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第966章 洛阳战事(三)

第966章 洛阳战事(三)


第966章  洛阳战事(三)

        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会做出不同的抉择.当年可以弃袁氏而投曹的辛毗,现在要为大魏尽忠,并不是不能理解的事情。

        往公心了说,辛毗世受大魏厚恩,从曹操开始,他辛毗就一直被曹魏所重用,一直到曹叡这一朝,他官居三公.受了这么多的恩惠,辛毗不可能对大魏没有归属感的。

        往私心了说,辛氏一门,大多在河北生活,而且跟河北世家之间的联姻关系也不少。

        辛毗不能投降,他一旦投降,势必会连累家人,而河北世家为了撇清和辛毗的关系,那些联姻的子女,甚至孙子,外孙辈,都会受到牵连,以后辛氏一门,在大魏的前途,基本就断了。

        当然,不投降,辛毗也完全可以跟随司马懿一起,后撤到虎牢关这倒不是辛毗有什么为难的地方,纯粹是辛毗自己心理过不去那道坎。

        与其后撤虎牢关,接受战败失地的事实,辛毗倒不如选择跟洛阳共存亡。

        反正他都已经七十了,活着也活不了太久了,倒不如用自己的阵亡,来给大魏臣子做出一个表率.到那个时候,自己能名垂天下不说,天子必然会善待自己在河北的家人。

        甚至于,将来就算真的大汉三兴了,对自己这个为国尽忠的敌国臣子,也必须保持三分尊敬这年头,没有哪个君王会不喜欢为国尽忠的臣子的。

        用一个将死之躯来换取家人的平安和富贵荣华,何乐不为呢。

        辛毗做出了自己的决定,而司马懿虽然尊敬辛毗的决定,但司马懿也有司马懿的考虑让司马懿在洛阳等那个根本不可能到来的援军,司马懿是绝对不会干的。

        尊敬归尊敬,司马懿还真的就划拨了三千兵马给辛毗,对剩下的七千兵马进行了整编,随时做好了突围的准备。

        顺带的,也给自己的两个儿子下达了退守河内郡的军令,以免俩傻儿子傻乎乎的死守孟津渡,不知道保全自身。

        在这个时代,当然有慷慨赴义的忠臣,但大多数的世家大族子弟,首先考虑的,肯定是自己家族的安危存亡。

        就这样,在建兴八年一月二十四日,傍晚时分,汉军经历了一天攻城之后,收兵回营时.洛阳东门突然打开,司马懿领兵出东门,直奔虎牢关而去。

        汉军在东门,倒是安排了牵制部队,但兵力并不多,只有千余人。

        再加上是收兵回营的状态,牵制东门的邓艾也没有多加防备,等到邓艾反应过来,司马懿这是从东门突围的时候,再领兵去追,已经有点来不及了。

        司马懿的突围时机选的非常好,本身就是汉军回营,放松戒备的时候,而时间又是靠近傍晚,没多久就会入夜。

        一旦入夜后,视力受限,再想跟随地面痕迹去追踪敌军,已经变得不可能了。

        邓艾领兵追击,追到入夜后,不得不回撤。

        而此时,诸葛亮和张溪两人,也没工夫去顾及从东门而出的司马懿司马懿跑了就跑了吧,洛阳现在已经防卫极度空虚了。

        而到了第二天一早,还不等诸葛亮等人率领的北伐军主动攻城,洛阳城门就打开了。

        洛阳城内的世家大族们一听说司马懿主动弃守洛阳,顿时敏锐的行动了起来都不用串通的,大家都带着自己的私兵,来到洛阳南城门,遇到了守在这里的辛毗,以及三千魏军。

        辛毗当然知道这帮玩意儿想干什么,但他还没走呢,还要守城呢,怎么可能允许这帮玩意儿玩什么“箪食壶浆”.要开城门,那就从自己的尸体上闯过去。

        然后辛毗就被这群世家大族的人,带着私兵,捆吧捆吧的抓了起来,然后打开了洛阳城南门。

        辛毗那个欲哭无泪的.他没想到,自己带着三千士卒,居然没干过城内的世家大族率领的私兵。

        怪呢,也只能怪辛毗对军事半懂不懂,再加上习惯于上位者的视角,根本不懂底层士卒的心思。

        司马懿都带着七千大军溜了,你觉得被你留下来的这三千士卒,他们还能剩下多少战意?!

        又不是他们主动愿意留下来的。

        而这时候,世家大族里只要有个清醒的人说一声,司马懿溜了,东门现在还开着,蜀军暂时还没有发动进攻只要稍微机灵点的魏军士卒,这会儿都知道该怎么做。

        辛毗居然还傻傻的认为,这三千士卒会主动留下来跟着他拼命.被抓是真的不冤枉。

        在洛阳世家大族的“箪食壶浆”中,诸葛亮终于是率军攻克了洛阳,一脸微笑的进入了洛阳城。

        入城之后,第一件事当然是出榜安民,一切如旧。

        第二件事,就是跟洛阳的世家大族们“交换意见”,彼此保持明面上的和睦。

        至于辛毗这是第三件事情。

        不是诸葛亮不想劝降辛毗,而是辛毗宁死不降知道了辛毗的心意后,诸葛亮斩之,以全其节。

        这是给辛毗一个天下扬名,载入史册的机会,因此没人觉得诸葛亮做的不对。

        即使诸葛亮放辛毗回去,辛毗也要背负着一个丢失洛阳,战败被俘的罪名,到了那个时候,辛毗就不是为大魏守节的忠臣了,而是丢城失地的罪人了。

        有些时候,杀人,也是为了成全一个人。

        辛毗被杀的消息传到邺城,曹叡当即痛骂司马懿无能,蜀贼狡猾.然后下令厚待辛氏族人,直接破格提拔辛毗的长子辛敞为冀州牧,女婿羊耽为太常卿。

        顺带一提,羊耽的老婆是辛毗的女儿辛宪英,而他的二哥,就是刚刚让儿子拜师张溪的羊衜。

        曹叡此举,不仅仅是在安抚辛氏,同时也有继续拉拢羊氏的意思。

        而辛氏族人,对蜀汉的怨念不是没有,但很少有人会去怨恨下令杀了辛毗的诸葛亮,反倒是对弃守洛阳的司马懿,有着不小的不满。

        这是这个时代的价值观所决定的.战场胜负,只决于战场,身死不过是技不如人,更别说别人还帮你名垂史册了。

        当然,诸葛亮这时候是不知道这些事情的,他还忙着在洛阳城内,跟一帮洛阳世家扯皮,同时下令给魏延等人,让他们尽快夺下孟津渡,然后收兵来洛阳汇合。

        没办法,现在诸葛亮也需要足够的兵力,来守卫洛阳张溪在攻占洛阳后的第三天,就已经领兵两万南下了,现在诸葛亮手里,只有一万五千人守卫洛阳。

        所以才会要求魏延等人尽快解决孟津渡的战事,来洛阳协同防守。

        至于张溪张溪是主动提出,他领兵南下的。

        一方面,张溪不想去看洛阳世家们的那副嘴脸,也不想跟这帮玩意儿打交道。

        跟这帮玩意儿扯皮,张溪实在没那个心情。

        另一方面,张溪还要领兵回军,去回援荆州,省的荆州那边真的出了什么意外。

        这个时候,张溪和诸葛亮还没有接到王基的最新战报,并不知道东吴军在江陵郡举步维艰的事情,甚至他们都还不知道,周瑜已经因病回建业休养去了。

        这时候的张溪和诸葛亮还以为是周瑜亲自领兵攻略荆州,因此两人都不敢大意,在攻下洛阳后,还是决定快速回军,救援荆州。

        不过呢,在回军救援荆州前,诸葛亮建议张溪,领兵南下的时候,从颍川郡北部绕道一下。

        道理,张溪其实也懂。

        洛阳一下,颍川郡就失去了它策应洛阳的意义,守卫在颍川郡的陈泰和贾逵,一旦得知张溪领兵出现在颍川郡北部的话,肯定不敢在襄城继续呆下去的。

        张溪都出现在颍川郡北部了,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洛阳已经失守了,否则张溪没有功夫往颍川郡北部溜达。二,是他们俩要是继续在襄城呆着,那许昌可就危险了。

        一旦让张溪占领了许昌,那就等于是切断了襄城的后路,把陈泰和贾逵一起困在了颍川郡的西南部,连跑都没有地方跑。

        陈泰跑不了倒没什么,以陈群跟刘备之间的私人关系,就算陈泰被蜀贼抓住了,那也是得好言好语的相待,就算陈泰不愿意投降,蜀贼也只能是礼送出境,不敢对陈泰怎么样。

        可贾逵不行啊堂堂兖州刺史在颍川郡被抓的话,整个兖州都会动荡的。

        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有虎牢关挡在兖州前面,蜀贼过不来你有怎么知道在徐州的诸葛瑾,淮南的陆逊,不会顺势攻略兖州?!

        再一个,站在陈泰和贾逵的立场上,这俩能不知道许昌的实情么?!

        为了能够威胁到蜀贼北伐军的粮草补给线,陈泰可是把颍川郡剩余的郡兵全都调来了襄城,如今的许昌,只有不到一千人守卫。

        真要让张溪抢在他们两人之前兵临许昌,恐怕只要一个进攻,许昌就得失守。

        而许昌,是肯定失守不得的,一但许昌失守,整个颍川就保不住了,而到了那个时候,不说刚刚回到汝南的郭淮,就是兖州,也会被迫门户大开。

        所以,两人立刻从襄城退兵,退保许昌。


  (https://www.bsl88.cc/xs/2027746/11646524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