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民国之文豪崛起大结局 > 082【打一顿就好了】

082【打一顿就好了】


  天津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城墙就被推到了。

  东西南北城外的居民越聚越多,房子修得乱七八糟,完全没有整体规划,眨眼看去就像是贫民窟。

  因为郊外地价便宜,天津的四所希望小学全部修在郊区。城里的孩子需要走很长距离才能上学,但附近“贫民窟”的儿童却十分方便。

  大清早,周赫煊和冯庸便来到学校,他们还带了十多个警察。

  将近二十人挤在土屋中,这屋子是用来堆放杂物的,比如粉笔、三角尺等教学用具。

  学生们陆陆续续到校,虽然开学还不满一个月,但这些孩子的精神面貌却改变很大。好学的坐在教室里朗读,贪玩的聚在操场上嬉戏,整个校园显得非常有活力。

  冯庸倚门而立,看着外面玩耍的小孩子,由衷微笑道:“这也算得上乱世当中一片净土了。”

  “有你的功劳。”周赫煊拍马屁道。

  “哈哈哈,这话我爱听。”冯庸得意大笑。

  周赫煊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招手喊道:“张小五,过来!”

  那报童背着书包跑到跟前,鞠躬道:“先生你好!”

  “不错,很有礼貌,”周赫煊笑道,“这些天都学了什么啊?”

  张小五道:“我学了很多字,有中、人、土、山、川、火、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厉害啊,半个多月就已经学这么多了。”周赫煊夸奖道。

  张小五高兴地说:“都是文老师教得好。”

  “去玩吧。”周赫煊拍拍他的脑袋说。

  等张小五跑开,冯庸才笑道:“这小子挺机灵,说不定以后能有大出息。”

  “所以才要办学搞教育啊。”周赫煊也笑道。

  民国初期的教育,分为通俗教育、平民教育和民众教育三种。

  通俗教育说白了就是开启民智,包括演说、办报、宣讲所、图书馆等等,都属于通俗教育范畴。力争让民众增长见识,开拓眼界,接受新事物等等。

  平民教育即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争取让更多的学龄儿童和低文化人群获得知识。

  民众教育产生于北伐时期,学者认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它是失学儿童、青年、成人的基础教育,也是已有文化基础人群的继续教育和进修——相当于扫盲和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其实从清末开始,全国便开始出现类似希望小学的简易学堂,由当地士绅名流捐款筹办。授课内容有修身、识字和珠算,也即德育、语文和数学,想法跟周赫煊差不多,同样免收学费并发放书本。

  此外还有露天学堂、贫民半日学校等等,都是为贫寒子弟扫盲而设。

  清政府和民国历届政府虽然不给力,但民间人士的办学活动一直没有停止。中华民族能几千年屹立不倒,和崇尚教育是分不开的。看看后世印度的教育情况,就知道国家之间的差距多大。

  天津有个民间教育家叫林墨青,他在晚清时期就办了6所免费小学(男校),后来又联合官府、士绅兴办起11所女子小学。但这类学校往往办不长久,捐款跟不上就只能停课,造成许多孩子二次失学。

  顺便一提,这位林墨青老先生已经64岁了,虽然身体健康状况不好,但还是被张学良邀请来担任“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天津分会”的名誉会长。

  今天第一堂课是数学,老师叫张彦,毕业于省立天津师范中学。张彦虽说已经当老师,其实年龄还不到20岁,也是贫寒出身,因为师范学校免学费才能继续接受教育。

  “我们上一堂课,把100以内的数字学完了,今天来教同学们加法。加减法可是很有用的,平时买东西会用到。学会了加减法,以后做工也能算清工钱。今天要学的就是1+1=2……”

  就在数学老师上课时,教室外渐渐来了一些闲人,他们趴在窗外议论纷纷,似乎对张彦很不满。甚至有人催促张彦早点下课,换皇妃老师来教,他们都是来看皇妃的。

  冯庸从杂物间探出头来看了看,鄙视道:“一群愚民!”

  “呵呵。”周赫煊无奈苦笑。

  好不容易等到文绣上课,那群闲汉终于激动起来——

  “真是皇妃啊!”

  “这刀妃长得也不好看,难怪皇帝要休了她。”

  “不是休,是刀妃主动跟皇帝离婚的。”

  “不守妇道,不守妇道。”

  “是啊,一个女人整天抛头露面,以后咋嫁的出去。”

  “……”

  文绣站在讲台上,听着教室外嘤嘤嗡嗡的声音,她心里早已经烦透了。天天被人当猴子围观,换谁心里都不好受。

  突然间,又有一大群人出现在学校,都是来搞事的。

  这些遗老遗少估计知道课程表,居然踩着时间点跑来,站在教室外又开始大声辱骂。内容肮脏不堪,难以入耳。

  一个穿着绸衫的老头大喊:“堂堂皇妃,离经叛道,此乃中华之耻辱!”

  “贼妇,你背叛皇上,该当下十八层地狱!”另一个留辫子的家伙喝骂。

  “看她那三角眼,薄嘴唇,就知道是个阴毒尖酸之辈。一辈子当娼妇的命,还有脸做教书先生,简直误人子弟。”这人骂得更狠。

  没听几句,周赫煊就语气冰冷道:“抓人!”

  十多个警察蜂拥而出,他们都收了周赫煊的好处费,办起事来自然有动力。一个个手提警棍,逮见人就暴打,包括那些看热闹的闲汉一起打。

  “警察杀人啦!”

  “你抓我干什么,我又没犯法!”

  “抓的就是你,扰乱教学可是大罪,枪毙你都可以。”

  “枪毙?我就看热闹的。”

  “全给我抓走,不想坐牢的就交20大洋罚款!”

  “救命啊!”

  “想跑,再跑就开枪了!全部蹲下!”

  什么叫以恶制恶?

  这就是。

  跟那些家伙讲道理是讲不清的,不打一顿不长记性。

  冯庸见到那些人的狼狈样子,乐得哈哈大笑。

  周赫煊说:“走吧,别耽误学生们上课。”

  或许是周赫煊流年不利,文绣的事情刚刚顺利解决,结果城北那边的希望小学又出事。

  城北那所学校,是一所废弃小学堂改建的。校长叫王梓琪,清末的落第秀才,他找周赫煊抱怨道:“周先生,学生都快走完了,再这么下去,我这校长就要当光杆司令了。”

  “说说吧,怎么回事?”周赫煊无语道,破事咋就那么多呢。

  王梓琪讲述道:“我那里有个学生叫周杭,父亲是被枪毙的杀人犯,母亲做了最低等的娼妓,靠皮肉钱勉强养活家人。本来好端端的,其他家长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集体跑到学校抗议,要求把周杭开除。”

  “关他们屁事啊!”周赫煊爆粗口说。

  “他们说害怕自己的孩子,跟杀人犯的儿子做同学会被带坏,”王梓琪惋惜道,“那个周杭很聪明,有过目不忘之能,放在古代也算神童,说不定还能考状元。我惜才不愿开除,结果好多学生退学,都是家长们闹的。”

  周赫煊说:“这种事应该基金会秘书处下属的学务办处理,你怎么来找我?”

  “学务办争议很大,有的认为该开除,有的坚持不能开除,”王梓琪叫苦道,“我去找冯会长,他又让我来找你。”

  “这个冯老五,倒是会推卸责任,”周赫煊想了想,说道,“这事我来解决,你先回去吧。”

  周赫煊怎么解决?

  当然是登报制造舆论,反正《大公报》正愁销量长得不快,是时候制造尖锐话题了。

  隔日《大公报》第二版的专题新闻就叫做——杀人犯和娼妓的儿子,究竟有没有权利接受教育?


  (https://www.bsl88.cc/xs/2667537/34682837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