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穿成首富之女后 > 25. 第二十五章 杀鸡专用牛刀(下)……

25. 第二十五章 杀鸡专用牛刀(下)……


从沈图跟着沈万年开始做事起,沈万年就一直教他们,做事如苍鹰搏兔,必尽全力,不可轻敌疏忽。

对于他来说,确定了目标之后,无论是要杀鸡还是宰牛,他都会尽力寻找最好用的刀,不管那把刀是牛刀还是柴刀,只要是当下能找到最好的刀,能在最短时间以最快速度解决问题就行。

同样,跟着边镇军屯开荒之事,找当地军镇的统领甚至一个小旗也不是不能解决,可问题是,有慕容萩欠下的人情和债务在,这样的牛刀不用,他又何必费劲巴拉地去挨个找那些军镇大小统领呢

要知道,阎王好见小鬼难搪,慕容萩虽然也贪,可他对三瓜两枣的小钱还是看不上的,也会给下面的人留路,甚至还会想办法弄来钱粮养兵养马,以便养着韭菜们长期收割。

可这些中低层的军官,剥削起底层士兵和被流配的军奴来,那是完全没有底线的。

尤其是在这些边关苦寒之地任职的军官,大多也是被贬被罚到下面,本身就朝不保夕,一次战斗或是一场风暴寒流就有可能要了他们的性命,唯有拼命的搜刮更多的资源,才能让自己有更多活下去的保障。

在活着都很艰难的时候,想要保持人性中善的部分着实太过艰难。

对手下的人都恨不得敲骨吸髓的军官,对于他们这些外地来的商户,简直就像是看到肥羊送上门,不宰都对不起自己腰间的刀。

沈图当初就曾跟着大昭的军队四处征讨,大昭军剿灭叛军后,他们就从军中收购被抄没的农庄和商铺,买下官奴,招揽流民进行耕种和经营,如此才能尽量避免那些原本已是熟地的良田因为战乱被抛荒,可以尽快恢复生产以保证收获。

当时他们还是有皇帝御赐牌匾护身的,也没少送礼送钱,好在那时新朝初立,皇帝以严刑酷法惩治了不少贪官,才能让他们顺利展开农庄建设和商道拓展,使沈氏商行跟着大昭军走遍全国,遍地开花,让沈万年赚得盆满钵满之余,同样也给皇帝分润不少,这才能让沈氏安稳地存活至今。

而现在,大昭承平十年,战乱平息后,勋贵们开始迅速占领失败者留下的空地,加上皇帝大手笔的赐封,原本的熟地很快被瓜分一空,就连沈氏的田庄也有不少被迫转让,就是因为生地与熟地不光产量相差巨大,开荒前期所需耗费的投入也远超一般人的承受力。

沈图新收到的信,一封来自沈青叶,一封来自沈万年。

沈青叶要他拿下东北林地的垦荒权,那边虽然一年有近一半的时间处于寒冬无法耕种,可荒无人烟的黑土地,拥有千百年积攒下来的腐殖肥,黑土地短暂的种植期却能种出营养和口感最好的粮食。

后来的北大荒,从松嫩平原到江平原,从苦寒荒芜之地变成北大仓,不亚于江南的湖广粮仓,现在仍然属于蛮荒之地。

现在拿下这些荒地,需要付出的代价,远远小于关内那些被勋贵们虎视眈眈的熟地。

更何况,按照皇帝现在生儿子的速度和给皇室亲族勋贵们封赏的额度,大昭国内可用的良田很快都会成为这些大贵族和高官世家的囊中之物,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一代代形成这样的轮回。

王朝新建、开国时期的休养生息,开荒分地,轻徭薄赋,广纳贤才,到后来渐渐开始腐化的统治阶级,人发性增长,士绅和官僚阶层可以有各种手段避开赋税,可国家的开支不可能减少,只会转移到最底层的农民头上,导致农民破产,而大量的土地兼并者并不继续交税,国库也开始被掏空。

失去田地的农民更加贫苦,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就难以抵御风险,活不下去的时候,就会爆发新一轮的战火,掀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

然后,又开始新一轮的轮回。

按照后世的经验总结,这是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导致的“规律”,想要打破规律,单凭改朝换代是不可能的,真正要改变的,是从基础的生产力出发,提高生产力,才能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

大昭是皇帝的一言堂,太子目前只是个徒有虚名的空架子,连封地都在几千里外还没到手的荒岛上,沈青叶从不是坐以待毙的性子,既然知道皇帝有心要吞掉沈家,干脆就先下手为强,拿下北大仓,自己开发,在这个被外人视为最接近死亡之地的苦寒边塞上,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粮仓。

所以给沈万年写信的同时,也夹带了一封给沈图的信。

只是在这封信里,她并没有明说要在辽东苦寒之地开荒之事,而是再强调,辽东宝,人参貂皮乌拉草,都是对太子的病大有裨益之物。

非但如此,辽东森林中还藏着无数天材地宝,让他想办法打通辽东商路,若是能在那边找到合适的天然良港,还可以向朝廷申请筑城修港,方便从南方运粮运货前去交换这些良药。

只要能找到对太子的病有好处的药材,皇帝一定不吝于答应这个小小的要求的。

很显然,这话就是写给皇帝看的。

按照皇帝的控制欲和他手下无孔不入的暗卫们的手段,沈青叶才不信她从东宫送出的信会没人“审阅”。

这一点,早在她嫁入东宫之前,就跟沈万年讨论过。

当时沈老爹还开玩笑似的说,“听人说,当初宰相在家中跟夫人吵架,被抓花了脸,次日上朝时,皇帝问起他为何受伤,他说是被家中的猫儿误伤,结果就被皇上取笑,送了他一个高丽美人,说高丽美人性格温顺,必不会像王家猫儿那般动则挠人。”

“宰相夫人,正是出自琅琊王氏。”

“还有个官员晚上在家一时兴起写的诗,睡了一觉发现不见了,次日进宫后,皇帝拿着他写的诗跟他讨论,他方才知道自己在家中的一言一行竟也受到皇帝的监控。”

沈青叶当时就吓了一跳,忍不住问“那咱们家呢皇帝会不会派他的暗卫盯着咱家”

沈老爹嗤笑道“你说呢”他可是皇帝的钱袋子,怎么可能不盯着

“只不过,盯着也没用。他派人盯了我一年多,发现你老爹我真的只是运气好,做啥啥赚,买啥啥涨,出海也一样,同样的人手货物,同样的航线,别人出去可能血本无归,老爹我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嘿嘿,他私底下还叫我沈胖子,说我狗屎运,以为我不知道吗”

“就算皇帝也不差饿兵,就皇上这样的,既要人干活,又怕人贪,还不给人足够的安家银子,指望人一辈子忠心耿耿跟着他干到底,太难了”

“等到他发觉盯着我没用,反而会耽误我给他赚钱之后,就把那些人收回去了,当然,你身边他还是留了两个。”

“女儿啊,有些时候,做人难得糊涂。他喜欢盯着人,你就让他盯着,他反而不会再生出别的事来。否则,他成日里疑神疑鬼,随便弄点事儿,就能坏了咱家好多事。”

沈青叶闻言恶心的不行,完全能想象得到,沈老爹是如何绞尽脑汁,装傻扮痴,才能在皇帝暗卫的监控下,平安无事地活到现在的。

一想到自己以后也要经历这些事儿,她就愈发痛恨这个腐朽的封建王朝。

可她就算穿成了首富之女,光有钱就是待宰肥羊,想要改变这个局面,绝非一朝一日之功。

所以在出嫁之前,她将苦熬了一个多月亲手抄录的千字文和百寿图送给了沈老爹,作为出嫁女对老父亲的一番孝心,当时还曾被嬷嬷吐槽她的书法功夫不够,字迹潦草,不够清丽端正云云。

她们哪里知道,那其实应该算是沈青叶自己“独创”的一本密码册。

那是她从一个忘记了名字的谍战剧里得来的灵感,据说是传递情报所用的书信,只有特定的文字所在的位置,用那本独一无二的论语对照,才能读出真正的情报密语内容。

单独看那封信和那本论语都完全没问题,只有将二者合起来,根据约定的方法才能得到有效情报。

在这个时代,就算皇帝的耳目众多,想要破解这样的密信,还是没那么容易的。

更何况,沈老爹已经成功地在皇帝心目中塑造出自己人傻钱多的形象,沈青叶的耿直单纯人设也立得差不多,这样一对父女在皇帝眼中,那就是任由他揉搓的泥偶,留着给他赚钱的工具人,哪里会想到他们会在他眼皮子底下用这种手段通信。

看到沈青叶千叮万嘱,要沈家不惜代价从辽东收购人参和各种天材地宝,皇帝心里一定乐开花,能够花沈家的钱,填补太子那个不见底的药罐子,维持他明君慈父的形象,简直再划算不过。

他却不知道,沈青叶借着这封信,向沈老爹求救之余,更是指出了他们可以开发的第二个方向。

被老皇帝一句“陪葬”激起了火气和斗志的沈青叶,仔细回想了后世那些“闯关东”和“北大荒变北大仓”的记载,再对照一下原著的剧情,不难发现,原著作者这是在借鉴了几个历史朝代背景的基础上,特地在这里给原女主和男主开了什么金手指。

否则,就凭那两位的智商,说是在边关和北蛮苦战了数年,就能打败北蛮,养兵练兵,打造出一支不败之军,会师京都夺取皇位,那粮草从哪里来兵甲战马从哪里来

就以现在辽东和北方四镇的兵力和人口,那完全是个不可能的任务。

可他们偏偏就那么奇迹般的成功了。

所以在太子以自身下赌注逼迫皇帝面对他们兄弟“相残”的现实时,沈青叶也传信给沈老爹,让沈老爹撒出大笔的银子,将一些奇奇怪怪的传闻传进皇帝耳中。

比如说“燕王乃人中之龙”,有诗云“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九霄龙吟惊天变,风云际会浅水游。注1”

就有人说,燕王封地所在云州,当时燕王的机遇所在,一旦就藩之后,那就是“一遇风云便化龙”。

第一次听,皇帝没当回事,他是天子,也是人间真龙,他的儿子是龙也没什么稀奇的。

可这第二次第次听到,皇帝就渐渐觉得不对味起来。

这话明着是在夸四皇子燕王年少有为,英武不凡,能够子承父业,有神龙之像。

皇帝此番派他去燕地就藩,还特许万精兵,由他带领镇守北疆,抵御北蛮,分明就是要给他送战功,积攒经验和人望,这就是培养接班人啊

前面皇帝都能忍了,直到接班人这句话时,终于忍无可忍。

他自认正值壮年,一年两个崽地生着,大把后宫美女等他宠幸着,头脑清明龙精虎猛,哪里需要现在就培养什么接班人

再说了,培养接班人是干什么养大了养壮了来接自己的班吗

他还活着还没老,就想接班夺权

真当他是死了吗

怒气冲冲的皇帝,当即派人去调查被皇后带回宫中养伤的燕王,当着他的面拷问他身边的侍从和护卫。

经历一番酷刑逼供,打死了两个太监和一个护卫之后,终于有人招认是被燕王带回府的楚家姑娘让他们在太子和太子妃进出的地方撒了一些野菊花和其他晒干的花蕾,说是要炮制花草茶。

谁能想到,这东西竟然会使太子病发呢

燕王自己也大为震惊,甚至不惜带伤亲自去审问楚家姑娘,得知她是为父亲和家人报仇,故意针对沈青叶时,一怒之下亲自出手将她打死。

据说当时燕王震怒之下,竟然连楚家姑娘的头颅都被打烂,原本清丽脱俗的美人被打成了烂西瓜模样,最后还被拖出去丢到乱葬岗,可谓凄凉之极。

尽管如此,皇帝还是借机除了他的燕王封地,不光是封地改为晋地,还要他留京反省,暂不就藩。

结果,又有传言流出,说四皇子如今是“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皇帝便给四皇子安排了几位翰林院名师,开始每日教他读孝经、礼记。

从皇帝到太子,谁都不知道,他们做出的决定背后,还有一只无声无息无形的手。

四皇子慕容荻的地界,沈青叶是断然不会让沈家插手,可如今换了皇子慕容萩,他们不止要帮这皇子站稳辽东,还要借他的手,用他这把大牛刀,开劈开辽东军镇官场的藩篱,打开这座北大仓的大门。

沈图轻描淡写地几句话,给慕容萩勾画出未来在辽东建港,将辽东大片原始森林中的木料草药山珍野味,拿出来换成粮食和兵甲战马等等。

有了这等雄厚的物资支持,别说那些赶来进犯的北蛮,就是去北蛮王庭打个转,慕容萩也不带怵的。

至于让沈家负责军镇外开荒事宜,慕容萩更是求之不得。

皇帝是泥腿子出身,少时吃过不少苦,对百姓疾苦深有体会,故而在制定政策时,出发点其实大多是为百姓着想,目的也是好的,只不过在执行方面,层层下达过程中,总是有人故意钻空子谋利,最终落到实处时,经常就与他的初衷相悖。

由于边关战线漫长,路途遥远,军镇的粮草运输成本极高,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皇帝就要求各军镇屯田养兵,避免粮食运送途中的损耗和浪费人力物力。

这就要求军镇的士兵除了日常的训练和巡逻守城之外,还要开荒种粮,以求自给自足。

边关军镇要求成士兵守城,七成士兵种地,平均每个士兵每年必须产出十八石以上,可以自留十二石为口粮,其余上交。

可问题是,皇帝和朝廷官员,都是生在中原或江南丰饶之地,哪里知道北疆边关的土地贫瘠,其后恶劣,无论是土质肥料还是水源都严重匮乏,导致开荒不但费时费力,产出还远不如南方的一半,根本不足以养活庞大的军镇官兵及其家眷。

最终朝廷还是不得不参考北宋时的开中法,以盐引换取商人运来的粮食,来弥补军屯产粮不足。

自古盐利就是暴利,各朝各代换汤不换药的坚持盐铁专卖,将盐引卡的死死的,商人们想要借此谋利,单纯从产粮区运粮来换盐引的成本依然很高,就不如招揽流民做佃农,在军镇附近开荒种田,收获后至今换取盐引。

如此就是军屯和商屯结合,在推行初期的确解决了边关的粮食危机,可这官商交易之中,难免出现贪污腐败,军中虚报人头领空饷的屡见不鲜,现在更有拿商屯充军屯的,沈图见得多了,自然不愿让自己人辛辛苦苦开出来的地,最后变成了别人的囊中物。

那么,皇子慕容萩这把牛刀,他就非借不可。

更何况,沈万年还在信中告诉他,可以悄悄地告诉皇子,如今晋地无人,圣旨尚未抵达,那边还以为即将就藩的是皇子,那么他们原本计划交易的黑石炭,其实也不是不可以继续进行

反正,那本来也是慕容萩的封地,就算后来有人发现,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消息不通,派去的人提前接收,等知道换了封地时,交易已经完成了。

这一招,打的就是个时间差。

现任晋王慕容荻还在京城养伤,就算派了长史去晋地王府先行打理,却也未必能那么快就将手伸到石炭场去

只要动作够快,那些黑石炭就能变成白花花的银子呢

这话一说,慕容萩的眼睛瞬间就亮了,沈图觉得,这亮度,绝对不亚于最纯正的雪花银。,,


  (https://www.bsl88.cc/xs/2542901/1111110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