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带着仓库到大明章节目录 > 第1957章 大事(本月最后一天,求月票)

第1957章 大事(本月最后一天,求月票)


  “陛下,兴和伯看着好像神采飞扬。”

  这是进来禀告的人对方醒的印象,朱瞻基自然是不信的。

  可等看到方醒之后,朱瞻基才发现这人还真是不大一样了。

  “李二毛的这份奏章早了些,不过也不耽误事。”

  方醒先把责任兜住,这让朱瞻基陷入了回忆。

  是了,以前不管是谁,只要是和他交好的,他都愿意去兜着。

  那么他是什么时候开始陷入一种类似于颓废的状态的呢?

  朱瞻基想了想,觉得应该是文皇帝去了之后,方醒就陷入了一种颓废状态,只是惯性和责任感在支撑着他前行。

  “德华兄……”

  他不禁脱口而出,然后有些懊恼。

  可方醒却没有惶恐,甚至还开了个玩笑:“别啊!你好歹也是三个娃的爹了,话说玉米长势咋样?”

  朱瞻基反唇相讥道:“土豆长势喜人啊!”

  两人相对一视,然后都大笑起来。

  熟悉的感觉又来了,朱瞻基也多了几分精神,说道:“李二毛的奏章倒是恰到好处,你此次刚清理了南海,暹罗那边被方政从陆路打怕了,海上的船队更是让他们闻风丧胆,这就是大明最安全的时候。”

  “此时不动,更待何时?”

  既然朱瞻基都心动了,方醒觉得机不可失,就说道:“既然要动,首先就要统一朝中的认识,否则此事必然不成。”

  可这会带来纷争,但朱瞻基还是点点头,应承了此事。

  “我先去说说,探探口风。”

  方醒一旦察觉到自己的颓废,马上就会用行动来洗去那些拖延和迟疑。

  雷厉风行的那个兴和伯又回来了呀!

  看着方醒大步出去,俞佳觉得阳光好像都明媚了些。

  朱瞻基一直在微笑着,从朱棣去了之后,他觉得自己好像就在孤军奋战。

  方醒虽然一直在帮他,可……可却有些懒散,以前的那种主动性很少再看到了。

  “去皇后那里。”

  心情大好的朱瞻基去了胡善祥那里,亲自过问了她的身体,并威胁了御医,最后还亲了小玉米一口,丢下一宫的啼哭声跑了。

  胡善祥感到有些莫名其妙的,而御医却如丧考妣。

  他差点以为朱瞻基是暗示自己对胡善祥下手,直到随后皇帝的赏赐蜂拥而至,他这才释然。

  而方醒却直接去找到了夏元吉。

  “夏大人,敢不敢支持一把!”

  夏元吉觉得方醒的姿态有些锋芒毕露了,就诧异道:“你这是想从窝里蹦出来了?”

  方醒哈哈一笑,说道:“身体有些老毛病,休息了一阵,这不大事来了,我岂能躲在家里?夏大人,一句话,你支不支持此事?”

  夏元吉头痛的道:“本官知道此事的重要性,现在不弄,等以后怕是谁都弄不了了,可陛下准备好了吗?准备好承担后果了吗?”

  方醒目光炯炯的道:“我先扛着,有什么不满,有什么手段先冲着我来。”

  “你终于还是回来了啊!”

  夏元吉有些唏嘘,说道:“老金忠去的时候,本官以为大明最后一位慷慨之士都没了,可你终究还是出来了。”

  方醒抹了一把脸,说道:“文皇帝去了之后,我有些颓废了,总觉得这世上少了一个值得我尊重,并为之效力的长辈,这一颓废就到了现在。”

  夏元吉欣慰的道:“好啊!此事既然你要出头,本官也没话说。”

  “读书人是一代一代的,他不是说这一代没了优待也跟着没了,那些人大多经过一代的经营,在地方上的关系盘根错节,而且科举经常举办,享受特权的人越来愈多,加上那些官宦人家,大明是在负重前行啊!”

  方醒随即就去了兵部,张本一听他的来意就说道:“此事是好事,只是本官却觉得有些不妥,担心会引发些不测,不过既然陛下决定要做,那本官肯定尽力。”

  张本的顾虑也是大部分官员的顾虑,当然,更多官员感受到的是唇亡齿寒。

  今天取消了那些人的优待,以后我辈的子孙怎么办?

  方醒在六部尚书那里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辅政学士那里他没有去问,因为那是朱瞻基的地盘。

  杨荣代替朱瞻基开始了统一意见。

  “……此事会撼动国朝的根基,杨大人,这不是虚言,那些读书人若是失去了这个优待,就泯然众人矣,谁还肯忠心耿耿?谁还肯一心苦读?”

  黄淮的身体愈发的差了,说完就剧烈的咳嗽起来。

  这话是内部的话,杨荣开始时就说过,今天的话谁若是泄露出去,他第一个出手。

  既然坦诚说话,杨溥也开口了。

  “此事于国有利,只是对以后的坏处却很明显。诸位想想,失去了这些优待,国朝取士就那么点人,剩下的人怎么办?”

  杨溥摇摇头,眉头皱的紧紧的:“寒窗苦读十年,可终究是一场空,谁愿意读?”

  杨溥这不是在为了反对而反对,他是在担心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反应。

  杨荣点头道:“这个担忧本官也有,可……咱们居庙堂之高,若是视而不见,百年后恐怕又将会见到户部仓库空荡荡的场景了。”

  一旦土地兼并延续下去,那就是滚雪球,越滚越大。

  杨溥承认这个问题存在:“杨大人此言不差,前几朝的崩溃大多源于百姓失地,赋税减少,大明不能走那条路。可……大明目前的疆土扩大了多少?需要多少百姓去填补?本官以为,百年之内都填不满那些地方。”

  这是给朱瞻基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方案:咱们先不动,人口多了,田地被兼并多了,不够了,咱移民。

  大家都对此有些意动,甚至连杨荣都难免。

  对于已经平稳的朝政来说,杨荣不希望看到动荡。

  而方醒却截然不同,恢复了斗志的他恨不能马上找个人来开片。

  “德华,听说你要动读书人的饭碗?”

  来人是陈嘉辉,方醒满腔的激情都无法发泄,只得请进书房,然后解释了一番必要性。

  陈嘉辉宦海老臣,对这些再熟悉不过了,他说道:“你说的这些我都知晓,只是你却在捅马蜂窝,一旦马蜂被激怒了,满头包是小事,大明可就乱了。”

  “而且你想过没有?一旦开了头,谁能收拾残局!”

  如离弦之箭啊!

  方醒说道:“此事现在不做,以后谁都不敢做。”

  这个答案在陈嘉辉的预料之中,他叹道:“陛下年轻,你也年轻,准备怎么弄?”

  “先弄个地方试试。”

  “给他们些希望?只是谁去那地方主持……怕是不好过啊!”

  “小侄会主动请缨。”

  方醒从容的道:“陛下能够支持,这已经是在冒着风险,我如何能置身之外?干了就是!”


  (https://www.bsl88.cc/xs/2696587/40849116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