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发动机研发
余成东问赵宁升功率和传动率的实现问题。
赵宁细心回道:“余总,发动机升功率问题可以通过标定实现,但是,在高标定前需要使用稳定性好的材料,而使用好材料就会提高成本。这又是一个平衡问题。”
提高发动机功率,任何一家小厂都可以做到,但发动机能运转多长时间就是未知数。
如果没有材料基础,很可能运转几个小时就爆,譬如F1赛车,性能变态,耐久性4个小时。
“其实,发动机产业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非常集中且没有太多技术门槛的行业。市面上,我们能看到的主流技术都是共同的,都可以拿过来结合实际调整,做一些技术处理就能轻松避开侵权问题……”赵宁接着说道:
“除了奔驰、宝马、福特等主机厂自研自产发动机外,市面上还有专门教人研发发动机的公司,譬如AVL、FEV、里卡多等公司。这些公司只要给钱,他们可以全程参与,手把手、一步一步教你研发,最终能把发动机做到80分到90分的程度,再往上就是经验积累的功夫,钱买不来。”
“国内有一家主机厂就是这么起步的,目前来看,他们的发动机均衡性很不错,不比国外发动机差。”
余成东好奇:“哦?那个什么AVL、FEV,还有里卡多公司,这么好心?”
“他们没有必要藏私。他们不卖发动机,他们卖发动机研发设备,比如台架设备。只要有主机厂要研发发动机,就一定会找他们买设备,提供技术服务是他们的配套手段。我们公司已经在他们那买了设备,不需要他们手把手教学,几百个动力研发专家,再加上保时捷、舍弗勒、大陆集团的派出人员,研发力量足够。”赵宁说。
“哦,那传动效率呢?”余成东点头,继续问。
“客观上讲,这个指标实现比升功率要难,更耗费时间、精力和经费,主要原因是在变速箱。”赵宁说。
“变速箱产业与发动机产业的高度开放不同,变速箱是一个高度封闭的产业,开放度非常差,总共就几条技术路线,AT、CVT、MT和DCT4种,AMT缺陷很大,不是主流。”
“AT变速箱,已经被博世、爱信用专利墙锁死,无论你研发AT变速箱或者购买变速箱,都必须承担他们的高额专利费。大众公司之所以转向DCT,就是不想交这个专利费,而不是他们研发不出来。”
“CVT变速箱,同AT变速箱一样,核心部件钢带基本被博世、爱信垄断,也不是一个容易突破的方向。”
“MT变速箱,即手动变速箱,太小众。除了一些出租车和喜欢驾驶感受的人用外,其他人都不会喜欢。”
“DCT变速箱,也就是常说的双离合变速箱,比AT变速箱、CVT变速箱开放度要高,核心专利已经过期,专利墙不厚。不过双离合模块,博格华纳处于垄断地位。我们目前在主攻这个方向,大陆集团、舍弗勒集团对打破博格华纳在国内的垄断,积极性很高,派出了很多精兵强将,合力研发。”
余成东继续问:“那研发这个变速箱需要多长时间?”
赵宁回道:“研发一款新的变速箱,基本等同于研发一款新发动机的时间,而研发一款新发动机的时间又基本等同研发一台新车的时间,可以同步进行,一般情况需要3-5年时间。”
余成东惊讶说道:“需要这么长时间啊?”
赵宁说:“现在已经不需要了。以发动机为例,没有哪一家主机厂会耗费这么长时间研发。现代发动机产业已经高度成熟,很多技术和零部件都是通用的,不需要再重新设计、研究、开发,主机厂也不会这么干,这方面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另外,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迭代更新,很多技术环节的验证,都可以用计算机模拟来代替,这里又可以缩短大量时间。所以开发一款新的发动机不会超过3年时间。”
余成东摇头说:“还是太长,市场在瞬息万变。”
赵宁说:“老板也是这个观点,所以我们只能从提高研发强度入手,增加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把一些流程优化掉,譬如预研阶段和设计阶段的一些环节直接合并,这样力争在2年左右的时间,拿出一台相对成熟的发动机,变速箱也是如此。”
余成东说:“我的观点是,还要进一步加快,尽量把时间往前赶,市场不会等我们,人员不够继续招,哪怕招过来打杂也行。”
赵宁:“……”
每一家主机厂的研发体系不同,各有各的套路。
但是百年工业,思路相通、技术相通、流程相通,研发一款发动机大体分为5个阶段。
分别是预研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验证阶段、量产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预研阶段。
这个阶段是基础阶段,主要包括前期调研、技术方案和性能指标确定,发动机尺寸和总布置方案确定,以及发动机燃烧系统验证、整车适配等等。
这个阶段必然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一般情况会做一台快速样机出来验证。
第二阶段是设计阶段。
这个阶段要做的工作是对性能、功能方面进行验证,然后进行基础标定。
性能验证,包括外特性、最大扭矩、最大功率、万有特性、怠速、排放等等。
功能验证,包括对曲轴通风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排气系统等进行验证。
这个阶段完成,发动机性能、功能基本锁定,同步锁定供应商,即哪些供应商进入采购范围。
一般情况不会更改或者更换,成本太高。
第三阶段就是开发阶段。
因为设计阶段将发动机性能、功能和基础指标进行了标定,发动机基本成型。
开发阶段就是造出软模样机,进行全面系统验证,这就包括耐久性、冷仓、NVH等方面的验证。
第四个阶段就是验证阶段。
因为发动机开发成本很高,存在巨大沉没成本。
为此,聪明的主机厂们设计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避免沉没成本的方法,那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验证。
从预研和设计阶段的快速样机验证,到开发阶段软模件验证,再到验证阶段的硬模件验证。
硬模件验证是验证的最后一环,一旦通过就代表发动机开发完成,进入临产状态。
最后一个阶段,试生产阶段,调试生产线,拉产能。
余成东和赵宁,一边聊,一边走,来到开阔宽敞,又明亮大气的研发中心。
进入研发中心动力研发车间,余成东看到十几个黑头发、灰头发、黄头发的人,围着一台哑光机器在紧张讨论,指指点点。
余成东问:“这就是发动机?你们就造出来了?”
赵宁说:“没有这么快,这就是一台快速样机,需要对一些性能指标进行修改。这个东西还挺贵,100万一台。”
(https://www.bsl88.cc/xs/2555288/1111102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