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开元我为王完整版 > 第二十七章 玉环献计

第二十七章 玉环献计


  看完账册,李清又让管家把今天买椅子的官员名单拿来。

  名单很长,展开足足有一长卷,两个婢女一人拉着一头,又一个婢女站在身后为李清掌灯,就这样大概地看完一遍都花了半盏茶的功夫。

  线装书在唐朝还没有出现,这时候的纸制书都是一卷一卷的,因为在造纸术被大规模应用的南北朝以前,书籍都是以“简牍”的形式出现,就是那种写在竹片上,用绳子串起来,读的时候展开,读完举起来捆好,唐朝纸虽然已经开始普及,但是大家还是受以前阅读习惯的影响,即便书籍的材质从竹简变成了纸,还是习惯卷起来存放,所以去到唐朝人的书房里,会看到书架上、柜子里放的都是一卷一卷的“卷书轴”,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来到一个画家的书房,因为那些都是书不是画。

  包括唐朝的读书人给达官贵人递上自己的诗作或是文章,以其得到贵人推荐做官,这种办法叫“递卷子”,就是因为这时候的纸都是像画一样卷起来的,所以叫卷子。

  因为名单上的人名官职太多,李清也记不住那么多,就问侍立在旁的管家,上次朝会拒绝坐椅子吃“廊下食”的那些个官员有没有人过来买椅子。

  管家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老实回答说,一个都没有。

  这帮倔驴!

  非要把自己弄得自绝于皇帝才甘心!

  令人收起名单后,李清背起手在房中来回踱步。

  说心里话,李清真不想管这帮“自己作死”的官员,可朝堂要是都是像李林甫那样阿谀逢迎之辈,或者都是像牛仙客那样的应声虫,没有反对的声音,皇帝就会越发的变得膨胀。

  在这种皇帝眼皮子底下生存是最难的,因为生死荣辱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间,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唐穿前辈们削尖脑袋都要挤在贞观朝的缘故。

  因为太宗皇帝时候皇权被诸多因素制约着,皇帝不能为所欲为,政治清明,氛围宽松,穿越者至少不用担心动不动就会掉脑袋。

  而如今李隆基身边已经没有太多掣肘,要是这帮敢于违抗皇帝意志的官员也被赶出朝堂,那情况只会变得越发的糟糕。

  李清此时要是不出手拉一把这些耿直的官员,回头等到他落难的时候,难道指望李林甫之辈来替他说话?

  虽然在目前的情况下李清暂时还不需要为生死发愁,可是他怕被皇帝戴绿帽啊!

  这段时间在杨玉环的“温柔攻势”下,李清休妻的想法已经不再像一开始那么的坚定,可要保住媳妇不被便宜老子抢走,这难度就大了。

  因为是在这封建社会,你拿什么跟皇帝斗?

  造反不现实,所以朝堂上必须要有“异见者”存在,这是李清想到的目前唯一能够稍稍制衡一下皇权的办法了。

  见李清久久不出声,站在下首的管家终于忍不住开口提醒道:“王爷,中午时宫中来人宣旨,让店铺关门之后将账册和名单一并送入宫中,某已经让人誊抄了一份,王爷看是何时能送入宫中为好?”

  皇帝想知道这一天赚了多少很正常,可是要是连名单也一起送进宫,皇帝得知那帮抵制桌椅的官员仍不识趣,事情可就不妙了。

  “这样,你即刻派人持本王令牌将账册送进宫,如是对方问起名单之事,就说今日有些官员钱没带够,只能明日再来,名单缓两日再送入宫中。”

  管家满脸错愕地抬起头,正待质疑,却被李清抬手打断。

  “一定要把账册直接送到高将军手上,把我的刚才的话与他说了,圣人面前他自会想法应对。”

  当初求李清为那帮抵制椅子的官员求情的人就是高力士,所以这事他肯定会帮忙,但是高力士最多也就是能拖延一两日的时间,皇帝总归会问起这件事,到时候要是那帮官员要是依旧“顽固不化”,皇帝可就不会再跟他们客气了。

  晚上歇息的时候,杨玉环发现见李清一直心神不属,完事之后娇软无力的倚靠在李清怀里,问李清为何事苦恼。

  温香软玉在怀,手掌感受着那肤如凝脂的细滑,李清在回味方才余韵的同时,也将自己烦恼的事情讲了出来。

  当然李清没有告诉杨玉环为那帮抵制椅子的官员求情是为了拖延自己被皇帝戴绿帽的时间,只说是高力士的请托,他不好拒绝。

  高力士是皇帝身边的最得信任的太监,李清与其交好也在情理之中,所以杨玉环并未对这个说法起疑,她趴在李清怀里休息了片刻,稍稍恢复一点力气后便在床上坐起,拉过锦被遮住胸前的风光,表情认真地看着李清说道:“奴有一法,可为王爷分忧。”

  见杨玉环表情这么认真,李清也有些好奇。

  “哦?玉娘有何办法?”

  “王爷所烦之事,无非是那帮官员不肯接受桌椅,可是王爷似乎忘了,对于这些官员而言,有个人说话比圣人还管用呢。”

  李清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等目光和浅笑吟吟、风情万种的杨玉环对上,脑子里才突然冒出了一个名字。

  张九龄!

  皇帝虽然罢免了张九龄的宰相职位,但是却没有要将他赶出朝堂的意思,而是封他做了荆州大都督,遥领的那种,其实就是个正二品的闲官,让张九龄在这个位置上养老。

  这说明皇帝对张九龄并没有完全的失去信任,当然这时候最心急的肯定是李林甫,张九龄一日还在朝堂,李林甫这宰相的位置就一天做不安稳。

  要是李清不干预的话,张九龄应该过段时间就会被李林甫构陷,惹怒皇帝被赶出京城,再过几年就病死在了致仕回乡的路上。

  得知张九龄的死讯后,皇帝还伤感了好一阵子。

  杨玉环的本意是想劝李清先想办法搞定张九龄,只要搞定了张九龄,那帮抵制桌椅的官员态度自然也就会跟着改变,可是李清想到的却正好反过来。

  要是那帮官员抵制桌椅到底,最后皇帝震怒,这件事会不会牵扯到张九龄身上?

  必须会!

  就算皇帝不这么想,李林甫也会努力让皇帝这么想。

  这件事弄不好就会成为张九龄彻底失去皇帝信任的导火索,就像李清穿越而来时那场乌龙刺杀案成了太子被废的导火索一样。

  但是史书上可不是这么写的。

  不管李清愿不愿意,他都无法置身事外。


  (https://www.bsl88.cc/xs/2589412/40838855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