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田庄
混乱的六月终于过去了。
时间进入了七月。
朱雀大街恢复了往昔的繁华,人来车往,好不热闹。
几辆马车缓缓的行驶过来,前面、左右都有精壮的武士护送,一看便是豪门权贵。
再有懂行的一看车厢上刻着的家族徽章,便了然的点头:“原来是安国公府的贵人出行啊。”
“猫儿姐姐,这次咱们能在田庄上呆多久啊?”柳佩玖趴在车窗上,一边看着外面来往的人群,一边兴奋的问唐宓。
“唔,我想待到秋收结束。”
唐宓早就计划好了,头也不抬的回答道。
“秋收结束?唔,那——”柳佩玖掰着手指算着,然后异常高兴的说道:“至少也要十多天吧。”
古代秋收也不比现代,这里没有现代化的机械,一切都要靠人力。
收割、脱粒、晾晒……一系列的流程下来,少说也要十天半个月的。
再加上唐宓的农庄足足有十余顷地,这么多粮食,收割起来可是个大工程哩。
没错,今天唐宓和柳佩玖要去的是距离京城二十里的乡下,那里有唐宓的一个田庄。
这个田庄不属于唐氏的财产,而是王怀瑾刚买下的。
自从唐宓降生后,王怀瑾和唐元贞这对夫妻便开始给宝贝女儿攒嫁妆。
土地、首饰、铺子,每隔几年就会给唐宓添置一些。
京郊的土地不好买,大多都被老牌的世家、权贵或是宗室占据着。
六月份的那场大动乱,不知多少家族落了难。
倒不是都是谋反或是附逆,有的家族比较苦逼,只是受到了牵连。
按照大梁律,除不赦大罪外,其它罪责都能赎买。
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其中便有一家的少郎君被关进了大理寺,其母为了救他,忍痛将自己的陪嫁田庄卖掉了。
姜皇后当权时将王怀瑾调入了礼部,王怀瑾以为母侍疾为借口没有到任,待圣人重返朝堂后,直接将他调入了大理寺任少卿。
大理寺的犯人家属要卖田,王怀瑾近水楼台,最先知道了,赶忙跑去跟娘子商量。
唐元贞一听是京郊的土地,没说的,一个字:买!
经过多年的经营,金钱对于唐元贞来说,真的只是个数字了。
她不是个偏心的母亲,给每个儿女都准备了一个匣子,匣子里放着田契、房契以及装铜钱金银的库房钥匙。
每年她都会往每个匣子里放入等值的契纸。
唐宓跟李寿的婚期定了,就在今年冬天。
唐元贞收拢了一下给女儿准备的嫁妆,发现,女儿的田产大多数都在兰陵、梁州,京城的极少。
唐元贞便将最近从买来的京郊的田地归拢、整合了一下,直接弄了个十顷地的田庄划到了唐宓名下。
田地是新买的,但地上都有庄稼,且马上就到了收获的季节。
唐元贞便想让女儿去田庄,亲自管理一番。
过去唐元贞心疼女儿,很少让她沾手这些庶务。
但眼瞅着女儿要嫁人了,唐元贞不得不对女儿进行主母课程。
首先,就从打理田庄开始吧。
柳佩玖是唐宓的小跟班,唐宓要出行,她自然也要跟着。
就这样,唐宓、柳佩玖以及各自的侍女,再加上十来个部曲,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赶往京郊。
马车行进的很慢,中午时在驿站用了午食,下午时分,他们才抵达田庄。
田庄的管事姓唐,今年四十多岁,是唐元贞从自己田庄上选派的,是唐氏旧仆。
远远的看到马车过来,唐管事很是高兴,赶忙迎了上去。
“奴请三娘安!”唐管事恭敬的行礼。
唐宓从窗户探出头,笑着对唐管事道:“唐管事无需多礼。”
“三娘,庄子里已经准备妥当,您看是先进屋休息,还是去田里看看?”
唐管事从未接触过唐宓,一时还不知道这位新主人的脾性,试探的问道。
“田地距离宅院远不远?”
唐宓看了眼跃跃欲试的柳佩玖,轻声问道。
“好叫三娘知道,并不远。”唐管事回道。
“那就先去田里看看吧。”唐宓说完,便放下了车窗帘子。
“是。”唐管事应了一声,然后亲自带路,引着一行人去了田里。
不多会儿,便到了地方。
阿陈、阿苏率先跳下马车,然后扶着唐宓和柳佩玖下来。
唐宓两人带着羃离,精致的绣鞋踩在软软的土地上。
隔着薄薄的白纱,唐宓清晰的看到了一片金灿灿的麦地。
“这些都是咱们庄子上的?”
手搭凉棚,唐宓向远处看了看,发现她竟没有看到麦地的边际。
“是啊,足足十顷地,都是上等地。”提到田地,唐管事满心欢愉。
他是唐家的部曲,战时跟随主人上战场,闲暇之余便种田,是个老道的庄稼把式。
对于田地,他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不错,真不错!”没来之前,唐宓对于十顷地没有太明确的感觉,直到站在田埂边,她才发现,十顷地竟是这么的大。
柳佩玖也是惊叹不已,她性子跳脱,直接跃下田埂,来到田边伸手折了几个麦穗。
麦穗金黄,掂在手心沉甸甸的。
“阿玖,摘这个做什么?仔细让麦芒扎到手!”唐宓关切的说道。
“猫儿姐姐,这个烧烧就能吃,可香啦!”柳佩玖记得没穿之前,去农家乐玩儿的时候,就试过烧麦子,很香、很好吃!
“柳小娘子说的没错,这麦穗儿可以直接烧着吃。”唐管事惊诧的看了柳佩玖一眼。他真是没想到,似柳佩玖这样的贵女,竟也知道这些乡间野趣。
“好,那待会儿就试试!”唐宓见柳佩玖这么开心,竟也来了兴致。
“三娘,这边是麦地,那边是佃农们住的房舍。”
唐管事见三娘对庄稼很感兴趣,一边在前面引路,一边介绍着。
“哦?咱们田庄上一共有多少佃农?”唐宓顺着唐管事的指引看去,果然看到几十座大大小小的房舍。
那些房舍有泥坯的,有石头的,还有木屋。
“一共有五十六户。”唐管事回道。
原本这十顷地分属于好几个主人,那些佃户也从不同的地主那儿佃田种,时间久了,佃户们便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
因为这片地最大的地主姓王,这个小村庄便叫王家堡。
恰在此时,王家堡一处茅草屋里,正有一个清秀的小娘子埋头做着针线活……
(https://www.bsl88.cc/xs/2666140/39226205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