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三国圈嬴政 > 第二七六章 太阳里有头牛

第二七六章 太阳里有头牛


  “那我先进去了。”

  燕雄答应一声,低头看了眼纸上一行行字与怪符,识得不少字,加上请教过体检完的乡朋,知刚体检的一栏为“肺活量”,后面是个450的“印度数”。

  学“印度数”时,顺带还有个启蒙寓言故事。

  说的是阿拉伯人的军队到达印度次大陆的旁遮普山区时,发现当地贫穷山区的数学,居然比家乡数学先进,于是就把当地的数学学者抓回了阿拉伯,给自家孩子上课。

  而再朝西的罗马数字更差,只有五V,到了六就是五加一VI,到了整十才有个X,而发明了数字“零”的却是贫困山区的印度数学家。

  寓教于乐,要讲的道理就在故事中,但不给结论,只让孩子自己思考,如何对待外界更先进的学问,如何对待愚昧地区的文明之火。

  青徐人文荟萃,圣人乡,乡村是有“小学”的,小学就是从春秋战国,秦汉来的,教授文字训诂音韵方面学问的学舍,就叫“小学”。就是教每一个文字的三部分:字形,字义,字音。

  还没有到之后蒙童开蒙,要用三字经的愚昧程度,所以春秋战国,秦汉的百姓,能看布告,来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苍天当死,黄天当立”的“文盲”是不少的。

  九九算法表都有,就是小学教授的内容,管仲学派的《管子》,李斯著的《仓颉篇》,西汉的《急就章》,就是启蒙教材,都有九九乘法表。

  “丈六桌前,山指哪端。”

  燕雄拿着体检表,来到了竖着一道道遮布的体检棚,棚外侧相邻“肺活量”测试区的就是三张长桌,桌前两道竖线。

  棚外的木架上,贴着视力测试的标准,标明了测试环境只有午间上下三个时辰,云开见日的棚内非直射光。抬头不见日与阴雨天,则测试取消。

  “鸡。”

  “画里是个圆圈。”

  “独轮车。”

  “牛,太阳里有头牛。”

  先是在外桌,一个军医随手拿起桌上的硬纸片,让燕雄看,让他说出看到的图像。

  画片上的画很怪,都是一个个极小的不规则方块,小圆点,一个个点赤橙黄颜色不一,五颜六色,乱七八糟。

  燕雄按照军医的要求,随口就说出了图片上的图案,心里得意的同时,又感觉桌后懒洋洋的军医是傻笔,拿画的这么抽的图片让他认,当他是傻子?

  “下一个。”

  桌后的军医把卡片一收,伏案在燕雄的体检纸上划了一下,随手就扔回给了燕雄,“到后边测视力去。”

  “诶。”

  燕雄接过体检纸,一个空白的栏后又多了个简单的潦草“可”“208”字样,走离桌前随口疑惑的问了句,“这看图片检的是个啥呀?”

  “看你是不是色盲。”

  桌后的军医懒洋洋的回了句,随意抽出手中一沓图片片的一个,朝桌前一扔,“下一个。”

  “我是色狼,不是色盲。”

  燕雄嘿嘿一乐,拿着表走到了一旁横桌的队伍后,排了起来。

  桌前一道白石灰线,桌缘正好压线,桌前竖到棚后木板壁一共十六个刻度,十六尺,一丈六。

  燕雄站在队后,斜身朝挂在棚下木板上的白纸,都能看清一个个平顶“山”。

  只不过“山”有大有小,最上面只有一座“山”,下面还有一行行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山”。

  “山”开口的方向也不同,站在桌前的人,就正在用上朝拿的笏板一样的家伙什,遮住一眼,随同木板前一个用小教鞭指“山”的白大褂不断朝下指山,竖起左手比划“山”的方向。

  燕雄感觉挺好玩的,比抱个笨石头走一箭之地好玩多了。

  他就是抱的动石头,才领到了一张体检表的,连石头都抱不动的人,就不给表,想必是人家不要。

  “山地特种兵啊,嘿嘿。”

  看着棚内一个个充当勤务与解说,一身北方军山地防寒服的“老乡”,燕雄的眼神羡慕极了。

  那些同出泰山附近的泰山山地营老兵,就是两年来陆续应募山地营当兵的附近山民。此时一个个身穿连体帽的暖衣,斜扎武装带,腰配革包,脚蹬登山靴。山地作战服左臂上,同样有一棵青松两棵侧柏交织而成的“山”字标。

  泰山的“山”,泰山山地营的独有臂章,两年前北盟曾在泰山招募了一营八百人,其后招兵多是探亲兵领老乡走,非公募。

  此次复又以“北方联盟”名义竖旗贴榜,据闻是要再募两营,升级为三千编的山地团。

  燕雄问过相熟的山地营老乡,说是泰山山地营还不算北方军正规军,只是“雇佣兵营”,为钱应雇当兵,与铺里伙计一样。

  只不过泰山营募的兵很怪,订好了只募三年,安家费,月饷,伤残,阵亡抚恤,订的清清楚楚。

  三年到期,若愿继续留营,且符合山地营留兵标准,就续签两年,薪饷大幅提高,可最多就续两年。

  按老乡的说法,若是五年内无法立功,被营中直送军校,正式进入北方军序列,那就最多留营三年或五年,五年后铁定出营。

  这让燕雄诧异极了,募兵先说好就募三年,最多五年肯定滚蛋,来泰山地区募兵的那么多,从没有人这么干的。

  可即便就是提前就知道,军粮最多吃三五年,还是让泰山周边的山民,对应募泰山山地营,趋之若鹜。

  不为别的,就是北方军的军饷待遇,实在是大名鼎鼎,让想吃军粮的眼馋。

  一个山地营募的最低列兵的标准军饷,入营前三月,月军饷30元,其后三月,月饷36元。半年后每月标准军饷升为月48元,月无违纪行为,多2元,合月军饷50元。

  三年期满出营,加发六个月标准军饷为退伍金,列兵标准为180元。

  三年后续签,雇佣兵转为志愿兵,月军饷最低为72元。

  这只是雇佣兵中的列兵最低标准,而在泰山山地营的一个最低的北方军上士,军饷都在300元以上,比“募兵”军饷多十倍。

  “元”是什么?银元!

  在有子弟在泰山营当兵的人家心目中,对汉元的印象就是“银元”。

  五铢是青铜钱,汉元是同样的外圆内方,却是“银币”。

  泰山营中非但军饷区别对待,歧视泰山合同兵,连军饷发的钱都区别对待。正规北方军的军官,士官,拿的都是纸币,甚至纸币都不领,直接存到“银行户头”。

  可泰山营内的募兵,就不给发汉元,早期领到的全是沉甸甸的五铢钱,害的兵一领薪,第一件事就是狂换钱,心急火燎的就得把刚领到的五铢钱换出去,换成汉元。

  由于北方军“歧视”雇佣兵,还引发过泰山兵的哗变。渡海登陆辽东时期,随军汉元不够,不给换五铢了,导致泰山兵极大的愤慨。发的五铢洒满一地,要说法,否则不打了,不然打着仗呢,军饷在一直贬值,这还打个锤子,不打了。

  后是承诺先记账,战后以汉元补发,才平息了“五铢军饷”骚乱。

  就是由于军饷币种引发的愤慨,泰山营的雇佣兵才从此领上了“汉元”。可还是区别对待,发的是同样沉甸甸,却又亮晶晶的一枚枚“银元”。

  这次泰山兵倒没哗变,不是银值钱,根本就没银值钱的概念。

  银元在春秋就有,叫“春钱”,一是长者赐予新婚夫妇,二是作为妓院代币,正刻风花雪月,反刻男女**图。

  泰山兵感觉北盟就是拿他们取乐,才刻意发“春钱”给他们,泰山话“人”就是“银”嘛。

  泰山兵很郁闷,闹汉元闹回来个银元,可发的就是“汉元”呀,一银元与一汉元纸钞,都是一样的钱,再闹就是无理取闹,太丢银了。

  营内说是之所以发银元,是怕行军打仗雨淋湿了,泡烂了。泰山兵不信,因为北方军的军官跟士官就不怕湿,不怕泡烂,感觉还是受歧视。

  可毕竟发的都是“汉元”了,这个区别对待没了,也就没再哗变,银元就银元吧。

  泰山兵寄送托人带回家的,也都是“银元”。

  “我要挣银元了,嘿嘿。”

  燕雄兜里就有枚汉元银币,此时就在他揣在兜里的手中攥着,他兜里装的有五铢钱有汉元,他一次次的把两者混在一起,再凭手感把那枚汉元找出来,乐此不疲。

  兜里的这枚汉元银币,是他花了半串五铢钱才换来的,听老乡讲幽州一汉元兑五铢也就三四十,他花了五十枚铜钱,才换来一枚。

  他不是用来花的,就是用来看的,他就是为了这枚银元来应募当兵的,他们三兄弟,他们的同乡与认识的人,全是为了这枚银元来应募的。

  为了每月都能拿到三十到五十枚这样的钱,争取三年后每月拿七十以上。

  他娘与人缝补做佣,月不过250五铢,合汉元五到八元,

  他一家八口,一月吃穿用度按汉元论,超不过十元,拮据尚算不得贫苦,毕竟山民除盐布外,也没甚花钱的地方。

  可若三兄弟都能应募成功,便是寸功未立,只拿最低军饷,家境都会大有改观。

  更何况,他们三兄弟放着义军队目不干,前来山地营应募,可不光是为了几十元的军饷。

  北盟不问出身,渔子贫子无赖子,有功皆可封侯拜相,才是吸引他们应募的主要原因,泰山山地营的营长吴敦,来泰山募兵前,不就是一乡痞出身的列兵么?

  一年半前的营长,此次又要加募两营,不用说,又要升官了呗。

  这种风云一起,说上就上的激荡,才是让燕家兄弟最向往的事情。

  琅邪燕氏三祖,一代三侯,就是借北方军招募泰山兵,乘风云起的……

  ……


  (https://www.bsl88.cc/xs/2628545/40445789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