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牛二傻漂流记最新 > 第三章 精神粮食也挺重要

第三章 精神粮食也挺重要


  金花自知道了张长省如此的痴迷读书的时候,暗想着怎么能给他搞一点精神食粮来的时候,想到了她在镇上当教师的表姐。说是表姐,其实表姐已经四十多岁了,和她妈妈的年龄相差无几。平时表姐来家里看他们一家人的时候,有时也会带上一本两本的书来给他们姐妹,让他们多多读书,以后做有出息的人。可这话到了他爸嘴里却说:“都是些女娃娃们,要什么出息,反正也是走不出这大山的,就学些基本的妇道人家会的技能就行了,书读多了心思就花花了,没意思。”

  每当她爸说出这些言论的时候,表姐总会当面的顶冲她的爸爸,说以后的世道还是要有知识,要有文化才行,没有文化以后寸步难行。当然她的父亲嘴上是说不过大表姐的,叼着烟袋躲到墙角去猛抽起来,屋里面只有他们几个女眷们。

  金花的表姐还和她们说,有机会就到城里来,她有很多的书籍的,只要她们去,随便她们看,直把这两个丫头开心的欢呼雀跃,说大表姐人真好。

  可是后面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原因,大表姐不怎么来家里了,再后来几年时间,大表姐音讯全无,莫不是出了什么事情了?妈妈有时候也会念叨起大表姐来,金花她爸倒是有些心灾乐祸的,说:“我就说这书不能多读,你看,你们看,这好了吧,我听说她被撵出学校哩。”

  金花当然想知道大表姐现在在哪里?追着他问:“那她现在在哪里?她不教书了?”

  她爸说:“教书?还轮的到她,前阵子在接受学习的,后来不知道下放到那个公社去劳动了。这年头,还是要劳动,管你是有文化还是没有文化,都要劳动。”金花她爸感觉自己掌握着真理一般。

  金花不想和父亲再理论下去了,由着他去自己说自己的,她自顾的离开了。她有她的办法,她找到乡里五金百货当营业员的表哥,要了大表姐的具体信息,寻她去了。

  可哪里想到的是她居然就迷路了,她一个姑娘家家的,没出过什么远门,只曾在印象中出来过几次,也就到了县城,除了去县城这一条路以外,她真的一无所知了。

  表哥给她的信息是大表姐现在在韭菜沟劳动改造。韭菜沟,金花倒是听同学说过,据说离这牛头山不远,她急急的往回赶路,想趁着天色亮的时候能找到韭菜沟,找到大表姐。

  离开了县城,就是一片的荒芜,路都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一条泥地,幸好的是最近还没有下雨,泥土干燥,走路的时候稍微快点,还能带起一阵尘土。如果是下了雨,这地是万万走不得的,硬是要走的话,也非泥土裹胁住你的脚步,让你步履蹒跚。

  当然乡下人是管不了这些的,下了雨,就算是泥点子甩的满身都是,也就回去洗洗就行了,绝没有那么多的讲究。

  这是内陆贵州,典型的山川式结构,靠着黄土,靠山吃山,祖辈们都选择了可以生存的地方安营扎寨生活了下来,繁衍了后代。牛头山,正因为这座山的样子和牛头很相象,据说当年唐代杜甫就写过这牛头山的诗句,被当地的百姓所传诵《上牛头山》。青山意不尽,衮衮上牛头。无复能拘碍,真成浪出游。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何处莺啼切,移时独未休。

  杜甫说的就是这牛头山,在贵州西南二里,高一里,形似牛头,四面孤绝,俯临洲郭,下有安乐寺。古时此地楼阁烟花,实在是一处好地方,可是后来连年的战乱,把好好的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糟蹋的不成了样子,连那山下的安乐寺也破败不堪,无人修理,连住在寺里的和尚们也都搬出了,就更显的孤寂清冷了。

  杜甫对牛头山犹爱,不光写了《上牛头山》,还写了著名的《望牛头山》一文,牛头见鹤林,梯静绕幽深。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阴。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

  也正因为当地流传了杜甫那么多的著名诗篇都是讲的这牛头山,这牛头山的老百姓也对这位诗人犹为的偏爱,在牛头山的摩崖石刻上,记录下了他当年写过的很多这样的诗句,一直传诵至今。

  当然你要问这牛头山上怎么也会有这姓牛的,这都无从考证。据说当年战乱,有一小部队的士兵边打边撤,就撤了到了这牛头山上。当时他们为了不让人再能找到他们,他们烧毁了牛头山与外界的唯一的栈桥,于是他们一小队士兵就生活在了这牛头山上,没想的到,他们几人与牛头山上一户老翁家的八个女儿成了亲,这户老翁也忘了自己到底是姓甚名谁了,只给女儿们从大妞、二妞、一直编排到了八妞。

  在这队士兵中有一个能识文断字的,他在牛头山上看了那摩崖上面的石刻,就建议同上牛头山的几位结拜成了兄弟,大家就用牛作为自己的姓氏,让自己的子孙都姓牛,感谢这牛头山对他们的庇护之恩,也感谢牛头山给他们一个家,他们让自己的孩子都成为亲兄弟。

  没想到这一支也就这样繁衍生息了下来,当然也没有外人来干扰他们的生活,他们也就自得其乐的生活在这大山之中。


  (https://www.bsl88.cc/xs/2838939/46508446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