪物还需要保护?而且还是弄两条与之类似的大家伙过来“保护”?那些官员对此很难理解。他们更容易理解的是另一方面——凡是中国文人没有不读史的,而春秋时“假道伐虢”的故事也是尽人皆知——这帮短毛究竟想干嘛?
面对如此质疑,文德嗣不得不再拿出一个理由——大将军号上那些水手都是新丁,对大明的港口情况并不熟悉,对操纵如此大型的舰船也不熟悉。而大明沿海诸多海港,包括将来预定作为大将军号母港的天津口岸,恐怕也没有接受这类大型船只的经验。如果因为水手操作不当。领航员经验不足,或是水文地质情况不熟悉等因素造成船只搁浅,触礁等意外,这么大的船必须要同型大船才能救助,一条都不够,至少要两条!
这番话说出去,要说能轻易让那些官员就此相信,肯定是小看对方的智商了。但所有涉及到这类大帆船的事情。原本就是由琼海军方面说了算。他们既然拿出了这么个理由,那帮明朝官员纵使将信将疑,却也很难反驳。而更重要一点是,到现在大明朝廷上下已经完全已经搞不清琼海军的想法了——按理说他们既然愿意向朝廷进献这么重要的东西,怎么看都应该是一副赤胆忠心,全心全意效忠大明的架势。那么按照官员们习惯的剧本,接下来短毛就应该全力讨好他们。想方设法从朝廷这里得到相应的封赏以及更多恩典才是。
然而从那帮人平时的言谈举止,以及他们对朝廷官员的态度上,却完全看不出这种趋势来。这些短毛的行为,和他们的态度似乎完全相反——就好像当初那个姓解的一举平定登州之乱。建立了自从万历三大征以后前所未有的殊勋。若是换了大明自己的武将,借此封侯都不是没可能。然而此人最终非但没能得到朝廷奖赏,还被批了个“狂悖无礼”的评语,不就是因为他嘴巴太臭么?
所以现在,对于这些短毛的言行,哪怕是经常和他们打交道的官员,也不敢轻易做出判断了——比如这次,你若当真送一份密报上去,说短毛意图不轨,那朝廷是不是要做些防备?要作防备无非就是要求大将军号独自北上——朝廷不可能不要这条大船的。可这样一来万一大将军号上那群水手当真本事不行,在哪儿触礁或搁浅了,到时候人家短毛反正两手一摊——这全你们自找的。天子怪罪下来,这责任由谁来负?
——谁写的密报谁负责呗!问题是大明官员有几个愿意负这种责任的?所以很自然的,也没人会写这种报告。
而文德嗣在这方面也很有分寸——你动作慢吞吞的,走一路停一路,把声势造大一些,每到一地都允许当地官员士绅上船参观,那人家也不会有什么不好的联想。但如果你不声不响的,也不跟人接触,就是闷头全速往天津赶路,那人家本来没疑心的恐怕都会生出怀疑来。
在这样的理由下,胡雯郭逸等人只得配合着沿途一一拜访过去。而且随着他们一路向北,船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沿途有许多商船加入了进来。按理说这个季节并不是传统出海时节,海商以及水手们这个时间段也往往都回家准备过年了,但在利益面前这一切都不是问题——哪怕北上船队仅仅在某地只待两三天,当地商人和船主居然也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备出一两条船的货物,凑足人手,然后便跟着大船队一起出航了。
至于琼海军为啥要带上他们——这年头凡是能够出海的商人背后必然有官僚权贵的支持,文德嗣他们在和当地官员应酬时,听到最多的便是“老夫这里有几条船的土产,打算带到北方去赠送亲友,想顺便跟着跟着贵方一起出海,可否行个方便……”等等诸如此类要求。
只要对方愿意遵守船队规矩,听从他的调度,别惹麻烦,文德嗣对此是一律来者不拒的——这支队伍里大明朝自己的船只越多,那些官儿就越不会胡思乱想。而琼海军之所以要把“总督”“伯爵”两大舰一起带到北方去转一圈,主要目的就是震慑大明朝廷,免得他们自以为得了一条大船就得意忘形,生出些不该有的想法来。参加进这支船队的明朝商船越多,近距离亲眼看到过这些巨舰的明朝商人越多,关于这些大战舰威力的传言自然会在明朝社会中传播的越广——而这正符合他的期待。
那些官员私船数量有限,多的也不过两三条,三四条。真正让北上船队规模急剧扩大的,却还是当船队经过福建时,大批郑家商船的加入——郑芝龙在听说琼海镇准备和朝廷谈判,让出盐业利润以后非常恼火。他的眼界算是这个时代人群中最为开阔的了,却也依然难以理解琼海镇用盐业向朝廷换取铸币权的策略。在他看来铸币权前景再好,毕竟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何况朝廷随时都有可能变卦。而那些白花花的食盐却看得见摸得着,沙滩上晒出来,装运出去就能换回大批同样白花花的银两,实打实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反正一样是赚钱,何必多此一举?
而更关键一点则在于——他们郑家才刚刚在台湾,福建沿海修建了大批晒盐场,如今正是收获的时候。琼海军这一抽身可他们给晾沙滩上了。当然琼海军并没有要求郑家停止晒盐,正如他也无法影响到琼海镇的决策一样。可郑芝龙又不傻——没了琼海军这个大块头在前头遮风挡雨,他再干下去可就是单独跟朝廷叫板了。如果是历史上那个郑芝龙或许有这胆气,但如今,他郑某人可还想安安稳稳把福建海防游击将军这个职位作下去呢。
(https://www.bsl88.cc/xs/2841591/6654095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